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自古有风险,揭秘古代炒房客,有人赚翻了,有人被抄家

炒房自古有风险,揭秘古代炒房客,有人赚翻了,有人被抄家

| 此文系本人原创,图片及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炒房自古有风险,揭秘古代炒房客,有人赚翻了,有人被抄家_第1张图片

近日,国家司法部出台的五不准新规再次践行了房住不炒的要求

炒房客们给房地产套上金融属性,将其当作股票一样来炒,通过金融杠杆抬高各大城市房价,敲碎了无数国人的住房梦。

其实“炒房客”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古代就有人通过投资置产转手卖出,来赚取利润。

炒房自古有风险,揭秘古代炒房客,有人赚翻了,有人被抄家_第2张图片

<皇族权臣垄断房产业>

据记载,苏东坡晚年曾在都城开封买过一间普通住宅,花费9400贯。

当时受雇朝廷抄写书籍的工资是每人每月3500文,相当于3贯多一些。也就是说,普通文员要在首都买间房,得不吃不喝攒钱261年

如此夸张的房价,多少跟北宋王公大臣垄断房地产有些关联。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诸王邸多置产业井,日取其资。”意思是说,宋朝的王公大臣大都兼营房产,以收取房租。

书中还有北宋贪官夏竦投资商铺的记载,据说他的房产多到数不清。

炒房自古有风险,揭秘古代炒房客,有人赚翻了,有人被抄家_第3张图片
北宋《清明上河图》

<改造住宅致房价飙升>

到了清朝,民间炒房变得活跃起来,但当时的炒房风险也不小。

据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一名丁姓炒房客花了180两银子在天津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间四合院,准备高价转卖。

谁料房子没人接手,结果直到三年后才以177两银子低价出手,不仅没赚钱,还倒赔几两。

时隔87年之后,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天津又有一名任姓炒房客,他花了350两银子把这套四合院盘下来,改建成前后两进的高档住宅,转手卖得600两银子。

炒房自古有风险,揭秘古代炒房客,有人赚翻了,有人被抄家_第4张图片

<竞标使房产涨价3倍>

当然,清朝还有一位更厉害的炒房客。

同治十年(1871年),北京宛平县有一位缪姓商人,看中了北京城区一套四合院。他慧眼识珠,花了150两将其买了下来。

他一不装修,二不翻建,只在大马路口张贴了几个小广告,就引来不少买主。接着,他让那些买主竞价,最后竟然以600两的高价将院子卖了出去,净赚了450两

利润是成本的3倍,手段之辣,心计之深,与当今炒房客有得一拼。

炒房自古有风险,揭秘古代炒房客,有人赚翻了,有人被抄家_第5张图片

<江南首富炒房遭抄家>

古代炒房客里最悲催的当属以下这位了。

元末明初,有一位靠房地产发家的大富豪,史载其“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他便是当时人称“江南首富”的沈万三

据说,当时朱元璋刚刚定都金陵(今南京),准备扩建城郭,但国库空虚。于是,他找到沈万山,以允许他在南京城开发房地产为诱饵,要求他分筑一半城池,结果沈万山负责的东南城比明王朝负责的西南城还早完工3天。

炒房自古有风险,揭秘古代炒房客,有人赚翻了,有人被抄家_第6张图片

当时南京城内的房舍,有半数出自沈万三之手。身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岂能淡定,后来沈万山遭抄家夺产,还被发配充军。

炒家与市场共生,风险与财富并存。

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古今同理。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炒房自古有风险,揭秘古代炒房客,有人赚翻了,有人被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