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汪涛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补壹刀(ID:buyidao2016),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今天,叙述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一名科技人员离职争议的文章刷屏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是国企科技人员的待遇问题。这实际也反映了中国科技自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实际上,还有更严峻的挑战。
今年以来,美国限制对中国的科技交流行为愈演愈烈,中国千人计划学者遭FBI排查,一些科研人员遭无条件解雇,一些人被逼迫在中美之间二选一。有人担心,随着美国国内反华氛围的上升,美国正准备在科技领域与中国作“切割”,中国与美国的科技交流将遭遇“寒冬”。
实际上,这样的事情中国人经历的远不止这一回。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个人,在一个供应充足的舒服环境里生活久了,就会产生象婴儿对母亲的奶水一样的依赖。但是,要想独立和成长,经历断奶是必须的功课和历练。只是有些过程平滑一些,有些过程剧烈和痛苦一些。
回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科技的发展史,也曾经历过这样一个断奶期。
科技上的第一次断奶
1949年后,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开始支持和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尤其是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震憾全球的杰出表现,极大鼓舞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士气,苏联更是开始全力援助中国。以著名的156个大项目为代表,苏联为中国科技提供了从民用的全套工业体系到核武器的军工体系完整的技术、生产设备和人员培训。
到了赫鲁晓夫执政初期,援助项目扩大到最高峰时的304项。当时双方关系处于蜜月期,苏联对中国技术上真的可以说是倾囊相授,把整车皮的技术图纸拉到中国,手把手教给中国技术人员。
但随着中苏关系的逐渐恶化以至最终破裂,1959年6月20日,赫鲁晓夫首先停止了向中国继续提供核武器技术。一个月后,中国把核武器项目命名为“596工程”。这就是志气,断奶之日,就是自立和重生的开始。5年后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完全靠自己的专业力量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弹,震惊世界。
1960年7月28日至9月1日,苏联撕毁所有合同,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撤走全部专家。客观地说,相当多的苏联专家在与中国合作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很多苏联专家撤走前尽最大可能地把技术资料让中国技术人员复制下来。
为什么会是这样?中方技术人员肯学习,有哪个老师不喜欢肯学习的学生呢?援助中断后,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中国开始了自身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自主科技创新的高峰。不要忘记了,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技类奖项,屠呦呦作出的抗疟药青蒿素的发现,就是这个时期的成就。
我们正经历“二次断奶”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进程,至今已经整整40年过去,虽然中间也经历过很多次艰险,但总体来看应当说是顺利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是向全世界开放,与全球做生意。今天的中国人可能根本想像不到,当年刚开放时中国派人到全世界考察,最后初步选定的改革学习样板国家是匈牙利。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指导下,国外有什么成功经验我们就拿过来试,有成效就推广,这其中学习和借鉴最多的还是美国,在科技发展中越来越言必称美国。虽然中国科技人才实力越来越强大,但我们却已经对美国的科研经验产生越来越严重的依赖心理,轻视了国家间始终存在的利益区隔以及意识形态分野。
应该说,此次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及对中国科技交流越来越紧的限制,确实存在让中国科技再次面临“断奶”境地的可能性,对中国的科技界来说,天会塌吗?
应该看到,过去中国曾经历过的“断奶”都是在自己的婴儿期,相应的事业都是刚刚起步。但在今天,中国已经建国快70年整,改革开放后经历了整整40年的超高速增长,以GDP计算的经济实力世界第二。5年前的2013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就已经达到7105万人,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力资源数522人,研发人员总数为353.3万人,绝对总量当时就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部分年份中国科技人员情况(单位:万人)
201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795万。这是什么概念?截止2018年全球有195个国家,其总人口排名97位以后的国家(占全球国家数量刚好过半数)人口总量低于这个数字。这个数字也与世界科技强国的以色列(871万,2017年数据,后同)、瑞典(1006.8万)、瑞士(847万)总人口差不多。很难理解,我们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和人家科技强国的总人口都差不多,还有什么理由和借口有如此强的依赖心理?
具备教育资格的科技人力资源学历结构(截至2015年底)
今天的中国是不是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早已经不再是婴儿,而是正在成长为巨人。
今天的中国最需要什么
如果回顾一下1993年到2017年中国与美国贸易的历史可见,中国的确长期维持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并且在整个中国的贸易总体顺差中占有很大比重。这25年间,中国对美累计的贸易顺差达到2.89万亿美元,这是中方统计的数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的数据包含自香港等转口的贸易数据,这使得中方顺差数字近年间每年比中方统计的数据多出近千亿美元。因此,如果按美国商务部数据,中国25年来累计的对美贸易顺差已经远远超过3万亿美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5年,中国全部货物贸易的顺差达到峰值的5936亿美元这种骇人的数值。显然,这种情况是很难长久持续的。
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可以说,美国对中国还有很大服务贸易顺差,并且中国提供的低价产品为美国客户减少了大量生活支出,使美国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长期保持了较为富裕的状态。
问题在于,我们大量的产品都是在他人原创和技术研发基础上,引进和模仿,然后想尽办法降低成本,以产品低价优势占领全球市场。过去经济规模小的时侯这么做问题不显突出,但到今天中国大量工业品产量已经都在全球一半左右甚至80-90%这种比例时还是这么做,显然就很难行得通了。
别人靠自主原创花了大量时间和失败的成本,我们只是在别人成熟产品技术基础上只做降成本的工作,仅仅通过这种方式就想把全世界的生意都做完,这怎么可能?为什么不自己去做原创的工作呢?我们今天已经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能力足够充分了。
当年我在中兴工作时,最初中兴研发人员对国外核心技术也有些充满敬畏,但慢慢就发现所谓的核心专利相当大部分不过就是一些码字如何定义而已,换个定义也未尝不可。但人家先做了,并且把它们塞进标准里去,然后其他人就得跟随,并且要么得交专利费,要么拿自己的专利来互换。
后来一旦明白过来,中兴和华为自己的专利也飞速增长,进入世界最多之列了。原创的和真正尖端核心的如高端芯片和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技术的确更难,但问题在于,中国并不缺少可以进行原创技术和科技的能力,而是因为长期形成的依赖心理,使中国在科技发展判断标准上存在太多对国外的依赖,只有国外承认了,我们才能或才敢承认。我们太过缺乏对科技尤其原创科技的判断能力。
断奶从根本上说是要自食其力,是要自己去寻找食物和作方向性的判断,自己去作决策。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中国的科技才能真正具备独立性和原创能力。
如果说第一次科技断奶使中国迎来了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自主科技创新的高峰,这一回的“二次断奶”会把中国的自主创新推向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的科技创新高峰。
这一次会完全中断吗?
尽管这一次中美贸易战看似乌云压顶,但目前看还是只限于“贸易战”的范畴,并不会走到全面经济和科技封锁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科技和贸易交往其实只是会受影响,只是影响的大小问题,但不会完全中止。
从科技界来讲,全球的科学家都是一样的心理,非常不喜欢科学的学术交流活动被政治干扰到中断。因此,美国的科学界甚至科技企业界普遍不喜欢这种全面的贸易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之间的交往的确会受很大影响,但很大概率不会完全中断。因此,这次其实算是一次不完全的断奶,至少还会留出很长时间给中国作为回旋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界应当加紧转变思想和经济科技发展方式,快速提升自身对科技发展的判断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二次断奶”后的中国只会更加自立和强大。
铁血军事近期好文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