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说:“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闹剧出现。”同样是两个绝色美女,一个成了千古帝王,一个却成了红颜祸水,害得君王都要弃城逃难,将士愤恨,非要缢死她才肯前行,遂命丧马嵬坡。
最初玄宗宠幸武惠妃,而她又很争气,为玄宗生了个儿子(寿王瑁),所以又犯了老武家的通病,起了夺嫡之心。不停地对玄宗吹枕边风,说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她们母子,玄宗震怒,想要废太子,幸亏宰相张九龄劝阻事才没有成功。
而此时一个小个的登场使得惠妃的阴谋得逞了,他就是李林甫。中国历史上,小人也是左右政局的重要因素,每每朝代更迭、社稷颠覆,常与小人作乱有关。李本极善揣测皇帝的心思,并勾结宦官妃嫔刺探有关玄宗的消息,因而说话总能处处迎合玄宗,遂深得玄宗宠信。得势后排斥正士摧残人才倒还算其次,最可恶的是他出了一个馊主意。他建议玄宗用外族蕃人任节度使(地方军政长官),因为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所以易于摆布,反而不易生乱。但谁掌权了不滋生歹念,所以这始终都是个引爆点,只要引信被点着了,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这是后话。
当看出惠妃的心思后,李进谗废杀了太子瑛,并力主立寿王为太子,但玄宗并没有真的糊涂到那个地步,思来想去,考虑到太子今后要成为一代国君必须要有才能,不能因为自己喜爱的女人生了儿子就不管他是呆是傻让他做太子,所以玄宗没有听从李的建议。
不久惠妃逝去,玄宗非常想念她,其他的后宫佳丽远不能弥补惠妃死去给玄宗造成的伤害,爱屋及乌,百无聊赖之际他步入了惠妃儿子家,却得来一个意外收获。他见寿王妃杨氏长得特别漂亮,顿时有了霸占之意,但这在道德上恐怕有些说不过去,因为他喜欢上的是自己儿子的女人。这可怎么办呢,无意中他想到了武则天,那个都以削发为尼却依然被召回宫中立才人的例子,于是他授意杨氏出家为女道士,然后暗中将她接入宫中。这是多么富有戏剧化的一幕呀!
这个杨氏名叫杨玉环,就是开头说的那个死于马嵬坡的美女。她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56岁的玄宗为能寻觅到这个比自己小34岁,且如此美艳的女子欢喜的不得了,五年后终于公开了她的真实身份,并册封她为贵妃。同时她的三个姐姐也都封国夫人,堂兄杨国忠也由此官运亨通,后官至宰相。
与李林甫任宰相时不同,虽然李狡诈阴险,但他主要是防止别人超过、顶替他,而在自己地位稳妥后他会遵照规矩办事,会维护巩固皇权。但杨不同,任相期间还兼任四十几个政府重要部门的职务,几乎所有的公务都由他来处理,而他本就不是精明能干之人,所以朝政一塌糊涂,官吏腐败,民不聊生。之前李埋下的那颗炸弹,就是由他来点燃的。
有一胡人,很会“做人”。外表看来黑又胖,走一步便摇三摆,他自称是杨贵妃的养子,每次入朝都先拜见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杨贵妃。玄宗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先拜见自己这个皇帝,他回答说:“我们胡人都是以母为尊,先母后父。”玄宗遂以为他性情率直,天真无邪。他见到皇太子也不下拜,当别人悄声告诉他要下跪时,他却装傻反问道:“皇太子是个什么官职?”玄宗说:“吾百岁后他接替我当皇上。”他立马作恍然大悟状说:“为臣不知朝廷礼仪,心中只有陛下不知有太子,罪该万死!”如此一来,玄宗更欢喜,认为他是个大大的忠臣。他就是安禄山,日后就是由他一手终结了盛唐的美好时代。
安在玄宗面前如此会“耍宝”,因而玄宗非常信任他。但这使得气量狭小的杨国忠妒意大生,再加上安始终不服从他的安排高度,对他甚为轻视,所以他屡次在玄宗面前说安要造反,但玄宗不信。
公元755年,安以讨杨为名,发兵十五万。不久便攻下了黄河附近的大片地盘,但过后又被唐朝名将郭子仪收回一些领地,随后的“潼关大捷”使得实力再次加强。本来潼半将领采取的是坚守战略,想借此耗死安军,但杨怀疑他别有个图,守将不得已出兵,结果大败。潼关失守,使得京城的玄宗大为惶恐,此时杨又谏幸蜀之策,帝从子,结果队伍行至马嵬坡处,饥寒疲惫的官兵将士越想越气,要不是杨他们怎么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遂杀杨,并逼迫玄宗缢死了杨贵妃。
被称为“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因而香消玉殒。贪恋女色,小人当道,因而曾经繁华如梦的盛唐日益衰败,并有了这场经过八年才消除的“安史之乱”。而男一号唐玄宗,曾为唐的高度繁荣作出巨大贡献,但晚年也给唐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重要历史人物。
