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方式对教育,赢在当下输未来。

教师节又到了,又听到了社会各界热情洋溢的称呼老师们为园丁,我很不解,在今天,老师们还是园丁吗?呜呼哀哉。

  农夫依据时令,对土地精心侍弄之后,播撒良种于田。几天后,种子萌芽而出。那情景,的确是令每一位倾心农田的老农醉心万分。但农夫接下来的工作可就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他要间苗。就是要拔掉那些多余的苗儿。可怜那些没有出现在合适位置的苗儿,即使体格如何茁壮,生命力如何顽强,也会被农夫无情的一锄铲掉。而那些先天不足、柔柔弱弱的苗儿,恐怕连农夫的一丝同情也博取不到。虽然它也有可能开花、结果,甚至有可能长成另一种风景。由此我想,每当我们接手一批新学生的时候,我们对学生是未知的。他们就像农夫播下去的种子,我们不知道他们会以何种方式生长起来,但我们要管理他们,教育他们。如果我们也学农夫,势必会粗暴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那些不合乎我们标准的学生放弃。我不知道,这种方式究竟会戕害多少无辜的生命。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其实正是在不自觉地使用着农夫的“间苗术”,使我们教育“秧田”里的苗儿,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就像一个模具中生产出来的一样。

      间苗完毕,农夫对庄稼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施肥、浇水、除虫、除草等几件事上。时时除去地中的杂草,就像我们要净化育人环境一样,是十分必要的。但农夫在其他三件事上的处理方式,做教师的可千万别去学习。

      其一便是施肥。据我所知,现在的农民已很少使用土杂肥了,他们更青睐于使用见效快的化肥。虽然他们也知道长期过量地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内部的空间结构,自然地力趋于下降。但那时以后的事情,谁会管呢?在中国的农村,土地变更很快,大约五年一个周期。这恐怕是造成农夫在生产上没有长期打算的原因之一了,因为目光短浅就是当今大部分农民的普遍心态。

      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目前的教育,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我对教育界急功近利的现状深感忧虑。如同农夫一样,小学的老师在教育学生上很少能为其读初中负责。初中老师也很少能想到学生读高中后怎样。分、分、分成了老师的命根、学校领导的命根。以道德与法治为例,本来这门课程承担着德育的功能,通过学习,学生要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是在大部分教师的课堂上,没有说理与活动,没有思辨与探究,只有检查默写提问,守着薄薄的一本教科书,我们的教师却能够编造出那么多枯燥无味的习题,目的却是让学生进行着无休止的、反复的训练,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的品德课成为了死气沉沉人人厌恶的检查课,。在这种方式下,我们的学生确实提高了应试能力,但我不禁发问,教育的深厚的土壤在那里?我们学校的教育方式和农夫的滥施化肥又有何异?

      其二是为庄稼浇水。水源充足自当别论,若遇干旱缺水,那很少的水究竟该给谁呢?答案是一定的,给那些生长在肥沃土壤里的苗儿,给那些茁壮的苗儿。可怜那些发育不良的苗儿,如若再没有生长在一个好的地方,那也只能等着枯死、渴死。这就如同目前有的学校搞教育,为了追求升学率,对于优生,老师对其往往是甘霖频降,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是不闻不问。不惜在优生身上花了血本,却吝啬给与差生一寸阳光。

      其三是除虫。管理庄稼,农夫最能痛下杀手的就是除虫。为了除掉可恶的害虫,不惜想尽一切办法。高效广普农药大行其道,有时还要拦网堵截,拒虫于密网之外。但这样做的后果,是虫子可能被一时治住了,但庄稼自身却失去了一切的防御能力,有时,我看着地里绿油油的禾苗,想着处在军事化、封闭式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心里不无遗憾的想,我们的学生就是这农夫手里的庄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想,如果我们都能以“树人”的思想搞教育,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更光明的未来,立德树人是当下课程课堂改革的核心,但愿不是一时的空谈与噱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民方式对教育,赢在当下输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