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大学》

花朝节后,受传统文化的一群人影响,我潜藏的读古文的欲望再爆发。

语诗向我推荐的书中,最推崇《大学》。

我知道它是一本书,原本准备让城北的学弟到忠山时帮我借一本,没想到语诗直接给我打印版。两页多一点,和我想象的一本“书”很有差距。

我读《大学》_第1张图片
语诗给的

由于是繁体,初读时,我连认字都成问题。越是读到后面,越是觉得晦涩难懂时,又突然跳出一句耳熟能详的句子。“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受高中语文老师的影响,看古文必要字字明了。但一定不是玉婵说的咬文嚼字,而是我觉得了解古文中每一个字的用法会很美,很奇妙。

然后我去百度一下,了解了一些背景。原来这是礼记中的一部分,后来成为四书之一。


我读《大学》_第2张图片
百度结果

当然还有新的一遍。闲的时候,我就去微信百度上搜搜,存了些全文翻译和视频。

如果说第一遍没读懂,完全没有感觉,那么第二遍的逐字翻译就已经震撼我了。


我读《大学》_第3张图片
2017.03.25晚

这晚我看了第一段。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于文言文有一种特殊的爱,总希望每个字都了解,可能是因为高中陈绍艳老师。

明明德。第一个明,动词,使彰明,发扬;第二个明,形容词,光明正大的。古人的用法真的很精简精确。

未之有也,既“未有之也”,宾语前置,仿佛一下子回到高中。

然而,即使我把每个字都注解,翻译出来还是不通顺,再看看别人的翻译,信而达再雅。

*而后*,在文言中朗朗上口,珠落玉盘,回还有韵。而翻译过来却会觉得有些啰嗦。

讲的道理,知,定,静,安,虑,得。是人生简单而又不可缺的人生道理。想想古人,在十二岁时便开始学习这些。而我们,好像就学到了“考试”。


我读《大学》_第4张图片
2017.04.11

拖拖拉拉,中间隔了好多天,终于翻译完第一遍。然后成了这样。


我读《大学》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里面讲了很多道理,人生的,做人的,做君主的,国家的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这些深刻的句子,让我感叹。而全篇来看,又是讲的浅显易懂的道理,就是给小学生讲,也不为过。是一篇值得精研的文。

翻译梳理完,再次系统读。

“诚于中,形于外”:内心的真诚,一定会在外表表现出来。

《诗》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班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讲的是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家教的重要性。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絜矩之道: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道理。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把修身的好处讲得太妙,人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是掌握了这个根本,就是仿佛有了十八般武艺。和现在的“人脉”相似。

 下一遍,可能会去看看一些讲解视频吧。

鬼知道,我后来去看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