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成长记录

                    爱上厨房的美好时光

              (2017优优成长日志第5篇)

曾经跟一个妈妈聊天,她不敢让她女儿去外地读大学(女儿学习成绩很好,考到本地一个不错的大学)因为不会洗衣服。在家附近读书是为了让她每周将衣服带回家洗。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是将衣服囤够了然后邮寄回家的,有的女生快奔三了还不做饭,到了周末食堂不开伙了就要去饭店吃。

刘墉《每天进步多一点》这本书里提到的两个留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一个在餐馆打工,端炉子上滚烫的锅子,将自己严重灼伤;另一个抬石膏板,因用力方法不对,造成软骨突出,无法再干重活,据说这毛病会跟一辈子。老板说:这怪得了谁呢?一定是家里宠坏了,在家里不教他们做这些。他们责怪的都是受伤者的父母。从中我们又得到怎样的警示呢?

日本的一个小女孩叫阿花,因为妈妈重病的缘故,在阿花5岁的时候妈妈就教她做饭,妈妈认为会做饭就意味着无论在哪儿都能活下去。而学习则可以放在第二位。小小年纪的阿花不仅学会了做饭还会做各种家务活。

记得在优优两岁的时候,无意间看过一本犹太人写的书,关于做家务的。书里说做家务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强而且懂得感恩,会体贴父母。2014年读胡萍老师的书,书中提到她孩子对厨艺的酷爱,会做中餐、西餐,甜点。在剑桥大学学习之余还会做美食,开一个私家餐厅是他的梦想。很赞成胡老师的这句话:“学习不等于学业,孩子的生命中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学业仅仅是一个方面。每个人都需要一种情趣来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这样的情趣应该是积极的,有利于身心健康,富有情调和美感,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升我们的生活和精神品质。”

从那时起就有意识地想让优优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洗袜子、洗自己的玩具、剥豆子(2-3岁最爱做的)在优优看来,干活并不是一件很苦很难的事,相反还觉得非常的有趣。阿花的故事让人心酸,而我只想让优优明白,做家务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在学习做家务的过程中体会这种乐趣,而独立自理的能力也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都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到底要怎样的陪伴?以前总认为要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坐在那看着孩子,陪着孩子。后来某天突然顿悟:其实和孩子一起散步,步行送她上下学,一起做喜欢的事情都是一种陪伴。任何时候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都是一种陪伴。于是今年优优的日常生活多了一项活动:就是和妈妈一起做饭。

优优放学回来看家我做饭就会钻进厨房问:妈妈,有我需要帮忙的吗?我来帮你剁肉馅好吗?一起在厨房做饭的日子很温馨。我会感谢孩子:谢谢你的帮忙,今天做饭的速度真是快了不少,而且妈妈很开心和你一起做事情。而优优也经常毫不吝啬地夸奖妈妈:妈妈,你做的菜真是太漂亮了,谢谢妈妈。真是个好妈妈,我好开心啊和你一起做饭。

在这个过程中,优优体验到了做饭的乐趣,同时也享受了亲子最甜蜜的时光。优优洗碗特别的仔细,有时候优爸说怎么觉得优优的碗洗的比你洗的还干净啊?

优优成长记录_第1张图片

喜欢剁肉馅,这么大的刀拿着都很吃力。有次分享照片给家人看,我奶奶说:刀还拿不动吧。说起自己会做家务,会做饭也要感谢奶奶,在我6岁的时候奶奶就带着我一起洗衣服,奶奶说这些基本的技能还是要学会的。跟奶奶在家门口小河里洗衣服的场景过去了很多年,至今仍还记得。

优优成长记录_第2张图片

可能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拿刀难道不危险吗?不会被割到吗?当然这个是要提醒孩子,并且教会她怎样正确使用。在做饭过程中,我们也要在一旁看着,比较危险的比如炒菜会被油烫到,这个可以等孩子大一点再进行。最初利用孩子爱玩的心理,让她帮忙摘菜,打鸡蛋或者到冰箱里拿食材。请求孩子帮忙,一般都是很乐意去做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每次成功做完一件事,会有小小的成就感,也会促使她很积极的参与。

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请带着她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次幼儿园进行自理能力比赛,优优获得年纪组的第二名。老师后来跟我说看得出来孩子在家里应该是经常参与劳动的,动作比一般孩子要快。在家务劳动中,会积累很多生活常识,更好地理论结合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优优成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