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项羽之峥嵘岁月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代女诗人李清照笔下的项羽。项羽在历史中演绎了一个不太完美的悲剧角色,但是在他身上所放出的人格魅力与领袖精神在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为人们所倾倒,时光的年轮把那段历史碾碎成沫,不留一丝痕迹。在这2000年后的今天又有多少个人内心仍记得项羽,仍然铭记着这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仿佛那段历史不曾存在一般,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即使不被人们熟知,但它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它记录了一位英雄的峥嵘岁月。


      虽然这位英雄被我们悲凉的遗忘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模糊了他的音容相貌,但是他的铮铮铁骨,他的侠骨柔情他的高傲灵魂不应该被我们遗忘。现在我想打开这尘封已久的历史大门来了解一下这位几近完美的英雄项羽。


      项羽本名项籍,楚国人生逢秦末楚汉的乱世,然而项羽就是这段历史的产物,当项羽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他不但立即成为了主角而且光芒四射。他用自己的真情实意表演着自己把历史舞台的聚光灯全部吸引到他的身上,把与他同台演出的人都抛入黑暗之中,这当然也包括最后一统天下的汉高祖刘邦。


      在秦始皇当政时项羽与他的叔叔项梁因国家被秦所灭不得不四处流浪躲避仇敌。他们对清王朝的统治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他们在寻找时机报家国之仇。所以叔侄2人展开了反秦之路,在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中项羽项梁看到了历史的机遇虽然这次农民起义失败了但是项氏一族却兴起了。


      项羽组建8000弟子兵,这就是百战百胜的那只灵魂部队,这也是最后誓死追随的那支部队的原始力量,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在陈胜去世后,项梁逐渐成为反秦领袖,并在此时与秦将章邯一战章邯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对于这个新对手,这个新兴的军事力量,章邯第一次停下进攻脚步一代名将感到对手的强硬,而项羽在这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邦在此时也出场了,项梁十分欣赏刘邦的才能,以免刘邦投靠别人还不如收为己用,可是项梁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刘邦并不是甘心做他人麾下之人,项梁之前还在嘲笑殷通无知人之明。命项羽杀人夺印可是他却沿着前人的足迹走了下去,殷通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项梁却因此失去了他侄子的帝国王朝。


      刘邦看到秦王仪仗时说出的是:大丈夫当如此。而项羽却是:彼可取而代之。一样的情景一样的感慨可两人的表现截然不同,刘邦的追求是含蓄的,而项羽则是赤裸裸的挑战也许是因为不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性格,所以才造就了不一样的命运吧!


      刘邦与项羽的部队攻下阳城,围攻定陶然而,秦章邯在定陶对楚军发动偷袭。楚国大败项梁死于乱军之中此战之后项羽成了军中的最高领袖也就在此时,刘邦与项羽分道扬镳。


      项梁死后军中士气低落,但是楚军仍是六国中最强的军队。项羽杀死了宋义,夺取了兵权,壮大了自己的军队。最后历史的车轮把几十万人推向了战场。项羽与章邯对战。两位都是出色的军事家,项羽在河边发布一道命令,士兵准备了3天的食物,砸毁所有釜子,把帐子烧掉。这就是著名的破釜沉舟!项羽此举是激发将士们的力量。当受到死亡的威胁时会迸发出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此战项羽获得胜利毋庸置疑。项羽把章邯收入麾下杀秦兵20万彻底失去了关中数百万人心。


      欺骗性的先入关者为王使项羽勃然大怒。明明是自己灭了秦国主力灭了秦王朝。却为何让刘邦坐享其成,然后历史的巧合又迎来了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刘邦却逃了一劫。项羽认为刘邦前来和谈自己不用杀掉刘邦而引来天下人耻笑。也就是项羽的心理以及刘邦的奸诈,使得刘邦并未死于鸿门宴,项羽无疑是放虎归山。


      刘邦十分清楚与他们争夺天下的只有项羽,所以他们第一不要打乱格局,第二步是建立新格局,第三步才是一统天下。而这些也都在悄无声息的进行中。


      几年的战争胜利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刘邦。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刘邦在加强自己的优势,而项羽则在极力挽回。混乱正在渐渐消除新秩序在一点点产生。项羽的悲剧也在一幕幕推向高潮。


      刘邦任用了许多来自项羽的人才,其中有一将一眸分别是韩信与张良。可刘邦并不是大善人,他是一个狡猾奸诈的政治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抛妻弃子,在所不惜。


        项羽希望战胜刘邦,但他也渴望和平厌烦连年不断的战争。于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刘邦看透了项羽的心理。于是提出共霸天下和平共处。项羽最终同意了与刘邦签订了一个不利于自己的合约,回到了江东。历史响应了人民的呼唤。但历史所做的一切却是以牺牲项羽为前提。我替项羽感到不值。我提这个伟大的英雄感到惋惜。可历史始终没停下脚步,还在毅然决然地继续着……


