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投资逻辑--躲在价值区,瞄准好时机

“股神”投资逻辑--躲在价值区,瞄准好时机_第1张图片

据说在股神巴菲特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张美国棒球手的海报。

这位棒球手就是对巴菲特投资理念影响非常大的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威廉斯,他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

其实棒球运动员中有两类击球手:一类是什么球都打,每次击球都全力以赴,力求全垒打;另一类人则是只打高概率的球。

世界排名前十的击球手,都是后面这类人,而泰德·威廉斯就是这类人中的高手。

泰德有一个鲜明的观点:不要每个球都打,而是只打那些处在“甜蜜区”的球。


“股神”投资逻辑--躲在价值区,瞄准好时机_第2张图片

他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小区域,每个区域仅有一个棒球大小。只有当球进入理想区域时,他才会击打,这样能保持最高的击打率。如果击打处于边缘位置的球,那么击打率会非常低。所以,非核心区的球即使从身边飞过,泰德也绝不挥棒。

这种策略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非常难,特别是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全场观众屏住呼吸期待着你,当球飞过来的时候,如果不打,迎来的是全场的唏嘘。这时,坚持“只打高价值的球”需要极强大的定力和冷静的内心。

巴菲特把泰德的这种策略应用到了投资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哲学--只投资高价值的公司。

1992年索罗斯大战英格兰央行的时候,他的基金经理人德鲁肯米勒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建议把所有钱都押上,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索罗斯的时候,索罗斯说这“太荒谬了……你知道这种事情多久才能出现一次吗?所以,要做的不是把所有的钱押上去,而是要把所有能搞到的钱,都押上去。”

最终结果是他们加上杠杆,总共投了100亿美金,最终大获全胜。

很明显,索罗斯的策略就是:专攻要害,一击致命。

爱打麻将的人其实都知道,一局打下来,糊多次小牌的人往往不如糊一次大的人赢的钱多。

其实在很多领域也存在这样的规律,那些做得最好的人,往往不是做的最多的,而是那些做的次数少,而单次价值很高的人。

真正的高手都具备一种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做哪些“更少但更好”的事。


“股神”投资逻辑--躲在价值区,瞄准好时机_第3张图片

现如今这样一个机会更多、选择更多的时代,很多人都认为既然有这么多机会可选择,那做的越多,赢的概率就越大。其实不然,因为机会越多,意味着概率越小,越是有多种可能性,越是需要专注于核心竞争力。

就拿投资这件事来说,经常听到这样一种理财观,叫做“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种财务上规避风险的策略,但对于投资界的高手来说,他们的做法刚好相反。

巴菲特在2017年的纪录片中说:

“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我没有必要每个都看,甚至看50个都没必要。投资这件事的秘诀,就是坐在那儿看着一次又一次的球飞来,等待那个最佳的球出现在你的击球区。人们会喊——打呀。别理他们。”

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待在这个圈子里,不管圈子以外的事,定义你的游戏是什么,有什么优势,非常重要。”


“股神”投资逻辑--躲在价值区,瞄准好时机_第4张图片

巴菲特的投资效果印证了他的说法,就像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所说:“如果把我们最成功的10笔投资去掉,我们就是一个笑话。”

人的时间、经历、智商都是差不多的,高手之所以比普通人做的更好,最大的秘诀就是“专注”。或者说是一种价值定位并敢于舍弃的能力,对人来说,这往往是反本能的。

《怪诞行为学》一书说,人们在面对多个选择时,即使明知其中一项可以获得最大成功,他们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其他选择。因为我们的大脑,对于风险,天然地排斥和抗拒。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人才少,因为他们能克服那种心理上的本能。

所以,当一个趋势被多数人都发现的时候,这个趋势就成了大众潮流,同时也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投资时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股神”投资逻辑--躲在价值区,瞄准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