叛乱平定后,安史余孽并非完全消失,唐室为防备他们,不仅不敢撤销兵镇,反而又新增了不少,因此兵镇几乎遍及全国。这不但使中央的财政陷于困境,更平添若干据地自雄的军阀。他们在自己藩镇内部享有诸多特权,如任免官吏、扩充军队、征收赋税,通过这些特权使得他们越发的不可一世。
而中央这边,自玄宗至僖宗期间,继承皇位者大半是参与者与宦官合谋达到的,所以无论谁即位,称帝后首先要做的事便是答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宦官。军务方面,皇族也认为与其相信那些武大三粗、脾气暴跌的武人,不如选择可靠程度更高的宦官,因而渐渐地军政两方面都由宦官来操纵。虽然也曾出现过唐宪宗这样对不服从调遣的藩镇勇于出兵,使国家再度统一这样大好局面出现的明君。但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宪宗死后随即又陷入大混乱。并且唐末绝大多数君主皆是不学无术、横征暴敛、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昏君。
朝廷政治败坏,关东地区又连年闹灾荒,于是先后发生了王仙芝起义、黄巢起义,两次起义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最高统治者,也耗尽了唐朝的最后一丝力气。
黄巢覆亡后,唐帝国已名存实亡,各方节度使形成拥兵自重的局面,其中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人势力最大。最终,曾经在黄巢当过大将、后投降朝廷的朱全忠于公元907年终结者大唐东道国,篡唐自立,改国号为梁。
但梁的中央政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以军人为主体的藩镇型政府,缺乏宏远的建国规模与计划。因此梁帝国始终只能保持一个割据局面,政权也不稳固,仅十数年便覆灭。朱梁以后,继起者又有四朝,即唐、晋、汉、周,与梁合称为“五代”,后人在每朝名字的前加上一个“后”字,以避免与之前同名的朝代相混。五代的版图也都是割据形式的,主要领域只是黄河下游和渭水下游之地。
大致过程是,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太原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建国后唐。后唐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不久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960年,后周被赵匡胤所篡,五代结束。
五代以外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宗主国,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统称为“十国”,分别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
这里介绍两个人物,一个是石敬瑭。他与李从珂都是后唐镇守一方的大吏,但李却突入京师篡位称帝,并立即下诏命最大的威胁石去异地赴任,以此来剥夺石的兵权。石遂反,并上表称臣于契丹国王,望他派军增援,且许诺事成之后割让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自称为“儿皇帝”。如此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为确实令人不耻,但在称帝之前,不管是治理地方政务还是起居所用,他都很节俭。
另一个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便是他写的。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但在政治上却没有处理国家能力,每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十四年(公元907~960),却历八姓十三君,这个纪录,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被打破。
题目虽为五代十国,但过半的篇幅却是写唐玄宗天宝年号以后的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五代十国确实没什么要写的,二是想着重强调一个演变的过程,正因为唐末割据势力林立,才导致五代十国这个怪象的出现。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