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破碎

图片发自App

  “输给一直匮乏的对情感和温暖的索取,同时也屈服于情欲与幻象之下。这是自我注定的沉沦。”

  一直鼓励自己接触欧美文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强调自我提升,与儒家修身类似,但落脚点最终是自己。行动主义是一种理性主义,不用预判来干扰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悟去懂得如何更好地生存。可不知是因为自己思维定势问题还是怎的,总在思绪停滞之际,想到很多生活的困惑。我曾经用一些共性的东西来解释自己出现这些思想原因,后来我发现那些事物根本无法满足自己对内心的探索。我阅读过很多关于意识流的作品,最终却使得自己内心深渊更加无法丈量。文学无法拯救我。最近想在新的文化中寻求救赎,不愿让自己就此沉沦。尽管如此,我依旧无法阻挡那些纷繁复杂的思想在脑海中拥挤不堪,以至于此刻我不知如何落笔。太多,太多。我选择入眠,让这些思想迅速消弭,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总有一天它们会再次出现盗窃我的能量,让我感受到疲惫。这是否是文学带给我罪孽,让我终日不得安宁。我整个身心都在破碎。望不到天明。那种无望深深地在冷眼旁观自己。将自己交付给外界各项活动,让它们冲刷自己的文学思维,却得到了不断的强化。我忍不住抬头望天。

  很小的时候喜欢一个动漫人物叫做桔梗,代表一种永恒的爱与无望的爱。那种明知是无望却舍得花费自己内心最纯净的感情,是一种凄美的牺牲。或许我不应该用功利主义的思想去看待这件事,那是她自己的信仰,无关乎得与舍。也或许是她自己不得不去接受的希腊式悲剧命运,主观能动性在神灵旨意下无法动弹。往后我遇见自己中意的人或者事物,都会选择在一定距离下观望着,也不敢有任何企图,只是这么望着。立而望之,深情何限。就像《等待戈多》那般,毫无指望而又没完没了地等待着,后来等待成了一种习惯。在炼狱般的黑夜也不敢眨眼,怕他迷失了方向。我就带着这份荒谬去对待我的心仪之人与事物。爱是想触碰却最终缩手。在满怀期待中制作幻想,产生情感轰动,也看到了虚无的本质,却义无反顾地沉沦。一边笑一边淌着泪,直到逼近现实,最终破裂,无处话凄凉。如此消极与质疑,却也怀过最刚烈的期许。此番心事,分付庭前柳,终含笑作罢。一个人完成所有仪式,我是为自己念祷文的神父,也是试图引渡自己魂灵的摆渡人。自始自终,我都是独自前行。

  我依旧在你目光所及的地方行走,并不放过任何角落。那些思想便见缝插针地遍地开花,即便我偶尔瞥见簌簌落叶,依旧逃脱不了无尽哀伤累积在心头的事实。成何欢意。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非干风月,无关人事。只是我自己在庸人自扰罢了。无止无尽而又永永远远的悱恻就这样纠缠着自己,我亦无可奈何,就任由它这样绑架自己,反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唯一能够获得片刻的欢愉之事便是暂寄身于过往,想想那些意义未明的注视,便浮起我至今未曾看懂的朦胧感受。它们在我的忧愁里面重生,并带着更为凌冽的生命力。但至少自己也被读懂过,即便只是青鸟掠枝那般短暂,深刻地让我一直怀有等待灵魂伴侣的热望。只是这么多年来,冷寂的期待已经让自己“其面虽可热,其心长自寒”。能够让自己精神与叙述得以有安妥的居所,只怕也只能是自身了。虽然我也曾深深地获得过一瞬间契合我灵魂深处的激动与真诚,但因为时间过于短暂而最终作罢。

  现在的自己也在沉默中殡殓了自己的柔情,宁愿露出最为粗暴的一面,也不愿再那些最为隐秘的自己走出来。因为它在现实找不到基座,只能像飘摇的种子,在风中漫无目的地漂泊着,找不到一块可以生根发芽的土壤。于是,在这样的夜晚,我自问自己怎么可以屈服于这种我自己激发出来而又为之恐惧的永恒晕眩。我在飘忽不定的人际关系中怀着弄清人世无常的念头,诚心诚意地与自己交谈。

  没有纯粹形式上的正解,只剩下甩开双臂向前冲的动作。你所见即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