男孩弑母案频发,人之初性本恶?

2018年12月,湖南沅江12岁男孩弑母:“自幼被爷爷奶奶照看,每年只见父母一两次”。


2018年12月31日湖南衡阳13岁男孩锤杀父母:“父亲整日忙着赚钱,母亲则是精神疾患”。


男孩弑母案频发,人之初性本恶?_第1张图片


3月19日,盐城市建湖警方发布通报称,前一天上午,当地居民杨某(女,37岁)被发现死于家中。


公安机关侦查之后,将有重大作案嫌疑的邵某(男,13岁,杨某之子)抓获。经查,3月16日晚,邵某因不服杨某管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致杨某身亡。


男孩弑母案频发,人之初性本恶?_第2张图片



至此,已有不少网友呼吁“严惩少年恶魔”,“死刑”,“枪毙”。




人之初,性本恶?


“才出娘胎,未经世事时候,人类究竟本性如何?”


任何有经验的父母都知道,后天教养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天性的力量并不会胜过一切。问题是,孩子的天性趋向于“善”还是“恶”?


耶鲁大学婴儿认知中心的实验室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结果发表在2007年的《自然》杂志上。


文中提到,在一系列关乎道德的简单情景中(研究者在幻灯片上用一个长着大眼睛的红色圆圈表示努力攀登的“好心人”,另一个“搅局者”用方块表示处处使坏。研究者发现,婴儿对好心人的偏爱远多于对搅局者。),6月大和10月大的婴儿一边倒地喜欢“好人”多过“坏人”。


男孩弑母案频发,人之初性本恶?_第3张图片


耶鲁大学婴儿认知中心的研究员塔西米说:“人类会将事情分成善恶两类,但每一类中都有很多不同的情况,比如,偷20块钱、强奸和杀人,这三种行为的作恶程度肯定不一样。显然我不能用这样的例子对13个月大的孩子做实验。但是,你可以编排几出连续的道德剧,来看看婴儿是否会形成偏好,他们是否更喜欢相比之下不那么坏的坏蛋。”


婴儿几乎未经世事,不曾受到复杂的文化和社会准则的影响,代表了人性中最原始的一面,生出来未经教育的模样。


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多大,婴儿才会与魔鬼交易?




“都挺好”


上文的几起少年弑亲案前后相隔只有一年的时间,将它们相互比对还会发现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一,作案的都是十二三岁的男孩。


其二,直接动机基本都是“不服管教”。


其三,“留守”元素频频出现。


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人们应该注意的是,家庭教育本就是影响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男孩弑母案频发,人之初性本恶?_第4张图片


子女“不服管教”的背后常常是父母管教不当,比如长期放纵之后突然严管,激起扭曲的逆反心理。


现在读到文章这里的你们,可能正在思考那些不服管教儿童的特点,但请记住,并不是因为那些高危儿童自己的过错才导致被父母严厉管教的。


男孩因母亲严厉离家出走,称母亲是人贩子。



将那些犯了重大恶行的少年冠以“恶魔”的称号,从言语上剥夺他们做人的资格,只能让我们内心好受一些,却回避了真正重要的问题。


这周刚刚完结的电视剧《都挺好》将原生家庭“毁人”议题引了出来,很多人认为耸人听闻的弑亲案则暴露了更畸形更可怕的家庭关系。


如何惩罚是一回事,如何预防是另一回事。


若阳光无法照进问题丛生的家庭,黑暗就会从这些家庭溢出。







对任何一个失联儿童我们都不放弃,全力以赴运用各种手段帮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



截止到2019年3月29日,CCSER 已拥有500多万守护者、近3万家守护站,直接找回走失儿童712名。

CCSER 的目标:将失踪终止在第一时间


男孩弑母案频发,人之初性本恶?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男孩弑母案频发,人之初性本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