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国队即将迎来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首场比赛,客场对阵马尔代夫,目前国内联赛为备战让路已经暂停,最近国足的消息比较受关注。
1、
中国足协公布了备战9月世预赛的国家队最新名单,艾克森、李可入选,武磊也在名单内。不过,上港和恒大还要进行亚冠比赛,武磊也在征战西甲,他们不会出现在香河集训队,也就是说等足协官宣第二期大名单才会是国足的一套主力阵容,现在的集训队员只有小部分入选最后的名单,更多的人还属于里皮的考察球员。
这个名单与之前的国足阵容相比,最大的收获就是归化球员艾克森,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足进攻射门方面的低效问题,艾克森个人综合实力突出,可以主动发起进攻,也可以寻求跟武磊的配合,解放武磊,艾克森也是高效的得分者,自己单干能力强。
由于对手是马尔代夫,实力不强,国足其他位置的球员选择上,教练组更加重视球员灵活性和速度。像年轻球员杨立瑜、朱辰杰已经替代了一些熟悉的面孔,边后卫位置王刚、李磊、李帅等球员都是特点鲜明。在年龄结构上,国足终于逐渐实现了老带新,球员平均年龄下降2.5岁,希望这一次真正能为冲击世界杯找到更多年轻力量。
2、
第11届足代会今天召开,原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出任新一届足协主席,杜兆才、孙雯、高洪波出任副主席。
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又一次制定了未来发展目标:奋力实现男足进入亚洲强队行列,女足世界一流水平。另外,还有建设国际一流专业球场、建设全国统一VAR视频中心、加大对女足的投入保障等等工作。之前我们制定过很多目标,很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后不了了之,希望这次能真的走向正轨。
对于新的领导,总是有一些期待,也有一些疑问:陈戌源在足协能获得多大权力?作为俱乐部老板出身的主席,如何协调联赛和国家队之间的关系?能否将俱乐部的成功管理经验复制到足协?能否保护俱乐部投资人的利益?还有最关键的,如何跟体育总局沟通?要知道,中国足球面临着巨大障碍,那种用砸钱和请专业人才都解决不了的障碍,陈戌源能否解出这道难题?
3、
最后还是了解一下新的足协主席陈戌源,我们之前有聊过他的五位前任全是体育官员出身,而陈戌源一直在上港集团工作,在上港收购东亚俱乐部之前,他的工作跟足球毫无关联。
文艺青年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是港口让上海从县城发展成大都市。新中国成立前,上海已经是我国乃至整个东亚的航运和外贸中心。1950年,上海区港务管理局成立了,从此结束了分散混乱局面,统一了上海港的生产和行政管理,这是上港集团的前身。1973年,根据周总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上海港开始了建设高潮,三年间新建改建22个泊位。
也是在1973年,17岁的陈戌源中学毕业了,他来到上海港工作,从码头工人做起。他回忆说,“从1973年、1974年开始,整个上海港的繁忙程度,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发展。但整个港口仍然很不适应外贸运输的需求,港口能力很有限。”
六年后,陈戌源开始在上海港务局办公室担任秘书。过了不久,在1981年,他被调到上海港务局的团委,然后一直工作到1988年。他的口才和文笔都很好,以“荒原”为笔名,在《上海海港报》上发表了以青春为主题的诗歌和散文。
团校大专班
在上海港团委工作期间,陈戌源曾离开两年。1983年夏天,他来到北京万寿山的中央团校,开始在83级大专班就读。中央团校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前身,在80年代初开始实行高等教育,举办了三届大专班,当时急需有学历、有水平的青年干部,于是从全国各地的共青团干部中选拔,按地区分配名额。陈戌源的同学徐国平回忆说,”我们83级大专班学员,是中央团校实行高等教育正规化教学的第一批学员。走出这一步非常不易,得到了团中央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并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
83级学员约200人,分成4个班,入学前经过了严格考试和苛刻政审,每一个都是人中龙凤。迎新晚会上,时任团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发表讲话。胡锦涛、李克强和刘延东等团中央领导,和这批学员年龄相近、关系亲密,他们关心学员的学习和生活,细致到“南方来的同学能否吃上大米饭、体质弱的同学能否订上牛奶。”毕业典礼上,校长胡锦涛为学员颁发毕业证书,勉励大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奋工作、建功立业。”
