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白鹿原里找陈忠实去

到白鹿原里找陈忠实去_第1张图片

昨天是陈忠实先生去世1周年的日子。


非常巧,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这两天巡演到广州,所以昨天晚上我也趁机去了趟广州大剧院,以看一场《白鹿原》的方式来纪念这个日子。


接触《白鹿原》这部作品,其实差不多是十来年前了,和很多朋友一样,最早接触的是小说,后来看了王全安拍的电影,也看过了北京人艺版的话剧,虽然呈现出来的感觉各有不同,但是我会觉得改编的版本都挺不易的,尤其是最近的电视剧版播出一集后又被紧急叫停,更是让人觉得这一部作品让更多人看到举步维艰。


这个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其实从去年开始就有关注,当时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后反响挺多,不少京城的朋友看完后在朋友圈对这部戏的水准赞叹有加,所以我也一直抱着好奇心,想要看看这部作品是不是真的这么好。


这次来广州巡演,正好是陈忠实先生的忌日,作为一个小说的读者,我也就特地选在了4月29日来看这场。


到白鹿原里找陈忠实去_第2张图片


说真的,昨晚来到广州大剧院正门就开始有些吓到了,就是看到门口隔出了一片空间被插上了整齐的麦子,灯光一打,金光闪闪。


还未进剧场,就看到了白鹿原上的麦田苍苍。


接下来在剧场大堂,还看到了放满拼图的一面墙,是由一片片剧照组成。这些剧照全部都可以让观众取走,拿到手才发现其实是一张冰箱贴,每一个冰箱贴被拿走后,后面的背景板似乎陈忠实先生的画像和他留下的文字。


到白鹿原里找陈忠实去_第3张图片


到白鹿原里找陈忠实去_第4张图片


在拼图墙的后边,是很大的一本《白鹿原》的书,书的左边是“仁义白鹿村”的牌匾,而右边则是陈忠实先生那句“到《白鹿原》中找我去”,以及大量的寄语。在我看来,仿佛能感受到这部话剧,是从小说中走出来,并被赋予了很大的期待。


虽说都是来自小说《白鹿原》,也同样都是编剧为孟冰,但是在我看来,陕西人艺和北京人艺两个版本的《白鹿原》差别非常大,就如同不同的读者心中所映射出来的“白鹿原”各有不同一般,虽然故事其实差不多,但是表达和呈现,在我看来各有特色。


到白鹿原里找陈忠实去_第5张图片


3个多小时的戏,将故事讲述到解放前夕,在剧情上对原著做了最大的还原,舞美上可以看到非常恢弘,并且从头至尾风格统一。整部话剧作品,贯穿着原作中苍凉的底色,冷冷的月光照耀着精美的屋檐,底下每个人都在被命运揉捏地不成样子。叙事上则更为压抑,无论是表演还是音乐、舞美,都把我压地喘不过气来,这样的压抑感其实和当年看小说的时候还是蛮接近的。


全程的陕西话是这部作品的一个亮点,说真的,其实整部作品的舞台都很干净,在我看来辛亏是有着全程陕西话的对白,让舞台上的人物彻底落了地,将这群三秦大地上的人们以最真实的姿态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这是方言的力量,我前几天在那篇说海派戏剧的文章中也曾说过,方言可以加强地域的属性,能更好地诠释这块土地的文化,与这片土地人们也才能真正融合。


到白鹿原里找陈忠实去_第6张图片


虽然删减在所难免,但是大部分小说的经典场面基本上都有还原,对于小说读者来说,在看这部戏的同时,其实也可以让原作在脑海中做了一次回顾。由于当年读小说时对这部作品印象的深刻,还真的可以召唤起我不少的回忆。


相比起电视剧的命运,这部话剧版的《白鹿原》命运真的是好太多了,每一次演出都获得不错的评价,还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进行全国巡演,让每一个城市的观众都能在剧场里到白鹿原上走一走,感受一下陈忠实先生作品的魅力。


据说后面的各站已经卖爆,如果这一轮错过,这部作品已成为陕西人艺的经典,相信之后还会继续演出吧。


陈忠实先生说:“我把我的小说和生命交给你们了,谢谢你们把《白鹿原》演活了。”


既然连原著作者都那么认同,那在他的一周年忌日里看这部作品,应该也是找寻他足迹的最佳打开方式了吧。

点击以下关键词,看近期精彩内容

“非常不好看”2016|2017年广州上演的音乐剧|我最喜欢的16部戏|摸着她心跳看完演出|魔法坏女巫|第七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奥斯特玛雅:艺术家不是超人|剧团☆新感线GEKI×CINE|假如呐喊没有了声音|爸爸的时光机|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12位付出努力的剧场女工|看完这部戏,我被扎心了|香港话剧团17-18剧季|足球加上唱歌跳舞|泽西男孩|世界戏剧日宣言:为戏剧让路!|

(之后陆续增加ing)

到白鹿原里找陈忠实去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到白鹿原里找陈忠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