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1张图片

张蕴钰将军在去世前为基地写的藏头诗

Dec.

13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凝聚成绚丽的光芒,照亮了中华民族永不受人欺辱的强国梦想!


作者 | 北洋君

来源 | 北洋之家(bypm2016)



前段时间 在央视《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中, 有一期故事 令台上的嘉宾、台下的观众
数次红了眼眶、落下泪水……



其实,他们的泪水,

为中国一个叫马兰的地方而流;

他们的泪水,

为半个世纪前让中国挺起腰杆的

23位大国脊梁和10万奉献者而流!


今年是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

一说起原子弹的研制,

我们首先就会想到钱三强、邓稼先、郭永怀等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名字,

然而,有一个名字我们却并不熟悉,

他就是中国核试验基地第一任司令员

——张蕴钰!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2张图片


他不懂原子弹,

更不是科学家,

但从1959开始,是他带领着十万大军

挺进了“死亡之海”罗布泊,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

他们生生在一片荒漠里,

建起了一座“马兰城”。


张蕴钰将军指挥了中国首次原子弹、

“两弹结合”和氢弹等

重大国防科研试验,

他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起爆的

最后签字人!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3张图片


在1999年的经典电影

《横空出世》里,

老戏骨李雪健饰演的冯石将军

就是以张蕴钰将军为原型。


80多岁时,

张蕴钰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

我这辈子主要就干了两件事:

一是打了上甘岭,

一是搞了核试验!

而他干的这两件事,

都足以让14亿人记住他的名字,

铭记他的功勋!




NO.1

三上上甘岭

与美军血战到底


1952年初冬的朝鲜,

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

对志愿军守卫的

只有3.7公里的狭小地带,

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这场战役打了整整43天,

岩石被炸成焦土,

山头被削低两米,

美国的军事研究者至今都想不通,

这小小的地方

为什么会打不下来?


这个地方,就是上甘岭,

二战以来最惨烈的战场,

更是中国人的一座精神丰碑!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4张图片


张蕴钰,就是参与这场战役

重要指挥员之一,

那一年,作为志愿军第15军参谋长,

他才只有33岁!


在战役反复争夺的关键阶段,

张蕴钰提出:

为减少伤亡,保存力量,

最好的办法就是转入坑道斗争。

白天钻洞,夜晚打仗,

用小分队袭击阵地的敌人。

这一正确建议

成为上甘岭战役由被动挨打转变为

积极出击的关键一环!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5张图片

时任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左二)与军参谋长张蕴钰(左三)在上甘岭前线指挥所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6张图片

在1952年秋季的上甘岭战役中,坚守在坑道里的战士准备夜间出击(新华社发)


战役打响之前,

美军指挥官范弗里特狂妄地以为,

只要拿出最密集的火力,

以5天时间和200人伤亡,

就能夺取上甘岭!

鏖战43天后,

死伤2.5万的美国人,

在这次所谓的“摊牌行动”中,

被装备落后的中国志愿军打瘫了!


电影《横空出世》上映整整20年后,

冯石将军(原型为张蕴钰)在原子弹爆炸前,

回忆起朝鲜战场的一番话,

再度在网络上刷屏,

将军的话让亿万中国人热血沸腾!


经典影片《横空出世》感人肺腑的片段
在朝鲜战场,我们抓了一个美军俘虏,一个小小的下士,竟敢在我的面前大声喊叫着扔个原子弹让我们尝尝,给我们做个外科手术,气得我逼他用咱们的中国话唱'打败美帝野心狼!'


武器落后,受气啊,我忘不了我们的士兵被凝固汽油弹炸成了火人,他们挣扎着、喊叫着,喊着爹喊着娘。伤员更是可怜啊,没处躲没处藏,就在我的身边,我……救不了,救不了他们。
尽管这样,咱屈服了吗?没有!咱中国人、中国共产党人就从没怕过他美国!


