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像商人,手里的每一个“宝贝”都刻意离商业远了那么一点;他不像教父,很少站台发言、登高而呼;他不像明星,"我不需要、不需要华彩的生活,总用一句话遮挡各路记者的闪光灯;他也不像程序员,自带文艺气质,感性、细腻,将产品视作艺术。
他是资深摇滚爱好者,打球好手运动健将;他还是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 "和菜头"曾评价他是中国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除了网球、音乐和烟瘾,没有什么别的嗜好,沉默到像谜一样的男人。
多年来,张小龙身上总混合着一种矛盾、奇妙的气息,孤独地游走在互联网商业世界中“打怪冲关“。平日里,张小龙排遣孤独的方式之一便是打球,只是,一贯低调的他竟”不小心“刷屏了体育频道。
在刚刚结束的欧巡赛-登喜路林克斯锦标赛中,张小龙和中国职业高尔夫球手李昊桐配对,以低于标准杆35杆的成绩,赢得了职业-业余配对赛冠军,这是高尔夫球业余选手所能取得的最高荣誉之一,也是国人组合首次在这项比赛中夺冠。
有网友评价他“细致、专注、冷静、沉着,一个把微信产品做到极致的人,也把高尔夫打到了极致。”
01
其实,张小龙早有运动基因,更是一位“打球好手”,反倒像他所说“打高尔夫就像我们在几亿年进化中会上山打猎一样,是基因里的一项”。只不过,他太过深沉,手中的互联网产品又那么耀眼。
在16年的深圳国际赛上,张小龙和大满贯得主巴巴-沃森打配对赛;今年2月,张小龙再与中国职业球员窦泽成搭档征战美巡赛圆石滩克斯球场。
近几年,张小龙又在腾讯内部发起采用莱德杯比洞打法的“帝企鹅杯”高尔夫对抗赛,如今,在他的办公桌后面,总能看到密密麻麻各式品牌的球杆。
网球,是张小龙爱上高尔夫前的“恋爱对象”,在腾讯内部,某次网球赛的冠军也是他名气的来源之一。和菜头曾说“每周一次的网球和每天深夜的音乐,他没别的嗜好。”
微信创立之前,张小龙擅长运动在腾讯内部已是公开的秘密。在《人物周刊》对他的专访文章中提到:“他曾是打保龄球的好手,打网球又迅速进入高手之列,玩卡丁车在广州圈内也是名列前茅。”
就他而言,运动似乎也不单单是一种休闲。“从高尔夫来说,你可以感觉到作为人,不同于AI的地方,不断挑战自己的弱点,是很大的乐趣所在。”张小龙呈现给外界的总是“少言寡语”,深埋于计算机代码之中的“极客”形象。打球更像他工作之余、孤独内心的“悟道”。
02
一直以来,面对媒体的报道,他总不大认可“极客”两个字。可追溯到二十年前,那个时候的中国还只有“程序员”,没有“产品经理”,“极客“更像是一种共识。
当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正徐徐拉开,“下海潮”风靡中国大地。这位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高材生站在被分配到的的国家电信机关大楼前时只觉“一种窒息从头顶笼罩下来”。
他扔掉“铁饭碗”,毅然南下跑到连垃圾堆都冒着热气的广州,一头扎进象征活力的互联网行业。那是1994年秋天,张小龙24岁。他曾自我调侃,“世间大多数的创造,都源自对自己长相绝望的人。”
三年后,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年“追随我心”的选择并没有错,起码从精神上来讲是这样。张小龙以一己之力写出了此后两年时间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万用户的Foxmail,仿佛是对现状的一种叛逆。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你的付出与回报相差太远时,当你的才能被遏止的时候,你会投入全身心去选择完成一件自己有兴趣的作品。”
