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学旅行”

      今天看娄局的随笔,他说到了孩子“蒜苗大葱分不清”,心里确实很有感触。如今的孩子,生存能力是越来越差。这是谁之过?其实,谁都有错。家长的观念有错,社会的口碑有错,导致教育不得不错。

      陶行知说“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要进行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根本做不到。基础教育就是教人识字算数,知道一些基本常识,做一个能生存下来的人。而真正的生活技能则是在大学分专业后进行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教的只是人生活在社会中要有的本能,想要成为专业人员,要有更广阔的天地,要生活得更好,就要到大学去学习专业的理论和实践。

      我们认为能够考上大学,顺利毕业的孩子们付出了很多,所以他们生活得好是无可厚非的事。很多时候,初中就半路辍学的孩子,连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没有学好,却直接进入社会,进入一个未知的圈子。他们起点低,多数只能做些体力劳动,有一部分为了生存,跟个师父学习手艺,其实他们比考上大学的孩子们要辛苦得多。

      大家都说,社会是个大熔炉。不错的,进入社会的人会突然长大,或突然更差。适应的如鱼得水,不适应的举步维艰。因为他们没听过、没见过、没想过的事物纷至沓来,使他们应接不暇、无所适从。试想,如果基础教育过程中,他们接触过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一定会有更多的选择。

      现在的基础教育,确实偏离了方向。重基础而轻常识。可偏偏这一点点常识才是孩子以后生活的倚靠。“麦苗韭菜分不清”的情况实在不是个例,要知道,现在的孩子们知不知道麦苗是什么颜色都不一定呢!但是这是大环境,我们无法逆转,但“研学旅行”给我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机会,更为我们开阔了眼界,从此世界不再是家、学校和中间的路上,而是更广阔的蓝天、大地和天地间的新鲜事物!世界将从此变了颜色!

      任何的改革都有受质疑的时候,为了孩子,教育在改变,家长和社会再拿着放大镜用老眼光旧思维去挑教育改革的毛病,失掉的又是什么呢?教育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虽然家长和学校都是为了孩子,但我觉得,要想做好“研学旅行”的话,有效的沟通,真诚的交流,透明的政策,安全的设施保证,巧妙的活动设计,以及学生活动的协作……每一项都不能缺少。看上去出来研学一次,学校的责任很大,真不如让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学习安全。

        可是身为家长,我们都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上的内容多数人觉得再好,孩子们不喜欢就是零。有些东西我们觉得没有一点意义,可孩子们趋之若鹜。外出走走,亲身体验天地之间这个大课堂,是最有意义的教育。但愿研学旅行能够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越来越正规,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越来越受孩子们欢迎。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研学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