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成为“必修课”?北京你且等一下 | 今评媒

点击上方 “仰观俯察”可以订阅哦!

  10月20日中午,新浪网转发中青在线的一篇报道,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在今天举行的2016年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上,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学才表示,北京市将大力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包括把冰雪项目作为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必修内容,保证中小学生每周有一小时的冰雪运动健身活动,让每个孩子掌握至少一项冰雪运动技能。
  这篇报道经过媒体转发后引发网民热议,综合主流门户网站相关新闻的跟帖和新浪微博中的评论来看,多数网民表示反对,并质问“这种政策有什么意义”,还有不少网友调侃“打雪仗、堆雪人算吗?”,甚至说“吃冰棍”……在这个问题上网民的幽默可谓发挥个淋漓尽致。
  那么就此事,我们有必要来聊一聊。
  笔者亮明态度,就运动性质来说,冰雪运动项目是生存的必须项吗?是孩子成长不可少的必须要学的技能吗?恐怕两者皆非吧。本来,体育运动应该是爱好使然,然而现在却演变成强制性的标配动作。如果说因为要迎接冬奥会,必须要求孩子学冰雪项目,那么请问,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北京市政府是否全市普及,以政府发文的形式要求孩子必须都掌握相关的地震知识和逃生、救助技能?南、北方大暴雨,是否要求了全市的孩子必须学会游泳和人工呼吸等相关生存技能?即使是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时也没有见政府出台类似的举措,要求孩子们必须要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没要求是因为孩子们都会跑步?打篮球、踢足球?
  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如果要求孩子们必须学,那么场地呢?北京有多少公共场合适合孩子来学,还不是要进到相关的场馆?北京市的家长们又有多少会冰雪项目的,还不是要请老师教?如果后海溜冰算技能的话……这都要给家长们额外增加多少负担?难道北京市政府另一层面的用意是以此来作为拉动北京市经济增长的手段吗?



  孩子们对体育的喜好与掌握本就是多种多样的,的确,笔者承认身边就有很多孩子就很喜欢冰雪运动,也擅长冰雪项目。而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确实通过冰雪运动必修课,让孩子掌握相关技能,增强体质,同时还可以从中发现适合冰雪运动的好苗子。相信北京市拟出台此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人擅长,就同样有人不擅长,那么不擅长的,仅仅靠在学校学习的,肯定是不够的。
  更何况,除了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剩下的那大部分人其实水平也就是属于“中不溜”的——能学会,但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持续的“玩”下去的比例相当让人存疑。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这代人在上学的时候体育课也都会修一些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课程,就拿乒乓球来举例子,作为国球,这项运动在国内的普及率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上学的时候,通过体育课学习了一些最基本的技巧之后似乎人人都能打上那么两拍子,但等上了大学或者毕业之后,除了一些“真爱粉”,其他人真的就很少玩了。更有甚者,有多少在中学时的体育特长生,在进入了大学之后就放弃了自己的项目呢?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我们接着看媒体报道的相关内容:
  “保证中小学生每周有一小时的冰雪运动健身活动,让每个孩子掌握至少一项冰雪运动技能”。

  一周1个小时,一个月4个小时,一个学期按照5个月算,也就是一个学期有20个小时,一整学年就是40个小时,那么40个小时内,孩子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恐怕就得打个问号了,毕竟根据网上奉行的“一万小时理论”来对比,一年40小时的差距实在太大太大。更何况,一整学年里还有夏秋季节,能不能学习冰雪运动也是个问题,那么孩子学习冰雪运动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们实在不能不对这项规定能实际提升孩子多大的运动技能表示怀疑。
  今年以来,北京市各区县已经开始加大力度推动冰雪项目进校园,北京市体育局也确实考虑到了场地问题,朝阳区就使用三座可移动、可拆卸的移动冰场巡回使用。北京市朝阳区体育局还计划联合区内相关企业,为青少年参与冰上运动制定一个更为优惠的价格。还比如,房山区、门头沟区近期也邀请国内著名的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运动员走进校园,指导孩子们学滑冰。

