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仁义是处世,而非修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仁义,本身就是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形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管理处事的最高境界。

可这终究是有所图,有所谋,有所取。

孔子讲仁义,本身就阐述了仁义实际上是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形式。是推荐各层级的管理者的一种良性的治理之法。

这是处世,何为修道?

我们先来研究刍狗这个词。刍狗是一种纸扎的狗状的道具,是古代敬神的一种道具。回到古代,鬼神是最为高级的意识形态。对于,只供鬼神的神器,是异常端庄和隆重的。

天地不仁,和圣人不仁。并不是说,天地不仁义,圣人不仁义。

这苍茫大地的万物,相生相克,朝生夕死。每一种物种每一种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当你用主观意识,出现了善恶、好坏、美丑。实际上就已经开始曲解了这个世界,因为自由和公平从来不会存在,因为我们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相对自由和相对公平。

人是万物之一,是天道的羹续。我们看到刍狗被摆上了台桌,祭祀神灵。这是我们的敬意,是人们主观意识里对于天赐的恩典的一种自我安慰。实际上,道一直存在,而道未曾停住。只是我们自己觉得,它为我们停驻了,牵绊了。所以,为了这样的恩典,我们拿出了自己最好的敬意和崇拜。也就是刍狗,我们贡献刍狗,但用后撇弃。

这一敬一撇,在人的角度来讲,利用了刍狗表达敬意,等神享受过之后又将之废弃。物有价值之时,就会有存在的理由。它会在下一个能体现价值的时刻再次出现。

在天道这个角度上来讲,万物生长,每一种事物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它们看似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样式,但是却也和刍狗一样,只是暂时性的闪耀,不会永恒,不会一直让其存在。如三叠纪的恐龙,和如今的智人、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秦汉的帝皇、霸王和如今的商业领袖。每一种事物都合理存在,却也想刍狗一样,闪耀过后便烟消云散。

可天道不曾因为人类的敬意,就让自然的天平垂怜人类。这违背了天道,天道维持万物机理的运作,并不偏不倚。这空灵的存在,这看似残酷的存在,也是维持平衡,不至于毁灭崩塌的坚守。

所以,天地不讲人世间的回报,不讲仁义就谈不上险诈,不谈利益,不谈利益就谈不上淡泊,不谈得到就不会有失去,不谈江湖就不会有身不由己。天道维持秩序机理,天道循环,每个人都是运行的一部分,妄图超越规则,是妄想和一无是处。

天道的不保护、不仁义、不作为却是真正的保护、仁义、和作为。只是如天道的机理一般无法表述只能用“道”字去表示一样,它的意义完美到近乎无言。

再说说,圣人不仁。

圣人敬天爱人,感知天道而与万物生。虽然仍有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却是万分机理之中,在人道中践行。圣人不桎梏与仁义、道德和伦理,为何?因为标准时刻在变,此时的圣,会成为以后的魔。正如海瑞那般,在当时看似伟岸,却在如今的价值观里已经被撇弃甚至感觉残忍。仁义道德是桎梏心的枷锁,超越人世间的条条框框,又要在条条框框中找到平衡。

这里的桎梏竟然如此矛盾,人文的发展带动了后续的科技发展,人们在每一个时代的巨人的思想下,不断的适应和赶超。圣人并非是极致的正确,在我看来,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因为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得而付出心血,知道做了没有意义,却依旧勇敢的将问题著明。不执着于自己的成就,反而等待下一个真理的更替和洗礼。但这一切又会被后人总结,回归到仁义。

不谈仁义,而仁义在。

世界的大道是不言的,但明白了大道的佛陀依旧要著述留下经典经文。这也是在人们的循环往复中总结为:杀身成仁,普渡众生。

佛陀不会抢下饿狼嘴下奄奄一息的兔子,也不应该割肉喂鹰。

每一个人都是神,每个人也都是道。每一种存在都是道,而道却一直无法表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