将军的这一番话,
说到了中国人民的痛处: 落后就要挨打! 从上甘岭血战而归的张蕴钰 恐怕比谁都更有体会, 悬在新中国头上的那把核长剑,
随时都要朝着中华民族头上砍下来! 中国人要不被人欺负,
唯一的选择就是 制造出自己的导弹、原子弹!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7张图片

△1953年在朝鲜的张蕴钰将军



NO.2 2万吨支撑不了 6万万人民的中华民族!


1958年9月, 担任驻防大连第三兵团参谋长的张蕴钰, 突然接到了一个 非同寻常的电话!


“张蕴钰同志, 你的工作有变动, 陈赓大将命令你马上来北京!”
接完这个神秘的电话, 41岁的张蕴钰马上出发,
当天晚上他就见到了陈赓大将!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8张图片 △陈赓大将


“用不着兜圈子了, 张蕴钰同志,军委决定在西北 搞原子弹靶场, 由你来指挥这场特殊的战斗!”


原子弹靶场? 国家这是要放原子弹了! 一股火焰从张蕴钰胸中腾起! 1958年,中央全面部署组建 核武器试验基地, 被赋予了重要使命的张蕴钰攥紧了拳头, 周身的血液开始熊熊燃烧! 历史选择了他, 他也选择了历史!


然而,刚上任, 苏联专家留下的建议 就给了张蕴钰一个下马威! “核试验爆心位置 位于敦煌西北140公里处, 靶场的核试验当量为2万吨!”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9张图片


在西去敦煌考察靶场的路上,
张蕴钰看了世界核试验的资料之后 愈发地震惊和不解: 美国都在比基尼岛已经试验了 千万吨TNT当量的氢弹了, 我们中国的核试验场为什么 只能试验2万吨级的原子弹?


张蕴钰不甘心、更不服气, 他在已圈定敦煌试验场区 亲自驾着汽车没日没夜地奔驰着。 雄关大漠,滚滚沙土,
千佛洞,烽火台,鸣沙山,汉长城, 张蕴钰越跑越气: 迎着刮脸的寒风,
他怒气满腔地大声吼叫: “这地方怎么行? 这是要毁了中华文化的宝库啊! “专家讲这里能搞2万吨的试验……” 随行人员刚想解释, 却被张蕴钰的吼声刹往了: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10张图片


“一个拥有上千万吨氢弹核大国的建场专家, 怎么会把一个新型核试验场的 试验当量目标定在2万吨之内? 2万吨和1000万吨 在一架天平的两端永远不会平衡! 你们都记住, 2万吨支撑不了 6万万人民的中华民族!


张蕴钰决定亲自给中央打报告。 在陈赓大将召开的办公会上, 他提出了重新选场的建议: —— “‘死亡之海’罗布泊”!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11张图片


1958年12月, 张蕴钰一行20余人西出玉门关, 组成了一支精干的勘察小分队,
直奔罗布泊。


一望无际的沙漠,
300公里内没有村落…… 风沙刮起来, 人只能猫在车里躲避, 两天过去汽车上的漆竟然都被剥光了!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12张图片


寒冷、风暴、缺水、迷路, 张蕴钰和战士们一起历经 九死一生、千难万险, 面对眼前这块令人望而生畏的“死亡之海”,
张蕴钰却笑了, 这不正是最适合核试验的 “风水宝地”吗?



于是,他们就在这片大漠上 打下了第一根桩,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核武器试验场! 原子弹是一项浩大的国家工程, 有试验区就要有生活区, 在勘察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有溪流经过, 盛开着一株株美丽马兰花的地方, 大家都兴奋不已, 有的人说叫“科学城”, 有人提出叫“原子城”, 张蕴钰将军指着一束束盛开的马兰花说, 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 它竟然能开得这么好, 我们就叫“马兰村”吧。 从此,这西北大漠上, 诞生了一个叫马兰的地方!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13张图片


1959年3月,
国防部、总参谋部正式批准 罗布泊为核试验基地。 作为核基地的司令员, 张蕴钰带领着首批2万人的建设大军, 浩浩荡荡地开进罗布泊, 开始了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 艰难创业之路。

