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先虚后实——事半功倍

                            新野人/文

     

临帖,先虚后实——事半功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书临帖,是书法的不二法门。临帖如幼儿学步,临帖是学步车,临帖最终都要抛弃学步车,“软骨病 ”患者例外。临帖的目的是为创作积累元素;创作目的是通过临帖,掌握的帖之素材,和汉字点画的组合,来表达书者的思想情感,表现书者的审美境界及哲学思想。

     

临帖,先虚后实——事半功倍_第2张图片
新野人书

      临帖者一味强调实临,过度临写帖之结构、外形,临写结果,必然会缺失原帖之风神,导致顾此失彼,留下“蜡像”似的墨痕。如此临帖习惯,久之,必成定势习惯,创作时自然逃避不了摆字,设计,安排之嫌,自然不能心手双畅 。

   

临帖,先虚后实——事半功倍_第3张图片
新野人书

      反之,虚临—— 先意临、印象临、味道临,带着自己的审美和用笔习惯临帖,带着强烈的创作目的临帖,再蠢的临者,绝不可能临“圣教序”临出“争座位”的味道来,临“张迁碑”不可能临出“曹全碑”的味道来……如此往复临创。然后再回头实临、工临、精临,点画结字务必认真分析的临写,如此不断自我提醒,自己的创作有哪些点画、结字,外形与原碑帖相差,就反强化这部分的训练。如此往复,最终会创作出——“ 熟悉的陌生人”之作品来。这其中“陌生人”就是书者自己,“熟悉人”便是原碑帖,这样的作品在当代国展中比比皆是,也算是初步临创作品被专业人士认可。如此先虚后实的“回头”法临帖,效果要比传统的形临实惠多多 ,有利于融入临者思想情感。

   

临帖,先虚后实——事半功倍_第4张图片
新野人临

      只写形,易呆滞、流俗,容易结壳,短期内效果好,日积月累,酿成用笔习惯记忆,欲拔不能,最终扼杀书者的创造、创作能力。很多书者就死在,死写“ 傻形 ”的古人堆里。有书法名家调侃书法人:“ 临帖临不像就说意临 ”。这句话纯属忽悠后学,不负责任的一孔之见,呜呼!观此名家所临古法帖,几乎无一件形神兼备者 。有谁临帖形像超过复印机 ?即便是书圣王羲之,再临他自己的墨迹《兰亭序》,也无法临得形神兼备,不然老王也不可能雅集返家后,重书《兰亭序》二十几遍,均不称其意,因为时空已变换,情感不一,心境不一 岂能还原 ?临像得形,皮相耳!无神的形只是“蜡像”,无生命特征便是无意义的临帖 。临不像形,至少还有味,有气就有生命,总比躯壳的蜡像可观 。临像临不像都是相对的,各自取的侧重点不一,临帖的目的不一,所临结果效果不一,符合人性,符合书法规律,符合艺术规律才是临帖的本 。

     

临帖,先虚后实——事半功倍_第5张图片
新野人书

临帖最终目的不是临得酷似原帖,谁也临不过复印机,过分追形似必然影响气韵 。临帖的终极关怀,是创作自己的点画、结字语言,历史上的大家莫不如此。故此,我一贯主张 临帖—— 先虚后实,先神后形的临帖方法。先通气,先写大概之味,要带着创作的目的临帖学习,不是亦步亦趋的傻写,只观照结构、点画写准,是很蠢笨的临帖方法,这种愚笨的方法临帖,多数临习多年,仍不能脱帖后模拟创作,岂不是浪费笔墨又浪费时间 ?友人言:临帖如修路,不可能一直修,重复修路,修得越多越浪费,做的都是废功,如再不收过路费,便没人承认是你修的路。收过路费,就是你的创作,就是你临帖的价值,修路的价值,也能传播后世,为后世造福。

     

临帖,先虚后实——事半功倍_第6张图片
新野人书

    当代临帖者,各体形准者不乏其人,久之不化,后果是引来伪古典创作,山寨创作,顶多算是个集古、承古的二传手,三传手,称不上真正有才情,有创造的书法家,最终也就是个四五流的书家。  很多毫无思想,套路 化的模式创作,背离了艺术本源 。书法最终是文史哲美的思想再现,书法家首先得是个思想家,其次才是个学问家,书法家,只是字写得好,修养学问跟不上,人艺分离,最终是个字匠抄书手,这是被几千年书法史所印证的 。

     

临帖,先虚后实——事半功倍_第7张图片
新野人书

   

      形神兼备,是文学性比喻用词,临帖者切不可当真 。纵然临得形准神似,也是“人家的孩子”,非自己“骨肉”。万事都有多面性,临帖也不例外,先实后虚,先虚后实,半实半虚 …… 临习者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习惯,适合自己的,又不违艺术规律的方法就最佳。先虚后实的临帖,有利于激发临者的创造思想,有利于日后生出自家的“孩子”,的确也是一种不错选择 。

   

    己亥仲秋,新野人随记于重庆【归一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临帖,先虚后实——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