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封信

第三封信_第1张图片

你自己可以想一下,在欧洲那几个比较重要的国家里,法国 英国 德国 意大利 ,你最熟知哪个国家。或者说从小到大,你觉得接触最多的,无论是文学 艺术 历史 政治,你对哪个国家更熟悉。可能你还有点迷糊,比如那些文学作品 历史事件 重要的人物你一时无法分辨他们究竟是哪个国家的。

《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 《欧也妮葛朗台》《我的叔叔于连》 《项链》 《羊脂球》《三个火枪手》 《红与黑》

伏尔泰 罗曼罗兰 孟德斯鸠 卢梭 莫奈  左拉 罗伯特斯皮尔 拿破仑 路易十六 

塞纳河 卢浮广场 凡尔赛宫 卢浮宫 左岸

这些都是你曾经在历史课本还有其他一些课本里学到的吧,还没有包括近代的那些大思想家,比如萨特 伏波娃之类,在左岸的咖啡厅中,通过互相之间思想的交锋,最终用谈话和文字影响了整个世界。

英国产生了”大宪章“,产生了现代社会文明所具备的框架,意大利是欧洲早期历史文化的代表,那里产生了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以及罗马帝国。但英国用制度和船征服了全世界,而法国用思想 用文化征服了全世界。

这里被公认是浪漫的国度,从上到下都说如此,家具装饰和服饰首饰从几百年前就开始引领全世界,以至于在两三百年前,整个欧洲包括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都以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为荣。是的,这里产生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直到现在那里的大学仍旧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尤其在文学艺术方面,至今很多学习绘画 设计的人仍旧把法国大学作为首选。而即使在国家实力上也曾经称霸欧洲。

拿法国和英国这两个从近代一直到现代都是整个世界上比较重要的,并且距离很近的国家来对比,两个国家的差异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英国在一个岛上,而法国处于内陆。因此法国不断的试图征服 引领整个欧洲,英国在自己那块地方也躲过了很多战乱。

而浪漫的另外一方面,却是不理智。于是在差不多同一时间,法国和英国都发生了革命,但是英国的克伦威尔用了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就将英国带进了现代世界。而法国经历了革命 内战 复辟 再次革命,甚至上世纪60年代,法国还发生过学生革命。

而正是以攻占巴士底狱和将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的那次革命,以及这之后的拿破仑复辟,成就了太多的文学家 思想家 ,甚至成就了太多的富有理想的想要帮助自己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一下子就变得民主富强的年轻人。因为那场启蒙运动 中产生的思想是那么先进 并且富有鼓动力,革命中的那些领袖和他们所振臂一呼成就的事件是那么富有激情,让人热血沸腾。于是英国还有其他地方的那些那么低调的革命在法国大革命面前彻底黯然失色了。是的,在困境面前,在自己微不足道的能力面前,在自己那点学识面前,没有人想勤勤恳恳的读书思考,甚至花一辈子时间,一代人时间也仅仅向前走了一小步。人们从来只想一蹴而就,人们总是认为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我的最终目的是好的,因此可以不用太在意使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对于造成的破坏,还有杀戮也是情有可原,是应当承受的代价。而革命之后又该怎么样?那就不是最有激情的革命者所需要考虑的了。

你在为攻占巴士底狱内心澎湃激动时,实际上那里早就没有关押政治犯了,只有两个小偷或者抢劫犯在里面关押着。

你在为巴黎公社遭到镇压感到愤怒时,你不知道在这之前那些仅仅是有一个贵族名号实际上从来没有伤害过谁的人被一批批无情的处决。

你在从革命者比如罗伯特斯皮尔 左拉身上感受到了大无畏精神 献身精神,但是你不知道他们除了杀保皇党 还在杀自认为不革命的人,最终他们自己也被自己发动的革命所吞噬。

而最终这场看起来最彻底的革命,却很快被拿破仑的复辟所埋葬了。

这场革命留给世界的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我们国家。

从上世纪末在思想界我们重新认识启蒙运动,认识伏尔泰 孟德斯鸠的思想,到后面我们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进而反思我们自己的革命历史,发现我们跟他们竟有如此多相似的地方。是的,法国人也同样在关注着中国,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大学生发动的红色革命中,他们就在从各种渠道找来”毛泽东语录“来激励自己,继续革命。然后到前几年,那本法国人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因为一位领导人的推荐,这本反思法国大革命究竟为何发生,为何说在更宽松的环境比起在更专制的环境更容易发生革命的书再次流行,而托克维尔另一本更著名,也更加系统的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也再次被大家重读。

那两本书你可以不必看,但是托克维尔这个人你绝对应该知道。

同时也因为他的这本书,将法国和美国联系了起来,也将林达从美国写到了法国联系了起来,还有一个原因,他是一个中国人,所以在一系列写美国的书之后,第一本写外国的书里,他选择了法国 ,选择了巴黎,和法国大革命。

几年前曾经有一个香港中文大学推荐书目,里面推荐了两本林达的书,一本就是这个《带一本书去巴黎》,另外一本是《一路走来一路读》。

这本书我很喜欢,首先是因为印刷的很精美,还有一些插图,不同于他之前书中的黑白插图,这本书的插图都是彩色的,并且纸张更好,而当年我买这本书也颇费周折,这是下一封信所要说的内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