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

2015年11月23日,又一次從雅加達飛到吉隆坡,從吉隆坡飛到悉尼。又一次星光璀璨,又一次百無聊耐。

重複著3月份的路徑,我再一次奔赴澳洲,那個對我來說是彼岸的地方。只是這一次,我已經不再有任何牽掛。準確的說,上一次的澳洲之行決定了分歧,也決定了結局。

一次和同事出差,這位對中國文化諸多不解的HR問起我:屁股在哪裡頭就在哪裡是什麼意思,是一句罵人的話嗎?坦言,每當有人跟我理直氣壯大義凜然的說屁股決定腦袋的時候,我都很輕蔑的看著對方,因為我不覺得這是個正確的思維模式。我們在大雨後的街邊,聊起很多,基督徒的他從即將MBA畢業的自己,講到人生地規劃和目標。於是問起我,我的目標和規劃是什麼。

這讓我想起14年在深圳和一個人的爭吵,我們分別表達了人生不同的路徑:

1 他的觀點是人要有自己清晰的目標,然後基於這個目標去做規劃,做步驟分解,再安裝逐個小步驟去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2 我的觀點是,人很多情況下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麼,所以人更應該去了解自己的內心,內心引導著去走的每一個步驟最後會導向一個未知的彼岸,最終恍然大悟。

想起Steven Jobs的演講中第一個故事:connecting the dots(連結生命的點滴)。內心給自己的暗示會引導你走向某個地方,每一個暗示連結起來即是軌跡,即是步驟。

相反,先確定一個目標,即使目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那麼分解出來的每個步驟就是自己想要的了嗎?會不會深陷其中,而導致忘卻最初的夢想。就好像,口渴想喝水,於是要找水杯,結果發現水杯和碗筷都沒洗,於是又開始洗碗筷,最終忘記了自己其實是要喝水的。我稱這個叫做目標陷阱。

所以我的總結,追隨內心設計的軌跡,可能不會成為別人眼裡的成功人士,但是至少是快樂。

而另一種理念,我想就是大家那麼對人空虛的原因吧,為什麼要讓別人來決定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彼岸,我也有,我沒有忘記每個節點給我的暗示,每個暗示帶領我作出的決定,每個決定引導我走出的軌跡。

你可能感兴趣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