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沉沦 纳粹高徒

                                                                夏日杂想

      冲着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买了这本小说。

      《肖申克的救赎》篇幅很短,用了两三个钟头就看完了。因为看过前言说四个故事都是中篇,因此接下来的一个故事《夏日沉沦—纳粹高徒》,我理所当然地就接着看了。不想,一看竟沉入其中。故事中虽没有那些恐怖情节,炎炎夏日里我却感到逼人寒意,久久难以入眠。

      故事一开头托德就以一个阳光男孩的健康形象走入了我的视线。他很聪明,从小就是优等生,是父母的骄傲。他的家庭环境优越,父母对他宠爱有加,一家人和睦相处。一个如此优秀的男孩,他最后的结局却令人大惊失色,他的家庭没有暴力,父母没有常见的酗酒赌博等恶习,也没有忽视对他的教育……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人们普遍以为走上犯罪路的是问题家庭的问题孩子。可托德呢?绝对是个优秀家庭的优秀孩子。“他的父亲是个建筑工程师,年薪四万元,母亲念大学时主修法文。”老师对他的评语是:“托德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小学一路念下来,成绩单上不是A就是B。”“百万中才出一个的小孩!”

      可这么长的三年中,天使到哪里去了?再次翻看小说,原来问题在这:他的母亲曾察觉了他的不安。可他的父亲认为:出问题时,成绩单总是会先反映出来。否则就是没有问题。

        殊不知,成绩单的确反应了托德的问题,可是托德进行了修改;当托德的成绩一而再再而三下滑到“无法直视”,学校辅导老师要求跟家长谈话时,托德没有找父母,而是让那个“老纳粹”假装自己的祖父去跟老师谈。的确,在老人与老师的谈话后,在老人的监督下,托德的学习成绩又上来了,可是,托德的心理却更加扭曲,他更想找个地方做点事情来发泄,小说中多次提及托德是如何渴望去杀死这个老人,甚至很多细节问题他都设想好了。

      从一开始托德胁迫老人,逼迫他讲述自己的不堪往事,到后来托德被老人钳制不敢反抗,到最后两人共同犯法做下违法杀人案件,一个自杀,一个被抓。

      作为一个家长,看到这样的故事,不由得会反省和联想,对于托德的沉沦,做父母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托德的父母只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学生,是个乖孩子,不会去做出格的事,即使发现他的不安,也觉得是正常的,因为成绩单摆在那。他们忽略的托德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心智总是在不断变化,需求也在不断膨胀,很明显,托德在成长中追求探险追求刺激。于是,一次次,他们和魔鬼擦肩而过。却浑然不觉。直到儿子的脸变成魔鬼。

      每一个人都有截然不同的两面,一面是优秀,一面是沉沦。很多时候,优秀压制了沉沦,从杰出到沉沦,有时就像硬币翻个面那样容易,即使在人们面前都表现的令人羡慕,又有谁的心中没有罪恶?

你可能感兴趣的:(夏日沉沦 纳粹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