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再也不见

向来不喜欢日本文学,不论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还是夏目漱石,每本书读起来都觉得格外阴郁、压抑,甚至不敢一口气读完,因为招架不住席卷而来的窒息感,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亦是如此,灰暗的冷色调,入髓的孤独和弥漫的死亡气息,无一不冲击着心理防御。

看过许多直面人性阴暗的作品,与它们不同,人间失格里没有可憎可恨的人设,它带来的更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绝望,没有一丝丝生气,更可怕的是无意间代入角色时那猝不及防似曾相识的感觉。

叶藏终于在迎合中失去自我,也失去资格。其实直至今日,叶藏仍然顽强的活着,他们终其一生不知何为理想,何为追求,索性他们没有叶藏那般敏感,但究竟是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就着实耐人寻味了。叶藏式的人生令人唏嘘,甚至会令许多读者感同身受,甚至低声沉吟于我心有戚戚焉,但我想文学作品在带我们领略不同故事不同人生的基础上,还应该引发读者思考,形成人物性格的背后根源是什么,前段时间一直有些混沌,直到读了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一书,醍醐灌顶,虽是写国人身上的现象,但也恰是叶藏的悲剧根源所在,即全能自恋的本我与绝对禁止的超我的阻抗下,形成的不可调和的软塌塌的自我,自我本身是紊乱的,所以正常的行为模式和健康的心理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书读完了,随叶藏迷茫过、迎合过、恣意过、绝望过,终于可以和他说再见了,诚如标题所言,再见,再也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见,再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