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康为什么自首?

戴志康为什么自首?_第1张图片

作者:于静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又一位大佬倒下。

9月1日,上海公安局浦东分局在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证大公司”案件侦办的情况通报》,通报指出,8月29日,法人代表戴某康,总经理戴某新等人向警方投案自首,并称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且已无法兑付。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证大公司”立案侦查,对戴某康、戴某新等41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查封相关涉案资产。

事件起源于8月12日捞财宝发布的一份公告,因存管方瑞华银行自身业务调整,捞财宝将在无存管的情况下停止新增业务。同一天,来自捞财宝资产端公司证大投资的一份“提前终止全体老员工合同关系的通知”开始流传。

戴志康在事件之后的两次发声颇具诚意。8月14日,戴志康在捞财宝平台发布致用户的第一封信称,目前的变化可能是突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能力面对它,他说,作为一名企业家,作为党员,我一直以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理想经营,证大也有能力实现平台的良性退出。8月25日,戴志康又在捞财宝平台发布了致用户的第二封信,“暂时不能拿出几十亿的现金为借款人做兑付”,但他强调,“我和所有证大的高管,不会跑路、失联,这样的行为配不上证大27年的招牌。

戴志康是“92派”创业的代表性人物,1964年出生于江苏海门,1981年17岁时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大学毕业后到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攻读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戴志康先在中信实业银行总行做了一段时间的行长办公室秘书,又跳槽到德国德累斯顿银行,担任北京代表处中方代表。

1990年,在金融五道口学院师哥张志平的介绍下,戴志康成为十万闯荡海南的人之一。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的消息,让这个昔日半封闭状态的国防前哨变为开放窗口。最多时,两万多名企业家到这里淘金。张志平1988年在海南成立海南证券,作为海南省唯一的专业证券公司,承担了该省大部分股份公司的上市和股票推荐业务。戴志康以海南证券公司基金部经理的身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富岛基金,第一笔6000万元募资让这个28岁的年轻人在投资金融界声名鹊起。

证大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2017年公司成立25周年活动的发言中,戴志康回忆了公司创业初期的故事:

“1990年,在海南大开发的背景下我去了海南,加入海南证券。1992年11月20日,我们注册证大公司,在大师兄张志平的支持下,开始创业。当时注册的证大,是作为第一支公募基金——海南富岛基金的管理公司而建立,从零资本开始创业。那时的海南,金融市场大门洞开,而规则尚未建立,是一个过度自由化的大市场。我们参与设计和推动了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的建立和建设,有一种创造历史的豪迈感。但这种激情燃烧、过度自由的岁月非常短暂,随着1993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海南的房地产和股票泡沫破碎,金融市场迅速退火。富岛基金不仅赔完利润和本金,而且出现高额账面负债。但是我们没有像当时很多人一样,选择破产清空一走了之;相反,我们坚持承担责任和义务。从95年开始的5年时间,我们持续地在股票市场和地产版块获得巨大成功。富岛基金此前在杭州投资的地块湖畔花园的翻身,让我们获得了之后在上海扎根立足的事业基础。”

十万人参与的“闯海人”中,大多数人沦为泡沫,从此一蹶不振,只有冯仑、潘石屹、任志强、刘永好等极少数幸运儿带着经验和资本离开,经历波折、困顿又东山再起的人,除了戴志康之外,恐怕只有李书福了。在冯仑眼中,他们都是全国各地最失意、最不安分又最有梦想的人,他们身上有优点,一不承认历史,二不相信眼泪,心理承受能力强,江湖味儿重,却也把江湖气息带到企业中,犯着一些低级错误。不过,经历过泡沫经济的打击,他们之中的生还者后来大多在风险控制方面做的比较好。

戴志康在海南房地产泡沫中不仅损失本金,还倒贴了500万人民币资金。参考冯仑协助迟福林创办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的资产只有5万元人民币、一辆车、一台电脑和一万台彩电批文,500万元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资产。不过戴志康很快在1995年的“三二七”国债事件中把这笔钱赚了回来,还为证大积累起第一笔资金。