1980年代,奋发图强是社会各界的普遍观念,幼儿读物上都印着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学习期间,陈戌源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没有强烈的奋斗精神 , 要想强国富民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没有点奋斗精神,要想建功立业,那只是空想。我们要在青年中提这样一个口号:奋斗拼搏 , 建功立业。要告诉每一个青年,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奋斗,奋斗精神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时代特征 。”
1985年6月(519事件结束后不久),这批学员毕业了,他们回到全国各地,成为各行业的精英。毕业前的足球告别赛中,陈戌源在争顶时撞坏了门牙,在医院里,他求医生保住自己的牙齿,“我和医生说,千万不要把我的牙齿拿下来,马上就毕业了,我可不能空着门牙回到家乡。”
集装箱专家
回到上海港后,陈戌源继续在团委工作。转折点出现在1988年,他不再担任团委书记,前往上海港的宝山集装箱装卸公司担任经理,第一次成为国企经营者。宝山是一个起点,他逐渐成了出色的企业家和港务专家,对集装箱尤其精通,后来出版了《集装箱码头业务管理》一书,被高校选为教材。1990年,他第一次出国,到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口学习,领略到了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1991年,他又到香港看了李嘉诚的码头,那里的集装箱控制系统已经完全信息化了,而上海港还全是靠人工。为了发展还非常落后的集装箱业务,上海港迫切需要外商的资金和管理经验,于是在1993年,跟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成立了合资公司,即上海集装箱码头公司,经营宝山等三个集装箱码头。
当时陈戌源坚定为员工争取利益,他回忆说,“我们知道李嘉诚在全球各地的员工福利政策是什么样的,到上海来,给我们员工的福利政策有别于其他地区,我当然就提出异议,你怎么可以提出两种标准呢?”合作初期难免有这样的隔阂、矛盾,后来“大家就磨合了,合作就非常好了”,陈戌源说,“这个合作对奠定上海港作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确实给上海港带来了很多新理念和新的变化。”
上港集团的掌舵人
几年后,上港集团等五家上海国企,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陈戌源担任了董事长,兼任上海港务局副局长。在他的领导下,公司发展迅速,有媒体评论说,“正是在上港集装箱的出色表现,奠定了他掌控上港集团的基石。”
2005年6月,陈戌源开始担任上港集团总裁。上港集团由从前的上海港务局改制而来,他们扎根上海,服务全国,是能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超大型国企,能够参与国家的战略决策,执行国家布置的任务,也能够从中受益,例如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和运营。
建设洋山港的直接原因是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作为航运中心,上海需要需要更好的码头,以适应不断增加的运输能力。1990年代,上海港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水深不够,码头都在黄浦江,最多能停靠一万吨的船,为此在外高桥地区建了新码头,那里水深10米左右,能停靠更大的船舶,从而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随着海运的发展,船舶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外高桥的码头也力不从心了,不能有效地进行国际中转,所以得到上海之外的地方寻找深水港,最后选择了浙江的洋山。2005年,洋山港一期工程竣工,12月10日开港。陈戌源说,“没有洋山港的建设,就没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今天,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来说,洋山港的建设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戌源从码头工人成长为国企领导,实现了自己年轻时提出的口号,“奋斗拼搏 , 建功立业”,他的成功跟上海和整个国运息息相关。身为上港集团的掌舵人,他展现出了使命感、专业能力、经营才干和全局眼光,而且能够和最高层领导直接汇报和沟通,最终获得了掌舵中国足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