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州,始于越秀。越秀是千年广州古城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在这里生活、探索、奋斗、创造的人们,书写着广州越秀这片土地的故事。
他们或在旧城根和老街巷中出生成长,或在传统艺术和工艺中传承坚守,或在创意园和科技园中探索创新,或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逐梦前行……在各行各业中引领开拓的人们,展现了越秀区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特色成就,他们的气质,正是这片土地可感的温度。
“壹号见·见人见智”, 广州越秀区政务微平台“广州越秀发布”携手《南方人物周刊》,一起寻访广州越秀的精彩人物故事,感受“領秀”们独特的风采和温度。
著名画家金城,本名邵迟,《漫友》文化品牌、中国动漫金龙奖和JC动漫馆的创办者,被誉为“中国动漫出版第一人”。系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
年纪越往上走,金城越喜欢丰子恺的漫画。在二十多岁时,他会觉得太简单,更偏向刘继卣等画工精良的连环画家。画了几十年才知道,画画不一定要形式感强,关键要看内容。简约的几笔能够充分表达内容,对一个画画的人而言是很强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修炼。越看丰子恺的画,他越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不会达到”。
他最爱的动漫角色是龙猫,自己创办的JC动漫馆中甚至有一面龙猫墙。在金城看来,《龙猫》超脱生活,想象力天马行空,“连尘埃都可以有生命”。想象力深处是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宫崎骏总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东西,也从来不忘记对人性善良、脆弱、喜悦、悲伤的刻画,这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了脚踏实地的根基。这样的作品极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JC动漫馆内龙猫的手稿
从事了近四十年与漫画相关的工作,从一名画家变为《漫友》杂志社社长,再到离开经营岗位钻研学术,金城越来越感知到国漫与日本、欧美漫画的距离,但他也欣喜,国漫的环境正在逐渐变好。他相信,中国出一个宫崎骏这样的大师,“只是时间问题。”
连环画的好日子
◇◆◇
金城成长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中国连环画最兴旺的时期。连环画报一期可以发行160万册,单行本轻轻松松上百万。陪伴金城长大的是赵宏本和钱笑呆的《三打白骨精》、王弘力的《十五贯》……他迅速爱上连环画,从临摹开始,见人就画速写,车站也画、火车站也画。渐渐开始投稿,《人民日报》编辑的退稿信他至今还留着。对画画的热情让他放弃了高考,一心想成为专职画家。
1983年,他因创作《明姑娘》受到关注,迅速成为万元户。这是他早期最得意的作品,改编自航鹰的同名小说,讲述先天失明的盲人姑娘叶明明帮助后天失明的大学生赵灿勇敢面对困难的故事。金城正处于创作的最佳状态,先后画了三遍才出版。读者蜂拥而来,涌入他的家乡黑龙江望奎县向他学画。他因此创办了一家“萌芽艺术学校”。
然而连环画的好日子即将画上一个句点。1985年,连环画产业迅速衰落。金城分析,连环画的兴起是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文化需求极其迫切,而相应的文化消费并没有跟上。连环画价格便宜,一本一分钱就能租到。但随着连环画市场日渐蓬勃,发行蔚然成风,连工业、农业出版社也争先出版连环画,题材雷同、画面粗糙、供大于求,加上电视等娱乐消费受众变广,连环画市场急剧萎缩。华三川、王弘力等连环画名家都被迫转行去画国画。金城也不得不中断创作,南下珠三角求职,成为《珠海特区报》的美编。
1986年,由香港黄玉郎创办的玉郎机构成为香港第一家上市的漫画公司,重燃了金城心里的连环画梦。这一时期,国外漫画大量进入中国。欧洲的《丁丁历险记》《蓝精灵》;美国的《加菲猫》《猫和老鼠》;日本的《圣斗士星矢》《城市猎人》《美少女战士》等涌入中国,这些漫画广受欢迎,成为一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金城感觉到社会对漫画的渴求,1997年,经历了两次创业失败的他开始第三次创业,创办《漫友》杂志。
“国漫正在变好”
◇◆◇
当时漫画仍处于地下市场,盗版横行,国漫亦多是模仿日本、欧美画风的作品,媒体和舆论生态对漫画的态度都不正面,甚至视之为糟粕。金城提出“动漫”的概念,“让漫画搭上动画这班车,他们确实是同一个体系,国外也认同,日本、欧美也通过漫画-动画形成了产业模式。所以我们提出后很快被同行、社会、媒体接受了。到了2006年,国家级的政府文件也开始用动漫这个词。”
在为漫画“正名”的同时,金城还着力原创漫画的开发。“当时年轻人都不知道漫画可以成为一种职业。”他曾去北京拜访还未成名的本杰明和聂峻。他们住在地下室里,推开好几层大铁门往里走,黑黑的小房间散落着稿纸、烟灰和泡面盒,空气中弥漫着泡面的味道。只有几盏台灯亮着,下面是年轻人在画画。金城邀请他们一起做漫画时,他们两眼迷茫,面面相觑,觉得不可思议,“啊,不可能吧。”
《漫友》挖掘了一批青年漫画家,创办主打文学的杂志《新蕾》,将插画、绘本、青春文学融合到一起,逐渐吸纳了许多优秀作者,如落落、血亮等。这样的设计赢得了很多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金城的经营能力与专业眼光在《漫友》的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来。他看重一部十年前出版过的作品《乌龙院》,找到作者敖幼祥,将两百多本《乌龙院》的版权全部签下。售卖时,将封面做成大红色,摆在书报摊红彤彤一片。《漫友》版《乌龙院》2003年元旦正式出版,连续10年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漫画系列。同时,他培养了本土作者朱斌,创造了《爆笑校园》系列,也大获成功。
