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1:
 
用eval技巧实现shell的控制结构for。
 
 
代码:
[root@home root]# cat myscript1
#!/bin/sh
evalit(){
        if [ $cnt = 1 ];then
                eval $@
                return
        else
                let cnt=cnt-1
                evalit $@
        fi
        eval $@
}
cnt=$1
echo $cnt | egrep "^[1-9][0-9]*$" >/dev/null
if [ $? -eq 0 ]; then
        shift
        evalit $@
else
        echo 'ERROR!!! Check your input!'
fi
[root@home root]# ./myscript1 3 hostname
home
home
home
[root@home root]# ./myscript1 5 id |cut -f1 -d' '
uid=0(root)
uid=0(root)
uid=0(root)
uid=0(root)
uid=0(root)
 
注意,bash里有两个很特殊的变量,它们保存了参数列表。
$*,保存了以$IFS指定的分割符所分割的字符串组。
$@,原样保存了参数列表,也就是"$1""$2"...
 
这里我使用了函数递归以及eval实现了for结构。
当执行eval $@时,它经历了步骤如下:
第1步,分割成eval $@
第6步,扩展$@为hostname
第11步,找到内置命令eval
重复一次命令行处理,第11步,找到hostname命令,执行。
 
注意:也许有人想当然地认为,何必用eval呢?直接$@来执行命令就可以了嘛。
错误!这里给个典型的例子大家看看。
 
 
 
 
[root@home root]# a="id | cut -f1 -d' '"
[root@home root]# $a
id:无效选项 -- f
请尝试执行 id --help 来获取更多信息。
[root@home root]# eval $a
uid=0(root)
 
 
如果命令行复杂的话(包括管道或者其他字符),直接执行$a字符串的内容就会出错。分析如下。
$a的处理位于第6步──参数扩展,也就是说,跳过了管道分析,于是"|", "cut", "-f1", "-d"都变成了id命令的参数,当然就出错啦。
但使用了eval,它把第一遍命令行处理所得的"id", "|", "cut", "-f1", "-d"这些字符串再次进行命令行处理,这次就能正确分析其中的管道了。
总而言之,要保证你的命令或脚本设计能正确通过命令行处理,跳过任意一步,都可能造成意料外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