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烧友手机到电饭锅,小米有凡客化隐忧么?

原文链接:http://www.startup-partner.com/2372.html

从小米近一年的发展路线看,小米做“电饭煲”并不奇怪。问题是,小米电饭锅会在资本市场“煲”出一碗怎样的大米饭?

从发烧友手机到电饭锅,小米有凡客化隐忧么?_第1张图片

按照目前电饭煲的技术成熟度,笔者已不担心它煮出来的饭口感问题,但要在一组电饭煲中吃出区别来也难,跑不跑分、云不云,并不关键,好用就行。

引起种种遐想和八卦的,反倒是雷军和董小姐赌约的延续:上一次董小姐试水手机还有玩票的意味,但这一次雷军做电饭煲可都是认真的。几年下来,格力还是那个格力,小米似乎已不是当初的小米了。

电饭煲、MIJIA米家,小米的多元化战略又一次成为讨论的焦点。

小米扩张的逻辑

从手机爆品到生态链,从个人计算中心延伸到生活方式,这是小米想要做的。换一种说法,就是通过品类扩张实现规模化,给品牌和估值提供数据支持。

在短短几年内,小米品牌从手机到电视盒子、路由器、插线板、空气净化器、自行车、平衡车、青年社区、家装到最近的电饭煲,可以看到,小米希望在年轻的用户群体中包办他们衣食住行的大部分(小米暂时还没“衣”,但雷军投资的凡客也算其中补齐了)。

小米进入一个领域大致的逻辑是:符合当下年轻人消费趋向,着眼新市场或新生活方式(比如空气净化器),通过设计和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领域或没有充分智能化产品,通过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反向影响和重新设计供应链体系,通过品牌和强大营销力强势切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白电的市场规模无疑是广阔和诱人的,似乎传统厂商在互联网化、智能化、电商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尽管这个市场是高度成熟、竞争相当激烈的。

小米的挑战

小米毫无疑问是一个牛逼的公司,但盛景之下小米的挑战十分明显,并被反复争议。至今,除了手机,小米在其他领域并没有太值得称道的成绩。尽管个别产品销量不错,但在传统消费市场中还属微不足道。

首先,小米创新乏力被反复提及。在小米最核心的手机领域,曾经是几大核心竞争力之一的MIUI吸引力早已下降,小米手机则遭遇华为等拥有深厚技术积累的友商有力反击(荣耀销量已经超过了小米手机),而在中高端市场小米手机基本无法进入。

对于小米生态链的其他产品,第一财经周刊曾如此评论,“从路由器高仿苹果触控板,到净化器神似巴慕达,再到这个和MUJI有好几处不同的电饭煲,小米的仿款技术已臻化境……他们的尺度永远控制在‘对,看起来很像,但我们绝没有抄袭风险’的合理范围内,次次如此。”

其次,小米闯入许多不熟悉的领域,企图改变市场,但收效一般。传统消费领域并不像手机,用户消费行为、决策习惯、渠道,都和小米最擅长的互联网打法有很大的 差异,从产品角度并不单纯靠设计或品牌驱动,它有多年对用户消费行为、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等各种方面的考量,这也是年轻的小米品牌需要补课的。

比如有业内人士提到,传统插线板之所以没设计的那么紧凑,是有安全性多种考虑在内的;还有自行车的传统车架结构的安全性,则是经历了上百万人及时间上的验证的。

小米有成为凡客的隐忧么?

新看到一种说法,“小米现在就像一个网红走在变现的路上”,这种表述固然欠优雅,但也道出了一些事实。

加速变现的表达之外的潜台词,是对小米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持怀疑态度。如果小米生态链诸多产品并没有足够好的口碑和表现,将会加速小米核心品牌价值的稀释。

小米战线变长的背后,其估值增长焦虑已显而易见。顶着全球估值第二大的创业公司的光环,小米在这样的体量之下,想延续估值倍增神话难度很大,甚至在诸多挑战下存在下滑的可能。

因此接下来“市梦率”的故事怎么讲,小米需要多面开花,但在没有找到下一个爆品的时候,横向拓展尝试各种可能,也不失为一种现实的做法。

不过如此一来,小米已经开始陷入多线作战的局面,和早期不同,其目前的竞争对手基本是华为、格力这样的对手,小米并无胜算。

另一方面,小米的品牌价值稀释已是不争事实,表现为小米品牌对用户的吸引力在快速下降。从最早miui的发烧友,到小米手机高调宣扬的“屌丝经济”(当然这 里没有贬低屌丝的意思),加上基本放弃了的饥饿营销,米粉每一次扩容都需要不断打破边界。但少了群体认同感的米粉,已经和和其他品牌的用户没什么差别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让人依稀看到凡客过往的影子。从卖衣服到全面扩张品类,到最后“做好一件衬衫”,凡客的旅途让人五味杂成。那么,小米存在这个隐忧么?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发烧友手机到电饭锅,小米有凡客化隐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