可软件本身是免费的,没有商业模式,他没有从中得到多少经济上的好处,日常维护使他精疲力尽。
当时常常与他一起穿梭于羊城街头买盗版碟的“鸿祎教主”建议在Foxmail上加广告,可张小龙死活不愿意。“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嘛。”张小龙回忿。
终究,争论以“沉默”结束。
“优秀而落魄”是当年的张小龙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曾想过将软件卖掉,然后去硅谷做一名程序员,最后还是使用他免费产品的用户用一封封充满鼓励性话语的邮件“挽留”了他。
可商业化困境始终萦绕,张小龙曾一度怀疑自己的商业头脑。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已经运营Foxmail免费邮箱4年的他并不自信地说:“我听说,好像有人会给一款免费软件投钱。”
就在《相约98》响彻中国内地时,刚刚出任金山软件CEO、在中关村叱诧风云的雷军给张小龙发去了一封“收购邀请”的邮件,张小龙“一口价”15万,但后来雷军忙于联想注资一事,又不了了之了。
张小龙就这样成了一名“饿着肚子写程序的极客”,连人民日报都替他“着急”。
2000年3月26日,一篇名为《免费软件饿着肚子挥洒冲动》的时评文章犀利认为:张小龙“只是个‘悲情’角色。
不过,令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没有想到得是,仅一个月后,博大互联网公司买下了当时中国用户量最大、最著名的共享软件Foxmail。
但事情远没有结束,无论用户还是业界同行都对张小龙和他的Foxmail忧心忡忡,“Foxmail显然不会是博大的主业,博大收购Foxmail缘于这款产品的名气和张小龙的能力,而张小龙加盟博大也只是为他的‘作品’能活下来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是的,张小龙一直对产品的商业化保持抗拒,最起码始终保持着一种不妥协的姿态。
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冲击纳斯达克的热潮后,博大走向没落。2005年,腾讯正式签署了收购Foxmail软件及有关知识产权的协议,张小龙和他的20位Foxmail团队成员也一起加入了腾讯公司。
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张志东等都是程序员出身,在当时业已名震江湖,尤其秀气腼腆的“小马哥”更是与张小龙有一种惺惺相惜的宿命式交集。
早在张小龙还单独运营Foxmail时,他就和马化腾有过交流。有一次,张小龙突然收到一位用户的邮件,对方指出了Foxmail一个非常细微、很难察觉的错误,当即引起了张小龙的注意。
这个人说他叫Pony,在经营一个站点。但直到2005年Foxmail被腾讯收购,马化腾请他吃饭,两人才第一次碰面。
03
自此,Foxmail开始了艰难转型,从客户端转变为Web产品,张小龙和他的Foxmail团队则一直驻扎在广州研发部,逐步接手腾讯邮箱业务。QQ邮箱诞生于2003年,到2005年3月广州研发中心成立时,用户尚不足百万。
张小龙推翻了初期QQ邮箱的内核,从仅考虑纯技术方面的实现转为开始注重用户需求,做了很多改善。一年后,随着“换肤功能”推出,QQ邮箱首次达到千万活跃用户。
但QQ邮箱的盈利模式依然模糊不清,更让张小龙感到焦灼的是,邮箱在当时对于大多数的普通网民而言,依然是一个门槛极高的产品。
筹划着从Web工具跳到Web社交类产品,他思考着,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是对孤独者而言最安全、舒适的?