点击观看《张蕴钰将军的儿子讲述父亲寻找核试验基地的故事》



NO.3 一年不搞我等一年 两年不搞我等两年


1959年,张蕴钰率领的 核基地部队进入新疆。


没有连天的号角, 没有金戈铁马的嘶鸣, 整个世界、整个中国, 甚至,就连一路顶着狂风砂砾前行的 每一个战士 也不知道, 这次深入沙漠究竟是干要什么?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14张图片


对于张蕴钰来说, 这项艰苦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当时正值夏天,
戈壁滩气温高达近50摄氏度, 胶鞋底被烫得变了形, 灼热的飞沙走石把人的皮肤烫成紫红色, 成群结队的毒蚊, 能把人咬得浑身肿起来。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15张图片 张蕴钰司令在帐篷外工作


1960年初,马兰核试验基地 大规模建设正式开始。 大批物资、精密仪器和贵重设备 不断从全国各地调运到试验场, 然而,就在张蕴钰信心百倍 为中国放一个“大炮仗”的时候, 中国遭遇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原子弹研究面临“下马”的危险,
甚至有上级机关的干部来到马兰说: “原子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造出来, 基地部队可以去种地、放羊, 等国家经济好转了再搞建设。”



张蕴钰一听,当场发飙: “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这里等。
一年不搞我等一年, 两年不搞我等两年, 他们走他们的,我干我的, 中国,总要有原子弹!”


之后,基地进入最艰苦的时期。 编制缩减,很多干部被调走, 车辆和供应也严重缩减, 张蕴钰跟官兵们一起, 往返20多公里, 把口粮一袋一袋往回扛。 比吃不饱更难受的是没有水, 他们甚至用带着半碗黄沙的水蒸馒头。 很多人因营养不良生病, 烂嘴烂舌流鼻血, 夜盲症像瘟疫一样流行。


终于熬到1962年, 基地的建设工作才重新走入正轨。 在全世界最艰苦的死亡之海, 在新中国经济最困难几年时间里, 张蕴钰,这个三上上甘岭 与美军血战的铁血汉子, 硬生生带领着几万官兵 在罗布泊奋战不息, 创造了一个只有中国人 才能干成的奇迹:




从1962 年到1963 年, 他们修筑公路540 多公里, 他们建起基地机关办公大楼、宿舍、 学校、自来水厂、电厂等建筑设施, 他们打成14 眼水井, 甚至,他们还建成一座 88万平方米的简易机场。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16张图片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17张图片 上图马兰基地生活区,下图核试验场区的营帐


短短几年时间, 一座马兰城 在“死亡之海”拔地而起!




NO.4 如果原子弹提前爆了, 那我们就来个太空葬!


1963年3、4月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爆心位置确定, 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落在张蕴钰肩上, 进行爆心铁塔的设计和建设。


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 铁塔只有30多米高, 而罗布泊的这座铁塔设计为102米高, 当时中国还没有一座百米以上的铁塔, 难度可想而知!



这座百米铁塔的诞生, 凝聚着许多无名英雄的心血。 1964年6月26日, 在机械化水平很低的情况下, 年轻的士兵们 用锹、镐等极其原始的工具, 让百米铁塔在爆心点拔地而起。


几十年后, 回忆这段难忘的时光, 80多岁的张蕴钰眼角闪烁着泪光: 冒着沙漠的狂风和炙热, 他们在上百米的高空作业, 可在那个时候, 也就只多给了他们四个馒头……



作为戈壁滩上最高大、最耀眼的目标, 张蕴钰望着这座高塔, 他心里愈发开始紧张, 他知道,离“原子弹”引爆的 那一天不远了!


1964年9月, 一列安保级别空前的专列, 从青海金银滩221厂驶出, 车上装着的, 是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配装部件!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18张图片 原子弹被运往铁塔


很快,在距离铁塔约150米远的地下室里,
专家们完成了原子弹的装配, 试验进入最后的待命阶段。
张蕴钰预感到, 伟大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


10月15日12点30分, 周恩来批示: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定在16日15时。 核爆倒计时开始了。


10月15日晚20点, 原子弹成功吊上102米塔顶, 16日早7点,距离爆炸还有8个小时, 张蕴钰带着启动引爆台的钥匙, 随着插接雷管的六名同志, 坐着吊篮上到了铁塔上的爆室—— 给原子弹插接雷管! 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 很有可能原子弹不受控制, 当场爆炸!