“三二七”国债事件举国震惊。财新杂志称,与“327国债”事件直接利益相关的无论赢家或输家,此后不是人间蒸发、身陷牢狱就是离奇死亡。败方万国证券总经理、“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被捕入狱,判处有期徒刑17年。胜方总司令,曾就职于安徽省财政厅、中经开上海营业部原总经理的戴学民,在2015年“百名红通人员”公布后落网,总操盘手陈树隆也于2016年11月8日接受组织调查。①

《中国基金报》报道,戴志康利用手中已有的2000万元现金借贷3000万元,一位国企老总还为其提供5000万元,撬动了总共2亿元资金,从苏常柴、四川长虹两只股票中获利,之后在1999年投资了电广传媒、中信国安、上海梅林等网络股,并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之前全身而退。②

依靠湖畔花园积累的经验,1999年,证大转战上海,“开启了长达15年以房地产为主业的证大新篇章。(戴志康语)”在证大家园、水清木华等几处住宅项目取得口碑后,证大打造了九间堂(园林别墅)、上海拇指广场(社区型商业中心)、喜马拉雅中心(文化馆)等几处知名的“艺术地产”项目。这些项目将戴志康送上胡润百富榜单,2004年,戴志康以17亿身家排名57位,2007年位次继续向前,以100亿身家排名第65位。

文化因子开始在戴志康与上海证大身上蔓延。2002年,上海证大研究所主编了两本书,一本是《上海人》,一本是《新上海人》。《上海人》一书收入了王安忆、张爱玲等许多知名作家的作品。戴志康在《上海人》中发表文章称,自己在上海已经待了八年,当别人问他是哪里人,他还吞吞吐吐地说自己是江苏人,不同于在北京生活的十年间,可以自豪地称自己是北京人,“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的移民都不大愿意称自己是上海人”。

极力融入却格格不入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喜马拉雅中心项目中。喜马拉雅中心包含酒店、美术馆、演出中心、商场等商业形态,由日本著名设计师设计,从1998年拿地到2006年动工,直至2010年建成,建设周期长达十年,承载了戴志康的文化理想,但是由于理念过于超前,除了艺术上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经济回报。

为了挽回经济损失,上海外滩8-1项目拍卖中,戴志康以92亿资产成功拍得该地块,试图打造三个喜马拉雅中心,不过,此时他手中的资金只有十几亿元,不幸的是,国家宏观调控收紧,戴志康没有筹得资金,不得不将项目转让给觊觎已久的复星集团郭广昌与绿城集团宋卫平。

喜马拉雅项目除了留下一处文化建筑、一部分艺术藏品以及孵化了独角兽喜马拉雅FM之外,几乎动摇了证大集团的地产根基。关于房地产业,戴志康在证大25周年庆发言中称,“身处这样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我们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深感行业前列地位始终难以企及;同时,我们也深感自己的理想主义与这个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格格不入。”

2015年,戴志康宣布退出房地产项目,戴志康与女儿戴陌草持有的地产股份全部卖给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证大集团梳理了公司三项主业:互联网普惠金融、文化产业和大健康业。

戴志康再次进入金融行业是在2010年。证大集团开办了2家小贷公司和2家P2P公司。公司成立25周年演讲中,戴志康称,“在认识到小贷公司模式局限性之后,我们决定将其出售,但是交易对手的掉链子导致公司业务停顿,最后导致清盘,并造成巨大损失。但两年来,我们勇敢地扛了下来,吸收并消化了所有损失。而在P2P领域,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主管部门采取了严厉的监管措施,所以在过去几年,小微金融的发展比较被动。”

在2018年胡润百富榜中,戴志康家族以50亿资产在中国排名789位。戴志康自首后,有评论称,以戴志康的身家或许可以筹集到足够覆盖此次危机的资金。

注释:

①:孔晓琦,《副省级“股神”陈树隆资本往事》,财新周刊,2017年11月。 ②:泰勒,《突发!证大系崩盘!100亿上海滩传奇大佬投案自首,警方:涉嫌非法吸储!5天前还说:不跑路、不失联》,中国基金报,2019年9月1日。
*头图购自视觉中国

戴志康为什么自首?_第2张图片


延伸阅读

戴志康为什么自首?_第3张图片

戴志康为什么自首?_第4张图片

戴志康为什么自首?_第5张图片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


将“商业人物”设为星标,精彩不错过

戴志康为什么自首?_第6张图片

戴志康为什么自首?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戴志康为什么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