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

Part 1

《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弗兰克尔是一名具有传奇色彩的犹太人,传奇的地方不仅在于他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家,开创了意义疗法,还在于他是二战期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之一。

弗兰克尔用九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我们可以简单的把书分为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记录了很多集中营中在弗兰克尔身边发生的事情,后一部分弗兰克尔着重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生命的意义在不同的阶段是不同的,没有了阶段性的目标带来的意义,生命很快就会陨落。

在集中营的这段经历,提供了大量的事实佐证了弗兰克尔的观点,或者说,弗兰克尔正是从集中营中大量的事实中得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个例子令人印象深刻:

有一名和弗兰克尔同一间屋子的一位犹太人早晨不起床,就赖在“床”上,原本这时候应该早就在外面站好队了。在集中营中不按照规矩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但是这个人就是不起来,其实早就醒了。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他丧失了生命意义,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支撑他做任何事情了。

可能在我们看来把这个人称之为“崩溃”更合适,说他“丧失了生命的意义”,有种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而故意往上面靠的嫌疑,其实不然,我们和他所处的场景是完全不同的 。

在前半部分对集中营生活的描写中,弗兰克尔详细的描述了他们在刚刚进入集中营时要走的流程:衣物全部脱光,身上不能留一点东西,一丝不挂的站在纳粹军官的面前,然后名字也被剥夺,你来集中营之前的人生全部离你远去,今后陪伴你的只有一个编号。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也有类似的镜头:成群的犹太人,不分男女,全部脱光进行身体检查, 如果那也能叫“身体检查”的话,就是医生大概看一眼。这不光是从物质上对人的剥夺,人的尊严在那种情境下也丝毫不剩。

所以弗兰克尔在书开头的时候已经交代清楚了研究背景:人在仅需要满足最基本生存的条件下的生命的意义。这种情况是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所以再回到刚刚的事例中,我们就可能能理解:为什么称那位犹太人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他是在一个仅需为生存所斗争的环境下的奔溃,再也没有比这更低成次的了。

另一方面,弗兰克尔也描述了那些对生命的意义有所知的人,比如他自己,弗兰克尔把自己的幸存得益于自己心怀亲人和朋友,还有最重要的幸运。

对于我们现世已经解决温饱的人来说,这本书对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弗兰克尔提供的寻找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

1.建立一项事业
2.体验某种情景,体验某个人。(爱)
3.承受痛苦

都是很简单的道理,身体力行,也要懂得知易行难。

Part 2(以下纯属臆想)

弗兰克尔曾经是研究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的,到后来自成一派。

但是如果我们以更高的视角来看心理学的研究。
通过对《弗洛伊德传》和《梦的解析》的研究,发现弗洛伊德对人的潜意识是很有兴趣的。
但是弗洛伊德的研究有一个阻力,就是人们在后天因为宗教,环境等因素形成的“面具”,我们暂且称之为“外表意识”。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中的研究,因为环境的因素,他对于潜意识的研究稍微方便了些。

《活出生命的意义》提供了一种引导“意识”走向好的结果的方法。表明意识是可以训练的。
《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着重强调意识犹如婴儿,需要训练和引导。并且“梦”,就是记忆与欲望的杂糅。

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意识

《活出生命的意义》_第1张图片
简单模型

显然,这很草率,经不起推敲。

如果我们承认潜意识的存在,那有以下几个问题有待解决:
1、 潜意识的定义是什么?
2、潜意识与外表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3、潜意识和外表意识如何共同影响行为?

所以如果我们加一个外表意识进来,模型就可修正为

《活出生命的意义》_第2张图片
修正后模型

看起来一些也能做一些解释。

在生物基础上作一个假设:
1、外表意识是大脑新形成的突触;
2、潜意识是天生有的突触,由基因控制。
这样就简要说明了载体,但是到底意识是什么?
我和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的答案一样——不知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