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盐官 | 枕江而眠的人文小镇

海宁盐官 | 枕江而眠的人文小镇_第1张图片
图文 | 青青

盐官,古称海宁,今属浙江嘉兴海宁市,是钱塘江潮的最佳观赏胜地。古往今来,盐官潮水浸润了多少文人雅士的诗篇,更是多少云游客跋山涉水奔赴的终点。

我对盐官的钟情,却并非缘于那名动四方的潮水,而是独爱它名字中的一分古意。

两千年前,西汉置司盐之官于此,地以官名。钟灵毓秀的盐官,用滚滚钱江水蕴育了厚重隽永的文化之魂,是一座实至名归的人文小镇。

1

三月,从苏州自驾前往盐官古镇,路过海宁市中心时稍作停留,参观了徐志摩旧居。

十几岁的少年时,志摩的诗伴我成长。五四时期兴起的新诗曾令我着迷。喜欢那种略显生涩的韵脚,刻意中带着对白话文学勇往无畏的探索。

海宁现存的志摩故居,是徐志摩和陆小曼新婚后的居所,一幢中西合璧的小洋楼里,存储了许多浪漫回忆。那是一段“浓得化不开”的甜美日子,志摩在此写下了蜜月日记《眉轩琐语》。

因为深爱此宅,他将其称为“香巢”。在陆小曼房间的墙壁上,还挂着“眉轩”的题字。旧居的一楼,现为徐志摩主题展,生平事迹历历在目。“毕生行径都是诗”,是他短暂而绚烂的一生,最好的注脚。

他说——

我这生转上文学的路径是极兀突的一件事;我的出发是单独的,我的旅程是寂寞的,我的前途是蒙昧的。

他来到这世间,惊鸿一现,又翩然别离。也不过是一场偶然。

海宁盐官 | 枕江而眠的人文小镇_第2张图片
徐志摩旧居

2

告别志摩,便心无旁骛,直向钱塘江畔的古镇而去。

第一次听闻“钱塘”二字,是在柳永的《望海潮》中。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我曾以为,钱塘江大概是属于市井的热闹喧嚣之地,所以未曾有过特殊的向往。

而当我真正目睹它的风采时,心中竟感叹了无数次——这是我见过最美的江流。

也许有人觉得,用“美”来形容一条以浪潮闻名的大江,似乎并不合适。

但这是真的。

海宁盐官 | 枕江而眠的人文小镇_第3张图片
钱江清晨

无风无浪的钱塘江,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碎钻般的粼粼微光。江水温柔而洁净,我想,如果江中有神灵,应是一位风姿绰约、出尘绝伦的仙子,兀自美丽,不与世人言说。

在盐官小住的两日皆非潮期。无缘亲见潮起潮落的澎湃,却也没有太多遗憾。钱江自有沉静之美,值得我倾心相惜。信步江边,看初生的朝霞和落日的余晖,为江水披上了绝美衣衫。此般美景入眼而来,夫复何求。

江边有一处雕塑群,是志摩携友人观潮的记录。仔细看去,会发现一段风流蕴藉的故事。雕塑中有一男一女相依而立,竟是胡适与曹诚英。这一对相爱入骨却无奈分离的恋人,缠绵悱恻的故事至今仍教人几度唏嘘。胡适的悍妻若是看到了这座雕像,想必会生出砸烂它的冲动。

往事如烟?并不如烟。因为,总会有人将其铭记,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海宁盐官 | 枕江而眠的人文小镇_第4张图片
徐志摩与友人观潮雕塑

3

盐官镇上另一个不可错过的去处,便是金庸书院了。

你或许没有读过志摩的诗,但一定看过金庸笔下的故事。那一部部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影视作品,至今仍被再三翻拍、热议。

我的老师曾说,所谓经典,就是在经年累月的重复解读中得以形成。所以,无论是哪一个版本,无论你爱憎与否,都是金庸经典存在的证明和必要组成部分。

金庸书院,始建于2008年,以清代经学大师阮元在盐官创办的安澜书院为原型。书院展示了金庸的生平成就,收藏其历年著作与相关研究资料,亦是金庸归乡讲学和传播武侠文化的场所。

书院按照中国古典园林风格设计营建,雅致舒朗,落落大方。无论是主入口的甬道壁画,还是书剑堂、藏书楼、忘云亭……各有深意,各有千秋。

海宁盐官 | 枕江而眠的人文小镇_第5张图片
金庸书院 内景

书院最引人注目的空间,是一进门便能看到的“侠影寻踪——金庸先生的人生片段掠影”主题展。展览用简单而妙趣横生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金庸的生平和创作成就。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让人不禁想要将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重新读过。

然而,整个书院最令我叹服之处,既非园林之美,也非展览之趣,而是金庸先生的人脉之广。

“金庸书院”的匾额,出自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之手;“藏书楼”三字,则是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先生的手笔。其余各处题字,也都出自两岸文化名人与政要。

作为一个文学专业的学生,我无法形容当时的激动情绪。大概就如现在的小朋友们见到自己的爱豆签名那般欢欣雀跃。

金庸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名誉院长,能趁先生健在时去浙大文院读书一直是我的心愿。我曾为之努力过两次,一次高考,一次考研,遗憾都未能成功。此次盐官之行,就算是对年少梦想的一种补偿吧。

海宁盐官 | 枕江而眠的人文小镇_第6张图片
金庸书院 特展

4

与金庸书院的大气开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大师的故居。这座素简朴实的宅院,是我来盐官最重要的目的地。

王国维,字静安,近现代之交享誉国际的著名学者,也是中国最后的“帝师”。他的学术成就和传奇一生,让他的故居担得起“瞻仰”二字。

先生所居偏远,从盐官景区沿公路步行良久,见一条杂芜丛生的小路,路口处的电线杆上挂一个简陋的牌子——“王国维故居”。牌上的箭头指示了方向,继续向前走,那一幢白色的建筑便是故居所在。

看起来,真不像一处供人观光的“景点”。

虽然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院落极符合静安先生的作风——不交权贵,不慕荣华,深居简出,钻研学问于无穷。若泉下有知,他定不会愿意见到自己的居所门庭若市。

走进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先生的雕像,后方墙上书: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

越是伟大的人,他的身份定义就越简洁。寥寥数语,可鉴风云。

五十岁那年,先生投水而死。人生三境界,想必已然看透,再无眷恋了。

在小屋内回顾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若欲总结,则没什么言语能比陈寅恪所题的碑铭更为贴切——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海宁盐官 | 枕江而眠的人文小镇_第7张图片
王国维故居

近两年,因妹妹在海宁工作,我便常说要去海宁旅行。很多人不解,海宁有什么好玩的?你要去买皮草吗?诚然,如今的海宁,最著名的当属皮革制衣行业。海宁皮革城,甚至比盐官潮的名声更大。

术业有专攻,我有幸了解属于海宁的文化瑰宝。而我有时又是迷信的,会相信一个地方若以富庶文明,应是有祖先的福泽护佑。吴越之地,古来多望族。家风传承,宗祠绵延,方得才人辈出,与日月争辉。

不忘传统,才能不失初心。守护文化,才能让一座城,拥有自成一脉的灵魂。

海宁盐官,期许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宁盐官 | 枕江而眠的人文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