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零零后》纪录片观后感

十年之后——《零零后》纪录片观后感_第1张图片
容容   拍摄于2017年8月25日
十年之后——《零零后》纪录片观后感_第2张图片
容容 拍摄于2017年8月25日

近期中央台9套播出一个纪录片《零零后》,从8月20日到8月24日,每天晚上八点开始。

《零零后》共五集,分别是《爱的方程式》、《时光若倒流》、《成长单行道》、《一 一的世界》、《朋友这件事》,片中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故事。

先说下这个纪录片的拍摄背景。2006年开始,一个团队对北京郊区一所名为“芭学园”的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拍摄。看过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的人对巴学园一定不陌生,这个幼儿园从名字到教学理念都和书中提到的巴学园类似,平等尊重、干预规则、释放孩子天性、给孩子探索的空间和自由。

第一集《爱的方程式》,记录的是一个叫于锡坤的男孩的故事。

当时的纪录片叫《小人国》,无意中看过一部分,其中几个镜头印象深刻,一个叫于锡坤的两岁多小男孩,突发奇想把小朋友的鞋子抱出来,放到室外的垃圾桶里,那个垃圾桶比小小的他可高多了,老师知道后,没有阻止,只是他扔完后老师再捡回来。另一个镜头,于锡坤在家里对火感兴趣,在厨房里玩火,各种东西往火里扔,然后有很多烟,然后他笨拙地拿水灭火,然后一片狼藉。

如今十年后他长大了,是个爱科学和探索,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的孩子。他从三岁到十三岁的故事在《零零后》第一集《爱的方程式》中有记录。没有看完,只记得他的身边总是有妈妈的身影,刚上一年级送儿子到学校,再送到教室,千叮咛万嘱咐,多少个不放心;孩子十三岁时,陪伴去应考,各种操心;孩子参加夏令营,不开心,立刻赶过来救场……这样的画面是中国无数个父母的缩影。

这个纪录片给我的启示是:放手。

第二集《时光若倒流》,记录的是一个叫萌萌的小女孩。

在幼儿园里不舍爸爸离开而哭泣:爸爸别走!十年后,她与父母渐行渐远少有沟通,对妹妹冷漠。随着时光流转,镜头里她渐渐少了天真、肆无忌惮的笑和哭,只留下孤单的身影越走越远。

她说她不喜欢妹妹,她说最快乐的时光在几年前的一次邮轮之旅。她的爸爸妈妈说起她以前都是幸福的回忆,提起如今会泪流满面。

一家人外出,爸爸妈妈抱着妹妹一起,她远远的,好像不是一家人。

妈妈用生日礼物来换取她每天陪妹妹几分钟,妈妈说那是她第一次陪妹妹玩,要用手机录下来,因为太珍贵。

这是怎么了?是青春期在作祟?还是相爱的人不小心丢失了彼此?还是做父母的对分离还没有做好准备?

我们的孩子也会长大进入青春期,有一天也会渐行渐远,当那一天到来,希望彼此的内心依然是爱。我不确定那一天真的到来,我会不会也会感到失落。

所以,多陪伴孩子吧,在她们还年幼的时候,多给孩子一点耐心和爱吧,在她们尚黏你的时候!

第三集《成长单行道》,记录了两个男孩的故事,一个叫昊天,一个叫嘉明。

他们幼儿园在一起,小学也是在同一所学校。小学毕业后,开始走上不同的成长道路。

昊天选择体制内教育,按部就班上学,作业,考试,各种补习班。孩子学习成为全家焦点,考的好,全家开心,考不好全家焦虑。昊天说:一听到爸爸发火,就感觉到整个世界都灰暗了。他知道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主动学习,最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才心安。

中考后,爸爸带昊天从四川雅安出发,历时二十天骑行西藏,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与挑战,有抱怨争执,有欢笑也有泪水,这更是一次生命发现之旅,昊天说,这次骑行经历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当昊天奔波于各个补习班,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时,嘉明在享受各种玩耍和体验,去美国学校体验一段时间回来后,他坚定了出国留学的决心,开始着手各种准备。

