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


王焕玉

跟许多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一样,

他的名字对于大众而言可能有些陌生。

不过,

他是神舟、嫦娥、天宫、悟空、慧眼

这些鼎鼎大名的航空航天工程的设计专家。


2018年11月4日下午,

在做学术报告时,

他突发大面积心梗,

17时12分不幸逝世,年仅64岁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1张图片


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道歉:

我今天身体不舒服,

对不起,

项目取得的成果没有讲完……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2张图片


原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下午……


徐玉朋,与王教授共事25年,

王教授与他亦师亦友。


“天真的塌了吗?不可能吧……”

  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

徐玉朋听见王焕玉的夫人肖凤美

低声重复着这句话,

像询问,又像自言自语。

  屋外,阴冷昏暗,已是深夜十一点。

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简称高能所

同事们的陪伴下,

肖凤美刚刚从北京飞抵合肥,

下了飞机就直奔医院。

  

徐玉朋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她。

在事情发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他也是蒙的。

11月4日,周日,会议的最后一天,

原本应该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中午时,

徐玉朋还在吃自助餐时跟王教授寒暄了几句。


王焕玉的主题报告被安排在下午两点,

报告时间是30分钟。

这个报告,徐玉朋非常熟悉,

讲的是“慧眼”的研制过程和技术攻关情况。

报告进行到26分钟左右时,

王焕玉淡淡地说了一句: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吧。”


徐玉朋有点疑惑,

这个报告明显没有作完。

“可能是他不想超时吧。”徐玉朋暗想。


王焕玉走回座位时已经满头大汗,

并把西服外套脱了下来。


这时,主持人宣布进入提问环节。

在进行到第二个问题时,

王焕玉听完问题走回讲台,一手撑着桌子,

一手操作鼠标展示后面没有讲完的幻灯片,

一边抱歉地说:

“我今天身体不舒服,

对不起,项目取得的成果没有讲完。”


再次走下讲台的过程中,王焕玉还在撑着,

直到身边的同事扶他坐下,

但是这时,他已经坐不稳了。

“我不要紧,休息一下就好了,

请大会继续进行,不要影响大家。”

王焕玉对闻讯赶来的会议主席说。


他们从王焕玉的包中找出了速效救心丸,

给他服用的同时又拨打了120。

这时的时间是14点27分。

没有人意识到,这是死亡逼近的时刻。

17点12分,王焕玉因大面积心梗,

抢救无效逝世,年仅64岁。


航天、探月,他是停不下的顶级专家


64岁,如果王教授选择退休,

也到了享天伦之乐的时候。

可是,和很多退了休的科研人员一样,

忙了一辈子的他,

难以适应这样的悠闲。


退休的日子里,他就给学生讲课,

作学术报告,参加项目评审,

今年,王焕玉接受了高能所的返聘。


王焕玉1954年12月生于河北,

1978年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

来到中科院高能所念在职研究生

  进入航天领域后,

他还学习了一项关于实验系统的高可靠设计,

主要方向是研究粒子天体物理实验系统的

设计和它的可靠性。

从那以后,

他与X射线结下长达几十年的不解之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这些科技词汇似乎有些深奥,

但是提起“嫦娥”“玉兔”“悟空”,

深奥的科学一下子就与我们亲近起来。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落月,

世界瞩目,举国欢腾,

更让人兴奋和激动的是,

“玉兔”号月球车缓缓开了出来,

它平稳地行驶在月球表面。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

“玉兔”探月车有一个灵活的机械臂,

这条机械臂上搭载的科学仪器——

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

就是王焕玉率领团队负责研制的。



x射线谱仪是我们了解和研究

月球的核心仪器。

它利用携带的激发源,

轰击月壤表面,

对产生的元素特征X射线进行原位探测,

进而获取月表元素种类、含量,

通过这个仪器,

我们就可以知道月球上的成分分布。

为我们研究月球

提供原始的关键数据。


今天,中国正是通过“玉兔”

