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 必渡他人

 有朋友在朋友圈说着自己的苦闷和困惑,作为团队领导,为下属同事们忧白了头,操碎了心,可是却不见得能收获每一个人的感激。

文字用奇葩说的“管好自己 但行好事 不渡他人”结了尾。总觉得这话是一种克制,同时也泛着对这个世界小小的失望。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本着被认可的初心,我们做乖小孩,好员工,好公民。我们想着只要我是“好”的,世界也一定会回馈我们以“好”吧。

哪有那么简单。一个特别类似的说法是“为什么我们每天精进学习却无法收获成功?因为精进是自我教育和心理学的范畴,而成功和财富则是社会学的范畴。更好可以提高概率,却不能保证成功的必然。”也就是说,行好事做好人,可以从概率上提升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因为可能渡了人,但却不是必然结果。

想想那个不想过马路的老奶奶吧,我们眼里心中的好,却不一定是别人所想所求。

 这一点,是我在成为妈妈后,教育俩宝的过程中愈加深刻的体会到的。我眼中的“为你好”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甚至可能不是孩子需要的),对于这个孩子的好,对另一个可能是妥妥的不好。

 那为什么还要说“但行好事,必渡他人”呢?因为,那个不想过马路的奶奶也许得再费点时间走过去,但路旁的别的孩子会看到学到帮助他人的榜样,行走的失意的路人会感受到某种温情,重燃生活的希望。

 行好事,必能渡人,第一个是我们自己。

行好事,终将渡人,只是不一定在当下,不一定是我们指定的那个人。

不将渡他人(被认可/被感激)作为行好事的动机与考评标准,我们应该可以收获更多世俗的开心与欢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但行好事 必渡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