      项羽太天真了,他以为这个条约可以带来和平。事实上给他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灾难,项羽是个守信之人,答应了项伯不杀刘邦。尽管在范增多方的努力下,他还是放过了刘邦。他有多次机会可以除掉刘邦,并且他自己内心也在渴望。但仍信守承诺。他不愿出尔反尔。可是刘邦并不是一个守信之人。项羽刘邦战斗了14年不知己不知彼,所以注定失败?合约永远是不可靠的,暂时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合约,是攻向守信者的夺命剑。


      终于到了垓下之战,刘邦集合所有的力量仍无法打败项羽。事实证明刘邦是不可能战胜项羽的,所以刘派使者邀韩信彭越参战,胜败不言而喻。以前在沙场叱诧风云的项羽最后也落得个四面楚歌的境地。


      打不散的江南子弟被一曲曲楚歌唱散了。项羽看着一个个将士离他远去。心中不是滋味。项羽作为英雄感到了穷途末路,项羽激动中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虚兮虞兮奈苦何。虞姬深知项羽此时所想他对呵了一曲,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随后拔剑自刎。项羽哭了,从不落泪的人痛哭时他身边之人都忍不住为其难过。


      项羽不相信自己一败涂地,夜里带八百人突围,第二天天亮,汉军发现项羽不在包围圈之内吓出了一身冷汗,刘邦带五千精兵追赶,天亡项羽。他们在途中迷了路,最终只剩28人追随身后还有追兵。仍不醒悟是可悲的。项羽把28人分成四队出击,相约东山会齐。虽然他们只有28人,但还是让千人的部队退去。项羽的部队一直勇猛无惧直到灭亡仍旧如此。刘邦的部队始终是他们的手下败将,即使在垓下亦是如此。当东山会齐时他们不过损失了两人。


      项羽是幸运的,他似乎得到了历史的偏爱,因为历史又一次给了他一次机遇,当他与26人来到乌江时,乌江亭长正驾船等他。可是项羽拒绝了。他得知江东还在自己的控制时心中升起一种失落感。因为他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把骑了5年的爱马送给了厅长,不让它随自己一起死,他曾不止一次的屠城,但却在怜悯一匹马是个怪人吗?


      项羽命战士们步战各自持刀剑冲入敌军的部队,他不是在战斗,而是在追求自己毁灭。他不愿面对已定的现实,能打到英雄的只有他自己。项羽只想打败自己。没有求生欲望,他身上大小几十处伤口,却还拼杀了一天一夜,仿佛等着这一刻的到来。他对吕马童说我卖个人情给你-----我的项上人头。然后拔剑自刎,为了争夺项羽的尸首各路人马互相厮杀。不仅仅因为某些人抢到了部分肢体就封侯。这是中国史上绝无仅有的。值得荣耀的不是这5个侯,而是项羽。从反面证明着项羽在他对手心中的分量。

      项羽死后一支被强敌包围的队伍,一支孤立无援的队伍,一只弹尽粮绝队伍,一支失去杰出将领的队伍,谁会想到这是一支顽强的拒降的队伍。他们的领袖选择了死亡而他们选择了追随,冷酷的目光中充满信心,但也充斥着悲凉。不是因为他们即将死去,而是因为他们失去了项羽一个他们誓死追随的灵魂人物。刘邦深知他不可能得到这支百战百胜的队伍,所以他选择了毁灭。为项羽战死的楚军将士足足有8万人,他们奋斗不是为了胜利也不是为了生存,只是表现出对死去领袖的忠诚。他们自我毁灭,不为了荣华,不为了名誉,只是为了对死去领袖的热爱。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位领袖具有如此大的人格魅力?值得8000人随他去死。他们是项羽的骄傲,项羽也是他们的骄傲。


      自古成王败寇,可是唯一例外的人便是项羽,翻开历史的足迹看一下失败者的历史千篇一律都是斑斑劣迹。可是在刘氏王朝的史书中,项羽仍是一个相当完美的人物。这就是人格的魅力,项羽的魅力。项羽渡过的是短暂的一生,但也是光芒四射的一生。从跟随叔父到乌江自刎仅有8年光阴。但他留下了谁也抹不去的一页。他始终是这篇历史的主角。


      项羽在他的时代叱诧风云,而在不属于他的时代被遗忘。这就是历史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悲哀呀。所以在虚伪狡诈的年代里,缺少的就是项羽这种人。项羽在历史中扮演了一个悲剧人物,但他是英雄。一个坦荡磊落敢爱敢恨的英雄。而刘邦扮演了一个成功人士,把历史上的所有奸诈表露无遗。


      世人说项羽有勇无谋不知人善用,但是他如果不知人善任的话就不会把秦国3个降将堵在刘邦家门,如果不是知人善任就不会认范增为亚父。虽然他无法做到军中都是心腹,但是8000弟子兵个个都可以出生入死。


      项羽败就败在不可抛却荣光大男子主义。不会审时度势,不懂得拉拢人心,而这些都正中刘邦下怀。但是如果项羽成了政治家,他还是让我们爱恨交加的人么?所以项羽没有输给刘邦,他输给了自己不是政治家。


      胜败兵家事不朝,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可以我想给项羽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楚霸王项羽之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