拿到了月球的第一手数据,

实现了探月的重大突破。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3张图片


自2003年起,

他一直领导探月工程X射线谱仪

项目的研究和研制。

月球X射线荧光探测是一项开创性科学工作,

在我国尚属首次。


在国外封锁、国内缺乏参考资料,

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制成功了

嫦娥一号、嫦娥二号X射线谱仪

和嫦娥三号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

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

国际同类仪器的领先水平,

并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和重要科学结果,

这些成果为我国的探月工程和行星科学探测

做出突出贡献。


在慧眼卫星工程中,

他担任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

卫星系统副总指挥兼有效载荷总指挥,

坚持自主创新,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

圆满完成了工程任务,

实现了我国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零的突破。


目前,慧眼卫星在轨运行正常,

所有技术指标满足要求,

已经获得丰硕的科学成果,

首批成果已经在国际主流天体物理杂志发表。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4张图片


做工程项目的航天人,哪一个不是负重前行


王教授的博士生梁晓华说:

“电路或软件调试的时候,

只要王老师往边上一坐,

我心里就踏实。”


听了这句话,

很多人都自然而言地把王教授想象成

叱咤风云的“科研大咖”“航天牛人”。

对于他的贡献和成就,或许可以这样想,

但是,另一句话恐怕才是王教授

乃至所有航天人的写照——

做工程项目的航天人,

没有一位不是负重前行的。


负重前行——王教授也一样。


  梁晓华是王焕玉一手带出来的青年科研人员,

他们一起做了很多“没有退路”的事。

嫦娥一号的时候,

他们曾没日没夜地提升探测器指标;

嫦娥三号的时候,

他们曾通宵达旦地调试芯片软件,

晚上写报告,白天做实验、评审答辩。

他们年复一年地连轴转,

曾经有一年的工作时间长达360天。


再比如,

  在研制“悟空”号暗物质卫星硅阵列探测器时,

国内基础很差,但这又是最后确定的载荷,

所以研制进度在整个卫星工程进度中

经常处于落后地位。


所以在开专项会时,高能所常“挨批”,

首当其冲的就是在台上作报告

或是坐在第一排的王焕玉。


  “我等技术人员,低头躲着,领导看不见,

但王书记却是没处躲、没处藏,

也不能躲、无法藏的。”

高能所研究员卢方军说。


  卢方军知道,

大会小会被“点名”的王焕玉虽然言语不多,

但心中透亮。

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

既要完成好现有的工程项目,

也要通过项目去尝试、发展新技术,

锻炼队伍,

为学科更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

  

重压之下,

王焕玉却是出了名的好脾气。

  “他受了憋屈,回头对我们,

还是和颜悦色,

委屈都吞进了自己的肚子里。”卢方军说。

 

 即便是进度出了问题,

王焕玉也只是冷静地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

追赶进度,

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拍桌子骂人。

  他办公室的小黑板上方挂着一幅书法,

上面写着:“海纳百川。”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5张图片

王焕玉教授逝世是又一颗“巨星”陨落,

他曾说:

终点就在那开始的地方”。


他的事业、他最伟大的贡献开始于航天,

他的生命也令人痛惜地停在了航天的讲台上。

我们向他致敬!

为中国航天和探月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

顶级科学家——王焕玉!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6张图片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7张图片


中教君说

人物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如果你相信教育的力量,或许便赞同这句话。


于国家,于民族,教育是最需延续而不可中断的事业。教育不能衰老,但做教育的人却会老去。一代一代的教育家、贤师、名师,就像一座座山峰,既是教育途中一座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一个个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更是一块块帮助教育行至高远的奠基石。


我们,铭记历史,要为每座里程碑镌刻名字,为每个山峰撰写史志,为每块基石梳理传记——记录所有属于过往但不该被遗忘的教育者。


我们,关注当下,要为每个坚守初心且锐意创新的人抒写年华——记录所有正在行进且不断反思的教育者,以及那些对教育有所启迪的各行各业探索者。


关心教育就是关心民族、人类的命运,而关注和教育有关的人,就是关注其中重中之重的一环。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8张图片


本文编辑 | 齐晓君

责任编辑 | 齐晓君

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环球人物、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文汇网。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