2010年“邮箱漂流瓶”应运而生,这个功能源于他在工科院校时期失败的社交经历——那时因为没有妹子搭理,他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宿舍外的池塘钓虾。
孤独的同理心戳中了很多相同的人,QQ邮箱当年活跃用户一举突破1个亿。张小龙不负众望,带领地处边缘地带的QQmail顺利攀爬上了腾讯内部“七星级产品”的宝座,成为当时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邮箱。
众人欢愉,张小龙的目光又从Web迅速转向了移动互联网,而这一年,后来被称为移动互联网元年。
04
10月19日,一款名为Kik的免费短信聊天通讯软件登录App Store和安卓商店,在短短15天内吸引了100万名使用者。
又是深夜,张小龙思来想去还是给马化腾发去了一封邮件,建议腾讯做一款类似Kik的产品,马化腾回复:马上就做。
在《博客天下》的文章中,时任微信产品总监曾鸣透露,微信在2010年11月20日这一天正式启动。当天,一个六七人的微信产品小组成立。微信,这个多年后扼住无数企业“命运咽喉”的战略级产品,开始急遽生长。
2011年1月21日,微信面世,那个“孤独、文艺的张小龙”一如微信开启页面对蓝色星球、仰望浩瀚宇宙的小人。后来团队有人建议他,这么多年了,要不要再加一个小人,他说不,人很孤独,需要沟通。
张小龙凭借他对产品独一无二的“嗅觉”确保了微信在预定轨道高速前进。腾讯,也由此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诺亚方舟”,占据了当下最重要的流量入口。
“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使微信始终保持着张小龙喜欢的极简主义风格、注重用户体验,对于商业化也有着一种别具一格的“克制”。
“我们发现很多人比我们更着急微信的商业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们确实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它的商业化和用户的价值、用户的体验是并不矛盾的。”直到 2015 年 1 月,微信朋友圈才出现第一条商业广告。
当然,一款极致的产品若可称之“伟大”必有创造历史:2012年推出朋友圈和公众号,前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后者颠覆了内容产业;2013年的微信支付和2014年的微信红包,则改写了国内移动支付的格局。
“老道消息”在撰文中写道:“微信创造了太多神话,以至于此后的几年里,它每发布一个新功能,都会引起业内‘集体狂躁症’,每个人都想抓住流量红利。”
但最近几年,社交红利已尽,微信月活更是跨过了10亿关卡,在连接人与人的层面,微信已经完成使命。
05
就在微信即将迎来5岁生日的2016年底,习惯立于幕后的张小龙首次亮相微信公开课。面对镜头,羞涩的他红了一脸,右手一直紧插在裤兜里。
“好的产品即用完即走”,沉默多年,在那次的演讲中,张小龙提及一种名叫“应用号”的产品形态,语速不快,时间很长,一直以来,这天,都被视作小程序的“启动日”。
2017年1月9日,在“启动日”过去整整一年之后,“应用号”改名“小程序”正式上线,而恰恰十年前的同一天,乔布斯在旧金山莫斯科尼会展中心发布了首款iPhone。这是张小龙向世界产品之神的致敬。
有人说:小程序是公众号的初心。
早在五年前,12年的5月23日,那天,张小龙深夜未眠,一贯低调的他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但显然,当时的微信尚未形成使用闭环,更无法承载起作为入口的整个移动互联网下的应用生态。
站在已经摸爬滚打成长为流量巨头的微信平台之上,小程序从一诞生就金光闪闪,它也被寄望于可以打开微信联结人与物的边界。
按照张小龙最初的规划,小程序是一个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拥有App的部分功能,通过微信或扫码进入并获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限的移动端产品与有限存储空间之间的矛盾。
看上去,小程序是一个“简化版的App”。这本身也符合张小龙的产品哲学,他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极简主义是互联网最好的审美观。
从数据上看,小程序也未失所望。仅一年半时间,各大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入局,小程序市场彻底引爆。截止2018年7月,微信小程序总量达100万,累计用户总数突破6亿,有超150万开发者和5000多个第三方开发平台。
其间有一个关键节点是2017年12月28日,微信改版并推出样板级小游戏“跳一跳”。在半个月后的微信公开课上,这个一向“冷俊”的男人也亲自站台“跳一跳”。
“玩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刚刚出现的是我玩跳一跳的画面,那个不是我最好的水平,因为有点紧张,我最高分曾打到 6000 多分,获得了一个称号叫立地成佛。“上线20天,小游戏累计使用用户数3.1亿,也借此,小程序实现了国民性的存在感普及与“自我救赎”。
是的,一不小心,张小龙变成了佛系。
对很多人来说,运动是生活,产品是工作。可对于张小龙,二者都是生活。
在各种称谓当中,不带色调和各种属性的“张先生“可能还是较为贴切的。
载入体育史册怕也是张先生始料未及的,他只是一个喜欢在自己世界里玩儿到极致的男人。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是能让你早点下班的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