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欧佩克为何不肯减产?

导读: 自去年年底国际油价暴跌以来,呼吁欧佩克减产的呼声就不绝于耳,但欧佩克一直不为所动。

评论 | 欧佩克为何不肯减产?_第1张图片

文/赵灵敏

资深媒体人

微信号:chinatimes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报联系


近期国际油价在40美元左右徘徊,与去年11月相比已下跌60%,降至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与2008年7月17日147.2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相比更是天壤之别。而作为全球最大石油价格同盟的欧佩克(OPEC),其成员国的日产量近一年来一直在3200万桶左右,高于3000万桶的生产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家希望欧佩克采取限制产量的方法来控制油价。不过12月4日的欧佩克会议并没有达成任何减产的协议,这意味着超额生产仍将继续,加上西方国家有望在明年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伊朗将重返国际石油市场,届时市场每天将再多出200万桶的原油,国际油价的回升将遥遥无期。


事实上,自去年年底国际油价暴跌以来,呼吁欧佩克减产的呼声就不绝于耳,但欧佩克一直不为所动。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导欧佩克的沙特仗着开采成本低,要将美国页岩油等非传统竞争者挤出市场,因此不愿意减产。目前,沙特的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产量为每天1000万-1100万桶,占欧佩克的1/3。而且沙特石油的开采成本很低,只有20美元左右,远低于俄罗斯陆上石油的50美元和美国页岩油的60美元,因此好整以暇,坐等低油价拖垮其他出口者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另外一个原因是即使沙特和欧佩克同意减产,国际油价也未必能回升,届时又丢了市场份额,风险太大。这是因为首先从原油供需的基本面来看,由于新兴市场风光不再,国际市场原油需求下降;与此同时,美国页岩革命的成功,使得美国的石油产量大幅增加,进口减少。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统计,2014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已经超越沙特,时隔39年再次跃居世界第一。而美国石油产量中的60%是从地下页岩层开采的页岩油。虽然原油价格相比2014年下半年大幅下跌,但由于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本不断降低,美国的页岩油生产的势头并未如OPEC所愿有所减弱。以往,建设海上油井和相关基础设施需要数十亿美元,如今一口钻井的成本仅为1000万美元,页岩热潮令开发原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双双减少。


美国能源信息局EIA公布的数据则显示,截至11月6日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不含石油战略储备)4.8703亿桶,逼近历史最高纪录。欧佩克的月度报告也显示,如果维持10月产量,明年全球日均过剩供应量约为56万桶。国际油价供过于求的态势很明显,而且有长期化的趋势。


其次,OPEC国家虽然拥有石油供给的相对垄断权,却没有石油定价的垄断权。二战之后,世界石油的勘探、开采和销售一度几乎全部控制在号称“七姐妹”(新泽西标准石油、纽约标准石油、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德士古石油、海湾石油、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和壳牌公司)的西方石油公司手中,在这一阶段,国际油价由这些石油公司垄断。


为打破垄断,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s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OPEC成立后,其成员国通过国有化等措施,收回了原本由西方石油公司控制的石油生产各环节,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壮大。1973年10月,欧佩克拒绝运送石油给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西方国家。这使得油价上升4倍,并持续了5个月之久。1980年开始的两伊战争,使伊朗、伊拉克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顿,国际油价创下每桶41美元的纪录。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两次石油危机,其诱因并不是供需问题,而是直接受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由欧佩克主导的这两次石油危机给西方世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显示了欧佩克的力量。在这一阶段,OPEC重新夺回了石油定价权,OPEC官方定价也成了国际油价的基准。


但西方世界很快调整了战略,首先是建立了石油储备制度,以对冲市场的波动;其次是加强欧佩克以外地区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北海、墨西哥湾和阿拉斯加油田的勘探开发就是典型代表;再就是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比如居高不下的汽油价格促使厂家推出更多高能效的汽车,1990年美国汽车每加仑汽油的平均行驶里程较1973年增长了40%。最终,欧佩克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逐渐从原来的80%降低到目前的40%左右。


此外,西方世界发挥其在金融领域的优势,着手建立石油金融市场,通过金融市场决定石油价格。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分别引入了石油期货合约,这就是著名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石油期货市场的成立标志着石油金融化的开端。此后,各种石油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石油市场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供需双方,任何认为石油市场有利可图的资金都可以对石油合约进行买卖。这导致石油价格逐步脱离供需基本面,转而由金融市场决定。这样一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拥有绝对的石油定价权。无论是欧佩克还是美国,都不能完全控制油价,只是影响力相对大而已。


而与西方的通权达变相比,欧佩克国家大多是躺在高油价上睡大觉,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大多被王室和统治者挥霍,他们拒绝进行体制改革,普通民众大多处于贫穷之中。事实上,不劳而获的大量石油收入甚至成了民主化的敌人。经济学家Wantchekon在1999年利用1950-1990年期间141个国家的数据分析得出,自然资源丰裕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产生独裁政府的可能性就提高了8个百分点,他还发现资源富集的国家向民主体制国家转变的速度较慢。现实是,欧佩克现有的13个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印尼——可以说没有哪个因为善用石油美元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的面貌和命运。也难怪有人激愤地将石油称作“撒旦的大便”了。


華夏時報 —思想创造价值—

  微信 | chinatimes

  微博 | @华夏时报 @水皮

  互动 | 个人微信号huaxia0701

  网站 | http://www.chinatimes.cc

评论 | 欧佩克为何不肯减产?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评论 | 欧佩克为何不肯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