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谈克己复礼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编者按:“颜渊问仁。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一字,贯穿《论语》始终,理解“仁”很关键,它是进入孔子生命世界的一道门。若不理解其含意,则无法明白中国文化的实质。

作者简介:苏树华,山东梁山人,2000年进入南京大学,师从赖永海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被南昌大学聘为教授、江右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去除自心的污染,恢复自性的清净,此是佛家之言。去掉心中的人欲,恢复本然的大礼——存天理,灭人欲,此是儒家之说。礼者,天理也,良知也,自性也。克己复礼,便是恢复这个天理昭昭的“理”,或曰恢复这个本然如是的“良知”。回归自性,便是回归这个清净光明的心,或曰回归这个一尘不染的自性。此心此理,是生发万相的主人。慧能大师云:“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达摩大师云:“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弥陀经》云:“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便是自性妙体变化所作,或曰是清净本然的自心变化所作。

事亲,是此心的作用。事君,是此心的作用。交友,是此心的作用。治民,是此心的作用,乃至见色闻声,起心动念,皆是此心的作用。若无此心,谁来事亲?若无此心,谁来事君?若无此心,谁来交友?若无此心,谁来治民?若无此心,谁来见色闻声?若无此心,谁来起心动念?所谓森罗万象,一心所现,妙用无穷,一心所作,一切现相,一切作用,皆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或曰皆自性妙体变化所作。

悟了此心,便是知了天理。悟了此心,便是致了良知。此是儒家之说。悟了此心,便是见了弥陀。悟了此心,便是到了净土。此是佛家之言。儒家之说,佛家之言,名字有别,实际不二。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彻悟此心,究竟解脱,是名极乐净土。彻证此理,人欲去尽,是名天下太平。佛家有言,万德庄严,尽归净土。华严法界,重重无尽,无非毗卢遮那。儒家有言,天地万物,尽归仁心,修齐治平,无非是良知心体。净土是个比喻,毗卢遮那是个比喻,所喻之实,只是人人本具的这个妙明真心。这个妙明真心,仰天成相,俯地成形,随一切缘,现一切相。阳明先生说:“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1]这一点灵明,即是诸人的妙明真心,即是诸人的自性真佛。妙明真心,人人皆具,个个不缺,莫向外求。若向外求,恰似骑牛找牛,穷劫尽形,亦不可得。《楞严经》有云: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2]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佛是自心,何劳外求?头本无失,外觅何益?向外找佛,永不见佛。向外觅头,永不见头。反观自见,一见见得,一肯肯定,不在疑惑,是名致了良知,亦名明了明德,亦名见了心性,亦名见了弥陀。马祖道一与大珠慧海的一个问答,颇有启发。

祖(马祖)问:从何处来?

(大珠)曰:赵州大云寺来。

祖曰:来此拟须何事?

曰:来求佛法。

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亦无,求什么佛法?

师(大珠)遂礼拜,问曰:阿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

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

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自觉,踊跃礼谢,事师六载。[3]

马祖说:“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这正是让人回头自见,见自家宝藏,见自家真佛。如何是自家宝藏?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于此当下,这了了常明的,究竟是个什么?正是自家宝藏,正是自家真佛。试看《坛经》,也是这样说的。

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

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明良久。

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4]

儒家的“克己复礼”,只复这个“礼”。礼者,理也。复礼至极,纯一无杂,则天下万物,归就自己,故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庄子曰:“万物与我一体”。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佛家的“明心见性”,只明这个“心”,只见这个“性”。性者,心也。明心至极,见性彻底,则天下万物,尽归自性,无量万相,无非自心。故佛教有云:“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5]古德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6]憨山大师云:“大休歇处不寻常,妄想消时世已忘,都向别求真极乐,谁知当下是西方。”[7]

借助事相,反观自见,这见色的是谁?这闻声的是谁?不可以到事相上去找佛,不可到事相上去寻理。何以故?过去的事,现在的事,未来的事,悉皆无常,皆不可得。过去的事,已经过去。既已过去,则不可得。现在的事,过眼浮云。既是浮云,则不可得。明日的事,还未到来。既未到来,则不可得。

天相地相,一切万相,悉皆无常,皆不可得。昨日是晴,今日是阴,前时是昼,今时是夜,阴晴圆缺,悉皆无常,皆不可得。因此之故,到事相上去找天理,到事相上去找永恒,那是捕风捉影的痴汉,亦名六道轮回的众生。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脱相证体,万法归宗(心)。事亲时,纯然无杂,只是一个天理。事君时,纯然无杂,只是一个天理。乃至发一切用,成一切德,皆纯然无杂,只是一个天理。如此发用,如此纯然,是名天下归仁,是名唯心净土。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注释:

[1]《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24页。

[2]《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四。《大正藏》19册,第121页中。

[3]《景德传灯录》卷六,〈大珠慧海禅师〉。T51, p0246c。

[4]《六祖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三四九页中。

[5]《楞严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九册,第一一〇页下-一一一页上。

[6]《阿弥陀经要解》。《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第三七〇页中。

[7]《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八,《卍续藏》第七十三册,第七三九页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克己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