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谈话释放经济维稳三重信号

来源:小报告(ID:ifengxbg)综合第一财经日报、路透社


在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8日接受了路透社采访,他提到中国同国际市场密切关联,全球经济情况总体偏弱,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经济发展有让我们担忧的问题,我们正在抓紧加以解决。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光明。


而在几天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他要求下一步要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精准实施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管控好潜在风险,巩固经济基本面,培育发展新动能。


近期,由于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仍在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宏观数据也不尽如人意,各种看空中国前景的声音也在出现。最高决策层表态释放出经济维稳的三重信号,值得各界重视和领会。


首先,高层在回应外界的分歧和争议。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实际增速低于7%,因为一些重要指标的下滑和GDP增长没有匹配,但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实际增速高于7%,因为中国正在从制造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经济转型,有很多东西在统计时并没有被计入。


高层的回应并不局限于此,正如习近平所言,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有快有慢是正常的,不能说只能加速、不能减速,这不符合经济规律。换言之,外界不宜过度解读中国经济正在7%左右的波动,不能把中国放在高速发展的火炉上烤,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再“唯GDP论英雄”,世界看待中国也不应该再“唯7%论英雄”。


其次,高层在有效引导国内外的预期。由于中国在全球经济里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增速如果放缓,也会引起世界经济放慢增长。如果这种预期被强化,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中国经济失速,世界经济停滞,继而又影响中国经济复苏。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再次强调,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符合全年增长预期目标,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


李克强也说,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旧动能的弱化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但新动能也在加快成长,地区经济走势呈现分化。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待中国经济就应该在坚定发展信心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只有看到中国经济的光明面,才能引导良好预期的自我实现。


再次,中国正在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众多稳增长的举措不断推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不断发酵。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国正在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面对近期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形势变化,中国陆续出台降准降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一系列举措。


与此同时,李克强也在座谈会上部署了三项举措,一是深化结构性改革,二是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并进,三是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他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上下同心,着力巩固向好趋势,有效对冲下行因素,确保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最高决策层直面问题、回应问题、解决问题,既向国内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坚定信心,引导举国上下全心全意谋发展,也向世界传递中国有能力维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的决心。我们相信高层发出这些信号,会在世界范围内收到积极的回应,中国经济不会倒,世界经济也不会倒。(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附习近平接受路透社专访经济部分:


问:中国经济规模和全球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决策者都越来越需要了解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中国政府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左右。然而过去几个月里,中国经济形势似乎在恶化。许多投资者和经济学家认为这个目标不太可能实现,这引发了全球金融和商品市场的巨大担忧。您觉得7%的目标能实现吗?中国政府下一步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经济增速过缓?如何保持中国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答: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符合全年增长预期目标,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有快有慢是正常的,不能说只能加速、不能减速,这不符合经济规律。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是在经济总量10万多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的,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带来的增量比前几年两位数增长还要多。


中国同国际市场密切关联,全球经济情况总体偏弱,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经济发展有让我们担忧的问题,我们正在抓紧加以解决。我们也担忧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这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利。


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认为,“挑战-应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因。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内市场需求强劲,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回旋余地,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化,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光明。


中国正在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倚重消费拉动。中国利用外商投资政策不会变,我们会健全商业法治,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中国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拉动中国同世界经济共同增长。


面对近期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形势变化,我们陆续出台降准降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一系列举措。目前,市场风险得到相当程度释放,内在稳定性增强。下一步,中国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向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培育公开透明和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完善风险管理,稳定市场预期,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问:英国是首个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欧洲国家。中国承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透明运作,并实施高标准管理。中国将如何确保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运作真正做到透明并实现世界一流管理?


答:中国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的是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


亚投行是一个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其规章制度和运作要由各成员国协商决定,并不是中国一家说了就算的。中国赞成亚投行充分借鉴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经验和做法,在治理结构、业务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确保专业运营、高效运作、透明廉洁。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谈判过程中,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秉承开放、包容、专业、透明的原则,达成了高质量的协定文本,53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已经签署了协定。


据我了解,这个协定在很多方面借鉴了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做法,同时还有所突破和创新。比如,在治理结构上,亚投行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通行做法,设立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管理架构,还根据透明、公开、独立、问责的原则建立了银行监督机制。协定中明确写入了“公开、透明、择优”的遴选管理层原则,是一项区别于现有主要多边开发银行章程的创新之举。又比如,亚投行项目采购面向全球所有国家,不局限于成员国,这同其他一些区域性多边开发银行不同。


目前,各意向创始成员国正按照协定的规定和精神协商制定具体的业务政策和规章。亚投行同现有多边开发银行是合作互补关系,未来将在知识共享、能力建设、联合融资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


中国积极评价并欢迎英国加入亚投行,愿同包括英方在内的各意向创始成员国一道,将亚投行打造成专业、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为亚洲和全球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问:中国企业可能参与英格兰西南部核电站建设。中国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将支持中国企业在诸如高铁和核电等领域拓展海外市场。未来10年,您希望看到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您认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会遇到哪些阻力?是否会导致新的贸易摩擦?中国政府采取国家补贴等方式支持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拓展,对其他市场主体是否公平?是否符合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


答:中国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这既包括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外资,也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投资。这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的事情,也是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进行的事情。世界各大企业都走这条路。


中国企业发展得益于世界经济,应该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突出优势是处于全球产业链中游,高铁、核电、汽车等一大批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性价比好,符合很多国家需求和承接能力。中国愿同包括英国在内的各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把各自比较优势衔接起来,实现联动发展。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是中英法三方合作的产物,希望三国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造福英国人民。


对外投资遇到一些摩擦属于正常的营商范畴。任何企业只要开展经营活动,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商言商,不能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政治化,不要带着偏见看待中国企业。企业发展当然要竞争,没有人会把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我们希望这种竞争是良性的、符合市场规律的,而不要设置一些非经济、非市场的“弹簧门”、“玻璃门”。同世界上老牌的大公司对比,中国企业走出去还缺乏经验,在适应各国法律制度、技术标准、市场营销、人员管理、当地文化等方面的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会学到很多,会越做越好。


中国政府支持企业走出去,但强调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中国政府的作用是为企业争取和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公平的制度框架。这是各国政府都会做的事,而且西方国家做得比我们好。即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对企业发展都会有形式多样的支持措施,不能简单把这些都看成是国家补贴。中国和西方国家体制不同,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企业往往承担了大量社会职能,难以用一种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计算。


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持续增长,有关机构测算将超过1.25万亿美元,这将为中英合作提供更多宝贵机遇。两国企业还可以加强在发展中国家的三方合作,把全球价值链的上、中、下游结合起来,共享发展机遇。


来源:小报告(ID:ifengxbg)综合第一财经日报、路透社


最精准经济形势政策分析、最专业经济研究方法教授、独家宏观新闻爆料与解读,尽在凤凰小报告(ID:ifengxbg)。


高层谈话释放经济维稳三重信号_第1张图片

新媒体运营编辑 鲁婧涵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赏赞支持财经君!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层谈话释放经济维稳三重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