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2007年由苹果公司(Apple, Inc.)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Paul Jobs)宣布推出苹果手机第一代,并在2007年6月29日在美国上市。算一算到今年,正好10年整。

想一下的话,我在高中的时候还痴迷过翻盖手机,买过LG的手机。现在去逛手机大卖场,清一色的触屏手机。传统的按键手机早已经不适应潮流了。高中的时候,用手机浏览网页都是上下左右键选定,而且不敢连流量,总觉得很贵。现在很多人一个月都几个G的流量,用流量看视频也不少见。

这么一想的话,从高中到现在就只有4.5年之间,我的生活习惯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很热门的关键词-互联网,现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工智能虽然不断地取得成功,但总觉得和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按照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可能3.4年后我们又会把人工智能当做理所当然。

人工智能带来的最大恐慌就是人往何处去。当你的社会属性可以被机器简单替代的时候,你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质疑。有些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被需要,例如速记、打字机等等。

这就促使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人如何才能不被替代。在之前的职场思考中,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不被另一个人代替。而现在的情景加入了新的变量,如何才能不被另一个人代替,也不被另一台机器代替。和机器竞争的时候,我竞争的更高维的人。举个例子:我是一名流水线员工,我在组装零件的时候只要成为车间第一人,我就能不被另一个工人代替。但是,有一群在千里之外,比我聪明智慧很多的社会精英与科学家们,却研发出了一种可以批量组装零件的机器,他们的成功间接地开除了我。所以说,之前是同层次的人在互相竞争,现在变成了高层次的人才会同时攻击不同层次的人。

这么一想,事情变得可怕起来,让人很有危机感。只有我们能够成为那个制造机器的人,或者我们能提供机器所不能提供的服务,我们才有可能在人工智能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竞争力。

1.人与人的交流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虽然说为了削减人员,减少开支,很多的公司在客服服务上采取编程设定的方式,但是每次我遇到问题时,我更喜欢找人工客服。因为人工客服更能理解我的问题,他们能从我不专业的表述中,总结出专业表述,然后归类。但是机器却让我自己去判断我在什么情景下,以及有时候甚至机器无法覆盖到我的问题。

2.机器没有故事

有时候我们选择一个服务是因为他的故事,他的温度。机器虽然能够保证效率和质量,但是却无法给产品加上感性的色彩。那些偶然,失误,有时候能成为一个卖点。这也是为什么手工、DIY、古法等可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