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竟然都是一个复制品!?

大多数人竟然都是一个复制品!?_第1张图片
Most-people-actually-is-a-replica.jpg

说到复制品,我们需要先来看一下,什么复制品?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

通过碳纸印相法制出的图像;仿造的物品(多指艺术品)或翻印的书画文件等。

如今我们说到复制品已经不仅仅限于某种物品,范围已经可以扩大到任何一样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上。比如:

前段时间facebook仿照snapchat出了一些功能,如:阅后即焚,这些功能在facebook,我们称为复制品。

再比如:

某人A买了一个iPhone7,某人B看A买了,然后也去买了一个iPhone7,这个动作也是一个复制品。

到这里我们可以给复制品,一个更精准的概念:

模仿了一个已有的事物或行为。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主题上了,“大多数人竟然都是一个复制品”,为什么呢?

我们先看两个小例子,一个例子:

青少年打架

随手在百度上搜索一下“青少年打架”,然后可以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标题:

《花莲青少年斗殴 15岁男无生命迹象》、《刀砍老师后被群殴 目前老师依然在医院接受治疗受热议》、《长春4名中学生打架动刀致2人受伤》……

为什么出现打架,而且在青少年中出现的比较多?

常见的解释是青少年容易出现情绪,难以自我控制。

我们先回想一个画面,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孩,被人打之后,他是不会还击的,他更多的是哭。

那么这些一岁的小孩发展到打架的青少年,甚至中老年人时,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也很常见,相信你一定听过,有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他打你,你不会还手啊”,“他怎么打你,你就怎么还回去”。

或者你也一定见过这个画面:

几个人发生了一点小摩擦,然后就是大大出手

……

这些概念不知不觉就小孩的心中埋藏,等到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大脑如果没有其他处理方法,只能调取这打架的解决方法——打架就这样被复制出来了。

我们再来看另一例子:

赚钱

说到赚钱,不同的人脑中反馈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生意人,他想的是如何去找一个可以盈利买卖,投资人想的是如何去找一个可以盈利的项目,打工的人想的是如何去找一份高薪的工作……

可当这些人还是一个孩童时,对生意、投资、打工是完全没有概念的。
无论你现在是做什么工作,你可以停一停,问一问自己:

是什么让你选择了现在的工作,是什么影响了你?

相信你心里一定有一个答案。你现在的工作大概就是这个答案的复制品。

当然,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例外的,总有一些人,开创出一些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的开拓者,他们没有东西可以复制,他们依赖的独门绝技——深入思考和行动。

但有深入思考和行动,并不一定全部都能开创一些新的东西。那么注定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需要复制他人的东西。

而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是“我们要复制什么?”

换一句话说,我们复制了什么,很大程度上就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换成我们耳熟能详的话:

“名师出高徒”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多数人竟然都是一个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