嘉明在幼儿园里就备受小朋友喜爱,有思想有主见,独立。与不遵守规则被老师各种“收拾”的嘉明不同。两个人曾一同参加电影夏令营,小团队做任务时嘉明的创意和领导力让他成为导演,昊天是男主角,期间俩人意见不一致昊天罢演,最终经过沟通,微电影完美收官,不得不说创意真的很赞!这正是体制内孩子缺乏的东西。

嘉明的妈妈说: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我们只是给予支持,结果如何让他自己去承担。

两个孩子,上同一所幼儿园,上同一所小学,私下也是朋友,最终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家庭教育环境和孩子自身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注定不同,昊天说自己适合体制内教育,嘉明说如果在体制内学习,自己可能被退学。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孩子的特点和选择,帮助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的那个人。

第四集《一一的世界》,记录了一个叫一一的女孩的故事。

一 一上芭学园时还不到两岁,她总是喜欢一个人,或看书,或发呆,或玩,吃饭也是不紧不慢,一直吃到餐厅空荡荡的只剩下她一人。老师一再引导她交朋友,她明确表示不需要朋友,她有权利这样做。听到这些话从一个两岁的孩子口中说出,不免有些吃惊。后来的几年幼儿园生活,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一 一开始有一个朋友,两个朋友……慢慢融入其中,享受朋友之间的快乐。

长大后的一 一,朋友不多,更喜欢一个人呆着,独来独往。她认为朋友之间的相处是一种方式,自己独处是对一些信息的整理和内化,两者不同。

一 一自己说小学阶段无忧无虑享受童年,但是到了初中就该做点什么了,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

妈妈说,起名叫一 一是希望她的人生简简单单。她的父母也喜欢独处,很少和外界交往。妈妈评价一 一是个自推型的人,小学时对成绩不介意不攀比,一到初中就不一样了,对自己要求高,一定要尽全力做到最好。

一 一成长的过程中享受过朋友之间相处的快乐,但是她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她不善于跟人交流,但是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她小小的年纪,但有着超越年龄的思想和理性。

镜头里,大大的眼睛,明亮的笑容,低调内敛,不管是两岁时还是现在长大后,一 一让我想到两个词:安定、力量。

第五集《朋友这件事》,记录了男孩乐乐和女孩辰辰的故事。

乐乐爱交朋友,幼儿园里,想跟某个小朋友玩时会想各种办法达到目的,并且与朋友相处融洽,享受其中;辰辰只有一个叫南德的小男孩一个朋友,辰辰每天到校早时都会站在幼儿园入口处等南德,风雨无阻,如果南德请假没来幼儿园,她还是会一直等,接连几天等,一直等到南德返校,才露出笑脸。

乐乐慢慢长大,参加橄榄球运动,喜欢参加各种朋友的活动和聚会,被妈妈各种说服勉强参加机器人培训,刚开始不情愿,到后来被同学朋友感染真正喜欢爱上机器人,如今已赴美读高中。爸爸说希望他有能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十四岁的辰辰没有朋友,她说不喜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彼此之间带着面具,太假。她喜欢动物,玩偶,把它们当作朋友,跟它们说话聊天。她说要想拥有一把刀,得先用自己的血,让刀认你。

妈妈说辰辰曾说过不希望长生不老,因为那样会看着一个一个朋友离去,会很痛苦。妈妈说,辰辰的床头,床下放着刀,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安全感。

辰辰喜欢给动物们拍照,说以后想做野外动物科考员,尽管这样会远离人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密码,注定的,沿着冥冥之中设定好的人生轨迹前行。

小结:

1、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有的生命密码和生命轨迹,顺应,莫强求。

2、发现孩子的特点、兴趣、优势,比纠结孩子对错更重要。不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最后可能是两败俱伤。

3、选择体制内教育也好,选择体制外教育也好,都是基于孩子自身特点,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4、体制内的教育既然避免不了,就拥抱吧,让孩子在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中磨练心志,塑造人格。

5、作为父母的我们不断学习成长,看见自己,看见孩子,协助孩子到达他想去的地方,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年之后——《零零后》纪录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