在金城的筹谋下,中国动漫金龙奖于2004年开始举办,至今已14年,在业内有“华语动漫奥斯卡”之称。金城设立这个奖是希望能将有潜质的新人挖掘出来。夏达、本杰明、阮筠庭、姚非拉、陈安妮、猪乐桃、寂地、客心、丁冰、SHEL、王小洋、于彦舒、韩露、朱斌、十九番等数十位漫画家都是“漫友文化”通过金龙奖等方式发掘出来的。
经过了与国漫同仁数十年的努力,金城觉得现在国漫的境况大胜从前。2015年,在世界最大的漫画节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上,“中国馆”广受欢迎,而广州正是“中国馆”的承办方,“JC动漫”是总策展人,国漫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国际视野。
2015年,金城建成了国内第一家私人动漫博物馆——JC动漫博物馆。博物馆可免费参观,但需要预约。近年来,金城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漫画家手稿。随着电脑画图越来越普及,手绘渐渐疏离。“但手绘作品是人们记忆的标识,有温度有情感,也能唤起人们成长的记忆,呈现出的艺术感和效果也更加明显。我专门建这个地方,调节灯光温度湿度,一方面是做一个保存,一方面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够鼓励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提起笔来创作。”
JC动漫馆收藏
超越集英社
◇◆◇
人物周刊:您坚信中国也会出现宫崎骏那样的大师吗?
金城:还是个时间的问题,60年代《大闹天宫》出来的时候,从造型设计到整个剧情到动画制作都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上个月我还去上海拜访了《大闹天宫》的动画总设计严定宪老师,再欣赏这个片子的时候,我觉得中国的动画在那个时候相当具有国际眼光,包括后来上海美影厂的一系列动画短片,《山水情》、《牧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等,这些都在国际上得了很多奖,尤其是水墨动画《山水情》,它是中国动画在世界上得奖最多的一部作品。这些作品在今天看来都是经典,我们仍然没有超越。为什么上海美影厂在那个时代能够拿出那样的作品?为什么现在缺少这样的创作?
那个时候的创作完全是为了表达真实的梦想,创作没有考虑到成本的因素,也没有考虑到卖多少钱。只要是不满意,就反反复复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金城的水墨作品(左)
人物周刊:创业至今,您还怀有激情和梦想吗?
金城:漫友文化20年,如果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那我应该走不到这一步。正因为有一种情怀,有一种情结,有一种梦想。我觉得有这种判断力,坚定地做一件事的梦想,胜过在市场上能够捞多少钱。正是因为这样,市场也给了一个积极的回报。读者不是傻瓜,他能够收到你努力的信息。
《漫友》发展的时候,刚好是一个中国民营出版开始繁荣、整个出版业都非常活跃的时期。我当时的梦想,是觉得在中国做漫画肯定完全可以超越日本的讲谈社和集英社,能够超越他们这种庞大的出版体系。我的目标就是要超越日本动漫,当然不是说把人家打败,这是两回事,日本有日本的好,但是日本的东西它始终还是基于日本的市场,那我是要做基于我们中国市场的好东西,外国人没法企及的方面,我们把它做到。
越秀有动漫的土壤
◇◆◇
人物周刊:不仅漫友文化,奥飞动漫、原创动力、咏声动漫等这些动漫企业都发源于越秀区,您觉得是什么样的优势和土壤吸引这些动漫企业落户在这里?
金城:不止这些企业,也有很多漫画家在越秀设立工作室。越秀区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老城区,文化延绵了几千年,确实能给予动漫创作灵感。我始终感觉到,作为动画漫画的机构,年轻人、创意人士集聚在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的区域,好像会有更多的灵感。再加上产业政策,越秀区更加实在一点,能够给企业和个人更多的支持,让我们有一种归属感。
人物周刊:对未来越秀区的文创产业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金城:我觉得要跟旅游结合,我们的传统文化要和旅游景区结合。现在游客在广州买不到他们觉得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我们有这么多创意实体,有这么多公司和漫画家,这方面可以努力一番,作品的挖掘结合文化与旅游,这是非常庞大的市场。比如说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它都能带来人们去日本某地旅游的热潮。我也去过日本的鸟取县,它的机场就叫鬼太郎机场,也开发了青山刚昌的纪念馆和鬼太郎的动漫馆,每年都带来巨大的产值。
JC动漫馆
人物周刊:具体到广州,它可能结合的形式是怎样的?
金城:如果未来广州有更多像JC动漫馆这样的地方,我们可以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打造联合起来,把传统文化动画片、漫画作品和当下人们的阅读兴趣相结合,创造一点新的作品。在越秀区这边,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动漫集聚的氛围,已经有了这么一个基础。这一定是我们的优势,哪里也比不了。
了解JC动漫馆相关信息及预约参观方式
可关注JC动漫馆公众号(jc-comic)
版权声明
专栏图文版权归“广州越秀发布”和《南方人物周刊》共同所有
如需转载,请与“广州越秀发布”联系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微信公号
文 / 本刊记者 瓯江 实习记者 薛秦骞
摄影 / 大食
感谢何钻莹在采访中提供帮助
编辑 / 陈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