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像吴军博士一样的人

前阵子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吴军博士是一个怎样的人”,其中周筠老师的答案提到两点,主要思想都是“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怎么说呢,老实说并不是特别了解吴军博士,所有的了解也仅限于《浪潮之巅》以及知乎或者其他一些媒体上对于其片面的评价。之所以说是片面,是因为真的是很难全面的去评价一个人,更难从别人的评价之中去尝试全面了解一个人。

不过周筠老师提到的两点(我将其概括为一点,即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是值得崇尚和执行的。从开始学习起到现在,产生过无数个梦想,这些梦想最终究竟是成了梦想,再也无法实现。这其中有很多,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包括小时候听过一首好听的歌就想当音乐家、做过一个小实验就想当科学家、以及苦苦纠结长大后到底是去清华好还是去北大好这类跨世纪难题一样。

长大之后反倒是更切实际了,思考的问题多半是“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以及“晚上吃什么”,不过依然会有一切不切实际的想法从脑海中蹦出来。

想要专心的做好一件事,哪怕是最小的把一本书完整的读完读懂,也是有难度的。特别是当手机和社交工具越来越难以从生活中剥离开来之后。

以前学习的时候,是专注的,玩的时候也是专注放松的。而越长大,却反而容易玩的时候想起事情没做好,做事情的时候却又心思散漫无法专注把事情做好。

而此刻,我不得不承认,专注做自己的事情,是一种很难得的天赋,而这种天赋,同时是一种用进废退的技能。

近来的我,正努力向吴军博士看齐。最直观的一点是不再或者很少回复那些无用的消息,譬如“今天的月亮好圆啊”这种无意义的信息。当然我这里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而且这个例子是极不恰当的,倘若是一个男生跟我说“今天的月亮好圆啊”,我的直觉便是这个人是个神经病,遂不再理。而如果发消息之人是一个妹子,则会视具体情况回复。

知乎上有一个你见过对「爱情」最文艺的形容是什么?其中有一个回答:

“以前看夏目漱石把“I love you”译成“今夜月色很好”的时候,以为自己看懂了,无非是东方男人的含蓄之类。今天长春下了头场雪,特别想把“下雪了”告诉一个人的瞬间,忽然明白了“月色很好”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那是和含蓄无关的东西,而且是含蓄的反面,是很直接的情话。”

———摘自某同学

你又怎么知道,给你发消息的人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似乎有点扯远了。不过如果此刻我正在专心的捉着虫(Debug)的话,我想我是断然不会回复的,我甚至想把手机倒扣过来或者放到旁边一处,不然屏幕亮起的一刻,意志力不坚定的我定是回去瞥一眼的,而这一瞥,说不定就把原来的节奏打乱了。

有些人会说,万一收到的是女神的表白短信呢?我认为这断然是不会存在的。首先,女神怎么可能跟你表白呢?其次,就算是有人找你表白,如果是真心喜欢,又怎么会因为信息回晚了就此作罢了?如若是真作罢了,一定是不爱的,至少是不够爱,这种感情在一起,之后也是会分开的。而你为了这一段不美好的感情,可能把当前正在专心做的事情给毁了,到时候一无所有。

这一点,从大的角度来说也是成立的。而一个不会或者说不能专注做好一件事的人,注定是很难有很大成就的。

我尤其是讨厌一些小事都得打电话的行为的。在我的概念中,除非特别重要的事,否则不轻易打电话。能用信息搞定的事,也绝对不用电话。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电话那头的人此刻在做什么,若是真要打电话,也应当在信息里事先说清楚以征求对方的同意或者谅解。否则,一通电话过来,便是强迫对方和你发生一段人际关系。

所以要做好专注的做一件事情,除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其次也要尽量避免被电话干扰。我的大学室友丘十八丘道长,就是一个专注的人,这个人便是那种三天两头不带手机的人。不过这也是三四年前的事了,不知他最近修行如何了。

要我做到不带手机,目前来看是挺难了。虽然携带着手机的大部分时间手机是空闲的,但是为了某些特殊情况能被联系到,只能是带着了。

扯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该怎么总结了。老实说要想专注做好自己认为的有意义的事,挺难的,特别是开始的时候。而一旦专注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而至于能不能找的到对象…


诶,你看这道算法题好有意思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个像吴军博士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