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综艺节目《我家小两口》中,一直甜到不行的郭碧婷向佐,首次有了婚前焦虑。
起因呢,是两个人的「育儿理念」不合。
向佐在运动时受了伤,郭碧婷表示很心疼。
向佐却坚持认为皮外伤不叫伤,将来自己的儿子跑过来说这个算受伤,也不会理他。男生嘛,怎么能怕这怕那的。
图片来源:优酷视频
随即,两个人展开了关于未来有孩子之后的种种设想。
郭碧婷说,以后宝宝出生后,两个小时一次的喂奶,你要负责。
向佐则是一脸无奈:我哪里有奶???
图片来源:优酷视频
这么一次有一点点小摩擦的谈话,被谈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的讨论。
有网友说,还没结婚就有这么多分歧,将来有孩子后还了得?
身经百战的老母亲笑而不语:这就育儿理念不同?顶多就算拌嘴吧。
在任何一个妈妈群扔出「你们家人教育理念相同吗」话题,都能收获一大波炸弹。
我老公就会玩手机,让他看看育儿书,说我有病。
9012 年了,我婆婆还是给女儿穿 18 层。
有了娃后,亲妈都成了后妈。我让她不许吓唬孩子,她说男孩必须有个怕的人。
我们听了很多诸如此类的道理:孩子如果能在一个纯粹的环境下成长,对于孩子发展会更好,家庭成员在育儿的理念上,最好达成一致。
但事实是:太难。
01
为什么难?这一点很好理解。
原生家庭不同,个人经历不同,受教育经历不同的两个人,是不可能在育儿理念上完全相同的。
更何况,参与孩子教育的人越多,分歧就越多。
以我自己为例,我生活在一个情绪不太稳定的家庭,妈妈脾气有些暴躁,爸爸比较严厉从不鼓励我,都不会表达爱。
而我的老公是在一个有爱而严格的家庭中长大,虽然父母也会责骂,但会给很多正向反馈。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对于孩子,会过度在意孩子的安全感,希望每个人与孩子互动都积极,说话的语气措辞都谨慎。
我不想自己小时候的无助,发生在孩子身上。
而我老公会觉得我「宠溺孩子」,我们经常会有冲突。
夫妻二人都有不同,至于父母公婆,两代人的差异更不必多说。
我婆婆公公喜欢面食,计划性强,而我父母则喜欢米食,生活随性。
我们好几次计划带娃一起出去玩,最后都在两家老人中间周转,疲惫不堪。
婚姻不仅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价值观以及生活习惯的磨合。
家庭育儿理念,一致是偶然,不同是必然。
02
知乎上有一个爸爸的提问:奶奶因为给女儿穿开裆裤和咀嚼肉片喂养和妈妈发生矛盾,该怎么劝解?
图片来源:知乎
这位爸爸知道谁对谁错,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沟通,毕竟跟老人家说太多,容易让老人觉得自己被嫌弃。
但家庭不是法庭,一定要分出谁对谁错吗?
婆婆非要穿开裆裤,没问题,里面穿上纸尿裤或者小内裤就好了。
肉片嚼不烂,婆婆是好意,可以婉婉道来嘴对嘴喂饭的易患,买辅食剪来解决。
教育专家王霄提出过一个很扎心的问题:你所谓的观念一致,是要求别人和你一致呢,还是你要和别人一致呢?
很显然,大部分人都是前者,要求别人与自己一致。
换句话说,我们要求别人与我们一致的时候,我们尝试去尊重别人了吗?
我的婆婆是个很节省的人,虽然自己有退休金,我们挣得也不少,但她还是什么都舍不得扔,家里弄得像仓库。
有时候,我确实看不过眼,可我从来不去说什么,甚至还经常买一些「便宜大碗」的东西让她高兴。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方式,无对无错,只是与我们不同而已,也值得被尊重。
03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这些道理可能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计较谁是谁非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争夺家庭的掌控权、话语权。
但是,争论一时爽,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
有一次,我特意「出题」考老公:孩子去打针,怕疼不打你会怎么办。
他说,就告诉孩子那一点也不疼,打完了给糖吃之类的吧。
我拿出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做法告诉他,那样是骗孩子,打针怎么可能不疼。不如给他个心理预期,告诉他打针只有一点儿疼,就像你前两天摔倒时那么疼,很快就会过去。你这么勇敢,坚持一下就完事了。
老公听完眼前一亮,非常认可,还主动把我的书要过去看了看。
沟通是一门技术,除了「嘴炮」,我们还要有令人信服的「成果」。
想让家人都信服科学育儿的好处,不是靠讽刺别人和硬怼,而是有真正令人信服的行动。
我女儿在一岁半的时候,家里关于把屎把尿产生分歧。
婆婆不用纸尿裤,我知道她是心疼钱。可我给他们讲性教育,他们都说我有病。
我想到了折中办法,不用纸尿裤也不光屁股,给女儿穿个小内裤,这样卫生也便于清理,还省钱。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虽然洗内裤次数多了,可是大家却都满意了。更惊喜的是,通过留意女儿排便的时间,我们摸到规律,从一岁半开始如厕训练。
现在女儿两岁半,已经会自己上厕所,晚上尿尿都会叫妈妈。
这是我的「育儿战绩」,也是令老公和婆婆都服气的地方。
用行动来和结果来证明,比言语的证明更有效。
04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当然,养育一个孩子面临的事情确实不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在养育孩子的事情,也一样。
涉及底线的事,可以「丑话说在前面」。
比如,在一个大家都心情不错的时间,开一个简单的家庭会议,每个人在尊重别人生活习惯的前提下,说出自己的底线和无所谓的地方。
孩子的性格和习惯养成是底线,吃什么穿什么谁嘟囔了一句就不用 care 。
比如可以跟老公说,一天里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时间太少,我们饭桌上都不要玩手机。
可以跟公公说,孩子调皮,当然您可以批评,但我们不用「棍棒教育」,孩子实在不听话,我来惩罚。
底线少而精,当我们在一开始就约定好的时候,也给了其他人一些余地。
平衡,永远大于绝对正确。
没有人会完全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一个家庭中要学会求同存异,抓大放小。
前一阵热播的《小欢喜》中,黄磊和海清饰演的夫妇是典型的「虎妈猫爸」。
海清强势焦虑,对孩子的要求高也多,而黄磊总是帮助儿子「打游击」「反侦察」。最后养出来的孩子有孩子的天真顽皮,也有心疼家长的懂事。
「虎妈猫爸」这种互相中和,有松有驰的环境,刚刚好。
只要大原则是一致的,家庭成员性格不同,方法不同没关系,孩子恰好可以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不同的品质。
君子和而不同,家庭也是一样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