  但问题是,一旦其中三所中小学占用了移动冰场,那么其他的学校就得另想其他办法,说穿了这依旧是没有解决场地问题。可能有人说了,“那可以多建设一些啊,一个学校一个”。建造一个移动冰场的成本就很高,而根据笔者粗略查到的数据,北京中小学现在有174所。成本,肯定是一个大问题。
  这么看,学校的财政支出似乎不足以建设那么多的冰场,那么,校外场地就成为唯一的选择了。前文提到了“北京市朝阳区体育局计划联合区内相关企业,为青少年参与冰上运动制定一个更为优惠的价格”,就呼应了笔者所言,到头来还是得孩子家长花钱,而对于这些合作的冰雪场馆企业,产生“关系户”、“利益勾结”、“权力寻租”的可能性也并非没有,这不就是很容易导致新的腐败吗?
  再者,就算场地问题能解决了,那么师资问题呢?孩子在中小学“掌握”后的持续问题呢?你不能说,“那就不是我考虑的了,我只管他们在中小学”。如果小范围小比例的没什么,但如果是要求全市中小学,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为113.4万人,这样一来就不能不考虑百万人中得有多少会将冰雪运动常态化,如果这个数字并不如预期的话,不也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吗?
  当新闻发出来时,笔者询问了10几位在京的家长,绝大多数人明确表示反对,另有3位虽没直接说反对,但通过对话来看,也不是很支持。家长们除了对“场地、师资”等担忧,“不要给家长、孩子增加额外的麻烦和负担”成为共同的期盼。家长的负担无非是额外的开支,比如买装备、场地费,还得报学习班,这些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来说,都已经是可以接受的了。但孩子才是他们最担心的,如果真为必修课,那么一旦孩子真的掌握不到要求的水平,影响到他的自信心,甚至课业怎么办?有两位家长无奈地说,“对于这事,我肯定是不支持的,但不能反对,还得配合。我就担心孩子现在课业这么紧张,如果还要抽出时间来学这个学那个,会不会更影响成绩?”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虽说我们都知道孩子要全面成长,不能成为书呆子,需要多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但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大学生甚至硕士生,都已经是“掉下个砖头砸死一片”了,想“玩”的孩子能被允许玩吗?甚至要问“玩得起吗”?
  所以说,笔者以为如果大的教育环境不改变,中国教育不改革,想要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恐怕依旧只是个“目标”而已。
  既然说到这事儿,就不能不提国家体育场,也就是我们说的“鸟巢”。鸟巢已经多次举办冰雪项目的相关活动了(比如,冰雪嘉年华),鸟巢一张门票多少钱,这里会成为孩子掌握冰雪运动技能的场所之一吗?(好吧,鸟巢又要发财了,可找到挣钱的路子了)再加上学习冰雪项目是需要各种装备,各种装备的厂家也同时要发财了吧?
  再来看看2008年奥运会后留下的其他资产吧,不说顺义那些远的,单就说奥体中心整个园林内。鸟巢是完全的商业化,水立方也是成了各种晚会、明星演唱会的场所,就算是奥体中心的篮球场等体育场地,几乎见不到开放过,北京市民,特别是体育爱好者们,怎么享受到奥运会带给他们的运动健康福利?从洼里南口到大屯东,整条路上,中间的位置均变成了停车场,把原本宽敞的马路变得拥挤不堪。笔者很想问问:凭什么改造成了“停车场”?也就是说,原本应该成为北京全市最集中的运动片区,如今全是商业化开发,除了奥森公园还有跑步的、打羽毛球的、玩滑板的,什么篮球、足球、排球都很少见,更别说是其他运动项目了。那么,现在欲全市普及冬天的“冰雪项目”又为哪般?
冰雪运动成为“必修课”?北京你且等一下 | 今评媒_第1张图片


  2022年冬奥会的大旗,北京已经扛起,这带给包括北京人民在内的中国人的兴奋与自豪不言而喻,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必将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也有利于向世界进一步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平发展主张。”但是对于北京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来说,推行冬奥会的各项工作要更加的合理性和人性化,特别是直接涉及到民生的,多倾听百姓的意见,就比如将这个冰雪项目成为必修课的政策在拟定之时,有无征求民意?政府的政策出台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而不能是几个研究者坐在一起讨论讨论几个月就拍板下决定,而且即使是调研了,能否代表多数民众意见也是不一定的,更何况反对的声音中,不乏值得吸收的建设性意见,整个政策制定的过程,也是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和胸怀。
  最后,笔者来简单说说普及冰雪项目(注意,普及,并不是说“必修课”)有哪些首选的。在电影《老炮儿》中,冯小刚饰演的六爷在后海冰场滑冰的场景多次出现,最后的“茬架”也是选在那里。北京人都知道,滑冰是老北京冬季保留节目,除了什刹海(后海),颐和园、北海、玉渊潭等多处冰场在北京也很有名气。在北京“速度滑冰”有个专有名词,老北京叫“茬冰”,就是一群人以滑冰为竞赛,相互较劲,甭管你多大数岁,有能力就上。这说明在北京“滑冰”还是有传统的,笔者认为想推行这个应该不难,而且相比来说也比较好学。而在滑冰基础之上,冰球也是个相当不错的项目,中国队的成绩在世界上来说也还可以,当然冰球是对抗性的项目,作为娱乐运动的话,需要注意安全才是。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原创文章? 订阅“仰观俯察”公众号就可以哦! 微信号:simoguancha 冰雪运动成为“必修课”?北京你且等一下 | 今评媒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冰雪运动成为“必修课”?北京你且等一下 | 今评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