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运第三十八

  百六之运,推迁改移,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君子小人,无贤不肖,至人无可奈何,知其不由智力也。

天下有道德高尚的君子,也有品德卑劣的小人,也有相互礼让之风风尚的人。这些东西,不一定都是出自人的本性,也未必是他们的品行,而都是形式所推动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文子》说:“人们在衣食有余的时候会相互退让,而不足的时候会相互争斗。退让产生礼义,而争斗则会引发暴乱。财富多了,人的欲望就会减少,欲求得到了满足,争斗也会停止。”


《淮南子》说,“在水里游泳的人不能拯救落在水里的人,这是因为他在水中抽不出手来;发生火灾的时候,被烧伤的人不能去救火,因为他自己被烧伤的地方疼的厉害;没有人会在树林中卖火柴,也没有人会在湖上卖鱼,因为这些东西很富余。因此,在太平盛世,品德卑劣的小人也会奉公守法,不义之财不能诱惑他;世道混乱,品行高洁的君子也会干坏事,刑罚也无法禁止。”


所以《庄子》说;“在尧、舜统治的时代没有穷困不得志的人,这并不是因为所有的人都很聪明;在桀纣统治的时代,没有一个学识渊博通达的人,这也并不是因为所有的人都很愚笨。这些都是形势造成的啊。”


《新语》说:“临近河边的土地总是潮湿的,靠近山边的树木总能够长得很高,那是同类事物互相影响的原因。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在古代称为四渎,都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其他众多的小河没有向西流的,这是因为小河效仿西流的,这是因为小河效仿大河,水少的追随水多的原因啊”


由此看来,世上的君子,他的本质不一定就是君子;世上的小人,他的本质也比一定就是小人;世上的礼让,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礼让。形势推动这个道理,不能不加以深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势运第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