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ysses 涨价之后

今年三月买了 Ulysses,最近它改成订阅制了。心情复杂。

为好产品付费是应该的,问题是我先前购买的时候,我抱有长期使用这个产品的心理预期。现在突然改成订阅制,而且这订阅价比我用它写出来的东西还要贵了。如果我做一个公众号,每天更新,一年订阅价一百六十元,恐怕不会有人订阅吧。

有朋友推荐了 Bear 和 MWeb,我有点犹豫。我不久前才陆续把之前的电子笔记整理汇总到 Ulysses,如果这时候再换一个工具,那就又得搬一次家。

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但以前大多写在纸质日记本上。自从 2014 年换了带有 OneNote 功能的 ThinkPad,我开始使用各种电子笔记,前后尝试过 OneNote、印象笔记、Day One 等等。

One Note,分类管理做得还不错,我先前用来做 MOOC 课程的笔记。但它的默认字体不好看,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按快捷键全选的时候只能选中一段。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换了 MacBook,就弃用了。

Day One,使用体验绝佳,但是好像不支持手动排序。它插入图片的功能很好,还能记录定位,但这两个功能对我来说没什么用。我觉得 Day One 可能更适合喜欢旅游和拍照的人。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主要使用印象笔记。后来为了督促自己多写,我买了个 Ulysses,并开始学习 Markdown。

买了 Ulysses 之后,我想把所有的笔记都汇总过去,就把以前用其他工具写的笔记翻出来整理了一下,顺手也整理了写在一个纸质笔记本上的一些东西。我发现,虽然一些素材值得收集起来备用,但更多的东西今天看来已经没什么价值了。

忽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一直用纸质本子写日记。电子笔记方便是方便,但我总觉得用着缺乏安全感。很久以前有一次,我在手机上使用印象笔记,因为同步问题丢了一段笔记。虽然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但当时那种恐慌感是真切的。

因为工作需要写的稿子,写完了,发出来了,它对我来说就没什么作用了。但平时随手写下的日记、读书笔记,虽然大都是些零碎的片段,我却格外珍视。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这些文字还没有被人读到过吗?还是因为其中有一些我觉得还不错、但还不知道怎么去完善的想法?

然而,当我真的开始整理这些过去的记录,我发现其中确实有一些有意思的素材,但更多的是些不成型的想法。越是久远的笔记越是如此,三年前的笔记大多可以直接删掉,不怎么可惜。我开始意识到,坚持写作的意义不在于将所有写下的东西积攒起来,而是在写下那些之后看来没什么用的文字的过程中,养成观察和记录生活的习惯,锻炼自己的语感。这有点像在跑步机上跑步,看起来好像一直留在原地,但确实是锻炼身体了呀。

也许大脑本身就自带这种清除缓存的机制,将不重要的东西渐渐忘记。比如,「你已有 300 天未访问这段记忆,它将被永久删除。」

不再害怕遗忘,大概也是一种成长吧。

PS:这是我用Bear 写下的第一篇日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Ulysses 涨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