几十年后, 回忆起这紧张万分的时刻, 80多岁的张蕴钰将军说: 当时,我们都是盼着原子弹能爆炸成功, 如果当时真的提前爆了, 那也是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那我们就来个太空葬!



他说完 太空葬 三个字, 不禁爽朗地大笑起来, 记者问:您是司令,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老将军这样回答: 因为我们是军人,我们是领导, 我们必须和他们在一起!


雷管安装完成后, 张蕴钰最后签了字。 他是最后撤离爆心的人!


公元1964年10月16日15时,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 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



爆炸瞬间强光闪亮、天地轰鸣, 蘑菇云腾空7000米, 当巨大火球映入张蕴钰的眼帘时, 防护墨镜后的双眼涌出了 两行积蓄已久的热泪。


那一刻,他看到了, 中国人已经亲手斩断了美苏悬在 六万万同胞头颅之上的那把核长剑; 那一刻,他确信不疑, 再也不会随便一个小小的外国士兵, 都敢拿原子弹威胁一个民族了; 那一刻,他更坚信, 这世上,就没有中国人干不成的事业
张蕴钰,这位曾在上甘岭 狠狠扼住美军喉咙的共和国将军, 再一次,扼住了美苏 对中国的核威胁!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19张图片 然而,这一声巨响的背后, 却不只是10万人的 牺牲和奉献!



NO.5 马兰人对得起国家 却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在张蕴钰带领部队
进驻罗布泊的两三年后, 许许多多家庭也搬到了 身处一片荒漠中的马兰!


在央视《故事里的中国》舞台上,
张蕴钰的儿子张旅天
回忆那段往事仍忍不住眼圈通红。


那是1961年, 从内地来的家属们刚在马兰基地下车, 一片黑沙尘暴就过来了, 新疆的沙尘暴风力很大, 一个孩子被黄沙刮走了, 战士们整整追了两公里 才把这个孩子追了回来。 母亲紧紧抱住已经完全变成 “土人”的孩子再不肯松手,
孩子哭着问妈妈: 我们为什么要来这个鬼地方, 妈妈一边给孩子掸着土, 一边柔声地说: 因为你爸爸在这儿!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20张图片
“爸爸为什么要在这儿?” “爸爸在这儿干嘛?” 这样的问题 困扰着在马兰长大的孩子很多年, 直到1964年的那声巨响, 他们才终于明白, 爸爸的事业在这里, 爸爸的事业更是国家的事业! 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马兰人依然过着荒凉落后的生活, 尽管他们从事的是国家最尖端的事业


一年夏天,因为一场大雨,
一个养鱼池蓄了很多水, 这个坑终于可以游泳了。 从没有游过泳的孩子们跳了进去, 尽情地玩耍, 到晚上吃完饭的时候, 还有一个孩子没有回家, 等找到他时, 他被只有一米来深的水给淹死了。 他的母亲已经哭得没有眼泪了, 就用沙哑的声音在那儿喊,
孩子,你想吃饼干我给你买, 你想看动物园,我带你去内地看动物园, 你还想要什么玩具?妈妈都给你。 那一天, 整个马兰的饼干,卖光了。 所有小孩子可以玩的东西,卖光了, 马兰人对得起国家, 却对不住自己的孩子。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21张图片 生活在马兰的孩子


在他们的童年岁月里,
虽然是与黄沙相伴, 却一直与中国的核试验紧紧连在一起, 第一次“两弹结合”、 第一颗氢弹和多次空爆、 地下空洞核试验的成功……


NO.6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22张图片

程开甲(左)张蕴钰(右)


这是一张有故事的合影, 合影中有中国的两位核司令, 一位是核试验基地司令张蕴钰, 一位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 最多的“核司令”程开甲!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

