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诉了,瑞幸咖啡“碰瓷”星巴克?

财经决策第一号ENNweekly长按可复制)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里雨曦

“他的营销结 果达到了,所以撤诉也是正常现象。


瑞幸咖啡再次引发外界质疑。

近日,有媒体发现,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瑞幸咖啡起诉星巴克中国涉嫌垄断案”,已由瑞幸咖啡主动撤诉。

撤诉了,瑞幸咖啡“碰瓷”星巴克?_第1张图片

2018年5月,瑞幸咖啡向星巴克开炮,指责后者涉嫌商业垄断,作为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与城市高端写字楼的业主签订的店铺租约中含有排他性条款。随后,瑞幸咖啡将星巴克告上法庭。

现如今一年多过去,事情尚未了结,瑞幸咖啡突然撤诉,到底是作何考虑?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联系多位瑞幸咖啡人士,所获答复均为,对于撤诉一事以及行业内外对此事的态度:不予置评。星巴克传播部门回复表示:对于此事星巴克没有回应。 是不是“碰瓷”?

“广告费省了,可以给律师用销售费用结款了。”对于瑞幸咖啡不再起诉星巴克一事,有声音认为,瑞幸咖啡属于“碰瓷”,欲借星巴克炒作。

2018年5月,瑞幸咖啡高调发表公开信谴责星巴克并向法院起诉时,外界其实就有类似声音。

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主任李维华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瑞幸咖啡状告星巴克有炒作嫌疑,就连高举高打挑战星巴克也是其一厢情愿。

“炒作的意味太明显了。”饮料营销专家陈玮说,因为在之后的18个月中,瑞幸咖啡并没有提供任何有力证据。

“他的营销结果达到了,所以撤诉也是正常现象。”餐饮连锁品牌战略顾问王冬明认为,瑞幸咖啡作为依靠纯资本运作的咖啡品牌,无论是销量还是知名度,其所有商业运作都以快速扩张为目的,速度是第一要位,所以采用“碰瓷”咖啡行业老大星巴克的方式,直接获得了知名度,是符合其战略的。

瑞幸咖啡首席营销官杨飞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否认了起诉又撤诉是借势炒作的说法。“并非营销手段,否则不会起诉,营销哪里需要这样。”他表示,这都是外界的解读,星巴克排他却是事实。

但对于如今为何撤诉,杨飞未正面回应。

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此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曾否认炒作一说, 他表示星巴克与商场、写字楼签订排他协议,确实使瑞幸受到了困扰,使得其发展计划无法顺利展开。 规模扩大亏损也扩大

虽然瑞幸咖啡“撩”完就走,但在过去的18个月里,瑞幸咖啡确实“名利双收”。

2017年底,瑞幸咖啡横空出世,通过快速扩张,其门店数在2019年三季度达到了3680家。2019年5月,瑞幸咖啡还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一些专家看来,当瑞幸咖啡体量足够大的时候,其品牌知名度已经不再需要其他品牌“加持”,也不再需要以挑战者的身份控诉星巴克打压“弱势”品牌。

不过,依靠“烧钱”扩张的瑞幸咖啡,背后还是存在亏损和盈利难题。

瑞幸咖啡发布的2019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约合29.29亿元,同比上涨680.58%;第三季度总净收入15.41亿元,同比增长540.2%。

收入增幅惊人,但与此同时,亏损也在扩大。瑞幸咖啡前三季度净亏损约合17.65亿元,同比扩大85.75%。第三季度净亏损为5.32亿元,同比扩大9.68%。

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创始人兼CEO钱治亚表示,对这一季的业绩非常满意,瑞幸咖啡第三季度门店层面运营利润为1.863亿元,并获得12.5%的利润率,而2018年同期为亏损1.26亿元,2019年第二季度为亏损5580万元,所以这是瑞幸咖啡首次在运营层面实现盈利。

在一些行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提法有“粉饰整体亏损之嫌”,门店盈利与集团整体盈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瑞幸咖啡距离真正的盈利还很远。

作为餐饮连锁企业,除门店运营以外,供应链管理、经营管理、营销支出等都属于企业经营的重要部分,单门店盈利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在餐饮连锁企业内,单店不盈利但是品牌盈利,品牌盈利但是单店不盈利的事例比比皆是,所以门店的盈利与品牌整体盈利没有直接关系。

封面图片:内文图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总监制:苏会志

监制:程瑛

责任编辑:王婷


任何事宜请后台留言

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分享

长按指纹自动识别二维码即刻关注

撤诉了,瑞幸咖啡“碰瓷”星巴克?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撤诉了,瑞幸咖啡“碰瓷”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