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三20151130

        学记三:体制内,学习不是非此即彼的争执

     培训期间,除了听教授讲课,参观学校,还多了些思考与资料自拓展学习,这就是旅行或外出培训的优势了。

    学习同时,却感到了深深地压力和焦虑。压力来自责任,焦虑来自安全,小学啊,很累!中学啊,更累!现实如此,体制如此!专家教授忙着提自己的观点,先行者忙着做实验。分属团队忙着宣传各派观点,夸大实验效果.........大多数教育者在干嘛,找不着北或喊累呗!因为人最累的不是身体而是思想。(说得略有夸张,其实大部分还在勇敢承受,可是因为被动,所以疲惫)。

     仅一个学习是否快乐为例,至少目前有三家之争:

     一是学习必须是快乐的。

     《父母必读》引用亦舒随笔:学习是一个十分愉快的过程。一个人懂得越多,越能自处,维持静态、优质的生活。........小提琴家艾萨.史顿说过:我们学习音乐不是为着要做音乐家,而是在学习文化。

     二是凭什么教育一定要是快乐的。

     钱文忠《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还有《真实的美国中小学教育到底有多苦,你根本无法想象》等文,都在述说着不快乐的观点。

     三是融合说。这个大家都懂,经过思辩,我们往往还是认为“中庸”最科学,来吧,都有道理,且行且思,且行且辩。

    我所说的不是三个观点孰优孰劣,为争论添砖加瓦。而是现在争得太烦。有了自媒体,争执更是如鱼得水,影响越来越越广,争得发酵、争得浮躁。这样争了好多年,让我们的孩子怎么想,怎么办?

    孩子毕竟是孩子,因为年轻,他们很少选择“融合”,基本是非此即彼的二选一。

   矛盾的是,学习是不是快乐的争执,并不决定孩子们的未来走向。体制内,无论学习是何种状态,都是必须选拔,而选拔就有条件,人又多,不管何种评价,必须要争。其中:有这样一群,高考比他省少100多分的分数线;众多的大学资源;家门口就可以赶考,人物损耗极少;甚至还有人已经手持人少,竞争小的外国护照或其他后路早就安排好了,然后肆无忌惮地宣传快乐教育、快乐学习的好处。另一群:即那些高出京城太多分的外地人;还有那些无财力无后路者,则是持另一种必须艰苦学习的扭曲,而后或许演变为愤怒的争执。

   然而,是否快乐真得需要专家们这样争执?或是,争执完有用吗?

   多年相争,不同意见,争得越历害,教师、家长、学生越混乱。现在已不是过去那个麻木时代,需要众人皆醉你独醒的时候。现在已是个个性观点满天飞人的时代,人人都表达,结果越争越乱。

   发声是对的,真理越争越明。问题是,快不快乐应该不属真理范畴,仅是个内心感悟而已。而且你们可以只发声,争来争去,做得却不多。可孩子们却不能等、不能不考、不能不学。如此,还声那么大干嘛,不如放小声,脚踏实地帮孩子想想办法?

   例如先确定这部分到底能不能改,专家们全力论证。能改,征求民意后快改。不能改,或是先搁置;或是拿出争的时间和精力,去说服体制和执政部门,真正帮助孩子。

  而不是用自媒体不科学地呼吁,反而影响孩子,因为孩子是人,有情绪,有波动,易受影响。也许你的争执和呼吁就会影响他的一生。

支持快乐的:给孩子包个好的未来,让我等看到结果,树立信心。或面对艰苦现状,给孩子出本度过艰苦的指导手册,可别拿那些不可复制的成功范例说话 。让孩子们真正快乐起来。

支持艰苦的:告诉孩子,现行体制,越改越重的情况下,没有倚仗的情况下,必须艰苦,为孩子们开出艰苦磨练并不影响心和健康的良方好药,一群在焦虑中成长的孩子,出问题的概念是很大的。

若上述都做不到,就请别利用广泛的自媒体发你的一家之言,越发,教育越难,孩子们更难!

不若拿出高深地学问教育社会、教育孩子如何学会顺其自然。这样对家长、对学校、尤其是对学生,都是更实用的思想减负。体制内,顺其自然也有很多如晈晈明月般充满希望的事例,可很少有人列举!

(本文与讲课或培训内容无直接关系,请勿对号入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记三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