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明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他的民生主义中闪烁着中国较早的混合所有制理念。
明年的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在“习马会”刚刚结束之际,中国内地宣布隆重纪念孙中山诞辰,无疑是为两岸和平友好助力。
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见,双方都称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此次会面也是两岸领导人时隔66年来首次正式会面。正如孙中山是两岸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内地也将在隆重缅怀这位“国父”。
浓缩孙中山毕生革命事业的,是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其中民生主义集中体现了他的经济思想。
有人总结,孙中山的民生主义采用欧洲“妥协家”与“和平派”的温和社会主义方法,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中道,主张中国经济发展走一条自由市场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第三条道路”,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公私混合经济模式。 其民生主义经济模式的两大基本方针,为“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其中不少有关混合所有制、土地改革的经济主张仍为今天所适用。
1905年孙中山为《民报》撰写发刊词,阐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浪漫的土地国有之路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政策,就是由政府对土地按照地价收税和收买。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针对地主集中的大片土地,先让地主自报地价,国家按价抽税,必要时照价收买。随后国家发展、土地增值,地主自报的原价仍归地主,上涨的那部分地价收归公有。这样便可实行土地国有,并把全国的土地税和“增价归公”的钱用于公共福利事业,使全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因为孙中山认为,地价上涨是工商业进步和社会改良的结果,这种进步和改良是众人的力量经营而成的,所以由此涨高的土地增值收益,应该归之大众所有和共享。
同时对农民“耕者有其田”。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欲达到目的,必须解决农民问题。 而农民的生存依赖于土地,只有实行“耕者有其田”,才是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解决。
按照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袁达松的论著解释称,这样做一是,土地所有制实行双轨制,即国有化、私有化并存,对地主过多占有的土地,不予没收,而采用互惠互利的办法处置;二是,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一旦成交,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归于新主;三是,地价需经专门审定核实,分等划价,此价具有法津公证的性质。
袁达松称,这些对土地确权、可流转土地进入市场、土地使用权转让等都有指导意义。
历史学家晓黑在其论文中指出,国民政府在退败台湾后,也一直主张并实行“平均地权”。在台湾,整个土地再分配过程通过政府向地主赎买,再转卖给农民的和平方式解决了。1950年到1955年,22%的农业资本流向非农业部门,有效地促进了台湾工商业的发展。
节制资本 中华大地上原始的混合所有制模式
“节制私人资本”实际是要求国家以政权的力量参与经济活动,干预私人资本的生产和分配。他认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分化,所以社会主义运动应运而生,而这一切是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导致的,所以提出了“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主张。
经济学家分析,这体现了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所有制模式设计。袁达松也指出,孙中山对国有国营经济寄予厚望,但在中国“通通是贫”的条件下,决不能采用单一的公有制模式;具有竞争性的私人资本企业,往往比官办事业要“省时省费”,有更高的活力和效率,所以鼓励私人资本与国有经济并存。
可以说,孙中山中国的宏观调控设计了一个公私并存的混合所有制模式。
还有解释称,孙中山认为中国的工业化不可避免,但中国的工业化不能循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由工业化发达而酿成社会问题后再行社会革命,而应在工业化起始阶段就同步实行社会改良,预防社会问题和社会革命的发生。
另外,针对“反对帝国主义”,孙中山坚信,国际贸易关系就其本质来讲并不具有剥削性质,只要实现政治平等,经济剥削就变得不可能。所以孙中山在政治上对帝国主义的反对,并没有扩展到经济上的闭关主义。
言读孙中山的经济治国理念
“实业未革命以前,人皆泰(奉)斯密亚丹之说为圭臬,一致主张自由竞争。及机器既出,犹仍旧法演进,其结果卒酿成社会上贫富激战之害”。
即欧洲崇拜的自由竞争和工业化,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分化,所以主张摒弃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限制私人生产的发展规模。
“盖凡百事业,公办不如私办之省时省费。私人之经营,往往并日兼程,冕之不足,继之以夜;官之经营,则往往刻时计日,六时办事,至七时则以为劳,一日可完,分作两日,而犹不足。故往往一种事业,有官办之十年不成,私办之五年可就者”。
即私人资本有着更大的主动性,更高的活力和效率,私人资本与国有经济并存,会形成竞争的大环境。
即节制资本同时,还给予私人资本活动、发展便利条件。
“予之计划,首先注重于铁路、道路之建设,运河、水道之修治,商港、市街之建设。盖此皆为实业之利器,非先有此种交通、运输、屯集之利器,虽全其(具)发展实业之要素,而亦无有发展也。”
即将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比喻为“利器”,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缅怀孙中山。
来源:腾讯财经综合
觉得不错,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并点赞鼓励↓↓↓
关注财经大事件、大人物、大趋势
中国用户量最大的互联网财经媒体!
腾讯财经 | 帮你发现聪明钱!
多档精品原创栏目:
棱镜 | 抉择 | Miss Money | 智图派 | 资本论
新朋友点击本文标题下方“腾讯财经”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