永远都不会忘记,

在“吃窝窝头搞原子弹”的艰苦岁月里,

张蕴钰曾给了自己和所有科研工作者,

多么大的尊重、

多么大的支持。


1976年地下核爆炸试验前的讨论会上,

坑道临近出口处的宽度

成了争执的焦点。

程开甲认为出口过宽,

如果不进行封堵就有泄漏的危险。

当时,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这时候,张蕴钰站了出来,

坚决地说:

“这个问题,听老程的。”


1998年,程开甲去探望张蕴钰。

两位“核司令”都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

然而,回忆起22年前张蕴钰说的

那简单却充满力量的八个字,

程开甲默默流下了眼泪。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23张图片


2008年,91岁的张蕴钰住进了医院。 他惦记着这一年是 马兰基地创建50周年, 他几次对儿子说: 真想再回去看看! 在那里,他曾和所有人一起, 在艰难的激情岁月里, 干着惊天动地的事, 也做着隐姓埋名的人。 马兰,是一生他最惦念的地方!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24张图片 张蕴钰将军在去世前为基地写的藏头诗


生命的最后时刻, 张蕴钰又一次陷入昏迷, 嘴里喃喃地说着: “三百万,三百万吨啊!”


张旅天听到父亲最后说出的 三百万吨, 不禁流下了泪水, 这是我国氢弹试验时的当量……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25张图片 2008年8月29日, 这位一生只干了“两件事”的老将军 走完了他91岁的人生路, 他的骨灰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 ——马兰!


今天,长眠在马兰烈士陵园的
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有开国将军、 而更多的, 是普通的士兵和科技工作者。



为了能让中国人挺直脊梁,
太多人选择了默默无闻, 选择了牺牲和奉献!


忘不了,邓稼先临终对妻子说的话: “要是有来世, 我还是选择中国, 选择核武器事业, 选择你!”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26张图片


忘不了,郭永怀 在飞机失事前的一刹那, 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 选择用自己身体保护 热核导弹试验数据的绝密文件!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27张图片
忘不了,王淦昌, 离家28年,改名为王京。 一年除夕夜, 他与邓稼先在帐篷里相互敬酒, 邓稼先对他说: “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 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 说完,两个人抱头痛哭……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28张图片

忘不了,于敏,

这位没留过洋的国产土专家, 在共和国最艰难的岁月, 硬是在一张白纸上 书写了中国人用世界最快速度 独立研制出氢弹的神话!

他说: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

也绝不能受旁人欺负!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29张图片
忘不了,年逾百岁的程开甲, 这位领导了中国核试验的“核司令”, 曾哽咽到不能自已,激动地说: 我就知道, 我们国家 有这一天能够这样子的!


忘不了,林俊德, 这位参加过中国全部核试验的将军, 在生命只剩下不到10小时的时候, 仍以一位的战士姿态, 做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_第30张图片


看到他们, 仿佛时空又穿越回60年前! “你愿意一辈子做隐姓埋名的人吗?” 随着一声一声的愿意, 10万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从至亲至爱的人身边消失, 但是多年以后共和国 却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了世界。 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 凝聚成绚丽的光芒, 照亮了中华民族 永不受人欺辱的强国梦想!


他们,已经做了
能为自己的祖国和民族 所能做到的一切! 而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就是讲述他们的故事, 传播他们的精神, 愿世人记住他们的名字, 铭记他们的功勋!


(点击观看视频)


本文参考文献:

1.央视一套《故事里的中国》节目
2.百年纪念——纪念父亲张蕴钰将军诞辰100周年;


— THE END —


本文选自北洋之家(ID:bypm2016),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那个智商超高,帅气爱笑,能抵5个师的人,离开我们10年了

保护饶毅

李子柒:被故宫翻牌,在海外爆红,这个生活在农村的网红怎么这么牛

做一个能扛事的成年人

21张朋友圈暖心照片曝光:谢谢你,温暖了我的2019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只为中国干了“两件事”,名字鲜为人知,却值得14亿人鞠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