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在员工大会上:要是在工作上有什么想法,可以写自荐信给我。

于是我写了。原文如下,涉及隐私部分有删改:

 

您从未看过的员工的自荐信

一.为什么这么写

这个到底写还是不写,我思想斗争了好久,不是像大部分人因为怕写或者根本就懒的写,而是在斟酌如何去写。写出清晰的自己让您认识。毕竟,自己写明白自己是最难的。

标题之所以用这个,一是考虑这个与自荐信相比略不主流,二是考虑您能有兴趣读下去。

二.关于“从未看过”

当继续看时,会陆续有这些感觉,总体看,有这些保票保证您从未见过:

从未见过这样的员工。

从未见过这样的员工敢写这样的文章给老板看。

从未见过这样的员工能写这样的观点。

从未见过这样的员工有这样的行为。

从未见过这样的员工自荐信最后读完竟然是这样。

以上都是前言。

三.关于“自荐信”

尊敬的

      李总,您好:

不知您看没看过我的年终总结报告的PPT、包括还一个word文档,没看过也不要紧,我同此自荐信一齐发给您。在年终总结报告中,概括介绍了部分我自己,希望我下面的自荐能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喜欢IT行业,于是我考了计算机专业,可以说,我喜欢计算机这行。但远远不止是“程序员”。对于图片制作,图片处理 ,视频制作等软件应用方面也一直喜欢到现在,但因专业问题,没有在这方面继续发展,图像制作方面,任平面设计师一职一年左右,因考虑自身专业无法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的更高,因此跳到IT行业。有国家国际认证的相关职业证书。另有商务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国家国际职业证书。

其他方面是摄影,绘画,心理学。

关于心理学,更严谨的说是“道”,也是常说的“思想”。我在51CTO技术网站上的博客(http://leon528616.blog.51cto.com/)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现荣誉获得51cto博客管理文章区的推荐博客称号),更多的评价是你这样有思想的草根员工很少见。这也是我原公司工作时,事业部的副部长在我临走时说的相似的一句话;这也是一位在北京干IT7年的老程序员听到我的思想后说的相似的一句话;这也是身边的朋友与我交流时说的相似的一句话。在生活中,我用我的思想让一个创业朋友的计划重新下笔,让一个家庭破裂的佛山网友重新开始生活,让一个自闭的31岁IT技术人重新开始面对朋友等等。我喜欢这种用思想做药,治好他人的感觉,药只能治好一个人的肉体,却痊愈不了一个人的精神。我是这样想的。

我的思想总体来说是:“你想我想他想”,可以说这六字,是我对所有大小道理的概括。“我想之我想,我想之你想,我想之他想”,这是对这六字的解释,也是人交流思维行为等的三种境界。这六字,并不陌生,但却被很多大道理弄的玄乎其玄或是蹩脚难记。举个例子,80后政协委员卢一博说的“老百姓买不起房是因为他们没本事”就是我想之我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我想之你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我想之他想。这并不是层次关系,而是铁三角联系,互相转换层次做事思考行为是这个的极点。

当然这是我对一切道理的发起点的理解。人往往缺少这种理解而变得什么大道理都信,最后是读了十个记住三个照做一个都难。缺少自己的思想。当然,这都是信仰问题。

我所谓的信仰,就是社会人的生存之道。我世界你世界他世界的生存之道。我世界的即自己的“度”;你世界的即“矛盾”,他世界的即“规则”。我的信仰是“积极的顺其自然”,也可说是平常心。常说一句话“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永远也得不到”,或者是“五十知天命”。这都是因为“事”。什么叫“事”,“事”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能完成的,事都是千百万个行为偶然相遇产生的,无法控制,所以说“世事难料”。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努力了还是没钱,有的人不努力就会腰缠万贯的原因。虽知天命,但你不行为肯定不会有新“事”。这也是常说的“不努力不试试能有什么结果”。所以说,“积极的顺其自然”,这是对“事”的态度,也是对生活的态度。

这个思想也是工作上的一条行为法则,无论是工作,交流,管理,决策上都会很好的时时发挥它的作用。

我来到贵公司已经两个多月,将近三个月。从我步入IT这行算起,2012年2月,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从我步入工作这个群体开始,2010年8月,到现在已经2年多。我喜欢开发,因为开发给我一种成就感,我喜欢电脑制图,因为做出自己的图给我一种成就感,我喜欢思考,因为思考管理、职场、项目,给我一种成就感。我希望有一种职位类似于策划分析方面的职位能让我和开发相兼职。我想让我的潜力全力发挥出来。

四.关于“员工”,关于“您”

我参加了几次您在场的会议,和看了您在平时的交流。觉得您也是与众不同。一是现在有魄力的老板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是一心向钱看,而您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公司的未来。虽然最近公司收益不好,但您也不会只针对现在讨论问题,仍然是讨论公司的计划。也许这就是所谓“禅”。

万物不能十全十美。看出了其中的不足,一个是细节,一个是鸿沟。细节就不多说。

鸿沟,是我想之我想的产物,没有从自己员工的现状思维的角度去考虑,就好比是一个哲学家给一个工人去讲生活应如何色彩一样,会敬佩,会在年纪大的时候悟出来,但现在不会,也许一分钟都记住或想不明白。员工除了追求钱这个糊口的东西,其实在内心深处,需要渴望的东西远远比钱多,我认为管理和教育员工应该先找到被教育员工的心理趋向,通过抓住这个趋向来引导员工的思维。这也只是我的理解,也是我对管理的部分理解,如有冒犯,请见谅。

                                                                          

                                                                  举荐人:张凯铭

                                                                       201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