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比卸载滴滴更重要

中国人历来都有「盼明君、呼圣主」的愿景,一次又一次被现实打脸后,仍矢志不渝,这「愿景」也就可以称之为「病态」了。

美滴在出行领域短兵相接后,让我们看看媒体的反应:

《又一巨头突然宣布!滴滴危险了……》

《重磅:XXX突然宣布!滴滴美团危险了!恭喜了,司机!》

《大地震!XXX突然宣布!巨头们哭了!司机狂欢!》

几千年中文历史上,从未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能把多个感叹号强行插入标题里。你能感觉到写作者像是吃了一吨槟榔又豪饮了十桶大剂量红牛后亢奋的不能自已。

我给这种滑稽图景拟了个对联:

上联:突然!地震!危险了!

下联:重磅!狂欢!恭喜了!

横批:咱们媒体又发战争财

媒体狂欢呓语尚有稿费、赞助的驱动力,民众的反应则是纯粹保持了中华民族「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优良传统。明知自己几乎尝不到甜头,或者给颗甜枣后是漫长的大棒施压,依然高呼:可算来了!太好了!又能省个块儿八毛了!打吧,往死里打,打到免费出行才好哩。

国人总是做着这样的春秋大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自古有揭竿起义者,大多采取类似话术蛊惑民心。

例如李顺起义时说的是:「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

洪秀全起义时说的是:「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待他们成事之后,老百姓才恍然大悟,标题党就是标题党,不要相信在野党,谁上台都一个味,从「夹道欢迎」到「夹边沟」也不过倏忽时光而已。

李翔老师在我的朋友圈提到一个词:「革命套利」。我理解的就是,利用民众对现实的谤议、对固化大盘的不满,用巨大反差的利益主张,来获得他们的同情与支持。

但历史无数次证明,这种同情与支持有着强烈「小农意识」的底色,即盲目和狂热。为什么?因为他们欢迎的不是竞争,喜欢的也不是竞争,而是某一家的彻底死亡,是前一个霸主的黯然退场。于是就有「卸载滴滴」这样煽动性极强的文章流布甚广。

那么,如何在美滴大战中保持一个体面的看客身份呢?我有如下观点:

我们消费者无法阻挡任何一个企业合理合法的进入出行领域;

经历过移动互联网洗礼的我们应该相信,补贴行为就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甚至是饮鸩止渴,副作用就是撑大了你的胃口,一旦停止后你就强烈的「戒断反应」,于是开始七个不服八个不忿,把促销、让利当成了日常;

享受高品质的服务,相应就要付出与之匹配的金钱,相信市场调节的手段,不做「杀熟」等阴谋论猜测;

出行领域也是个服务行业,是人与人直接接触的地方,总有很多意外因素。有些吃亏、委屈,享受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必上纲上线,也不要傻乎乎相信后来的进入者就能杜绝,再高精尖的技术、再高额的补贴,也阻挡不了人性的偶尔扭曲;

风物长宜放眼量,悠悠金口莫轻开,待新进入者过了「割股充饥」的补贴搅局后,你再看服务与体验的高低;

两家竞争,对他们彼此来说,公关战、攻心战肯定是御敌的手段之一,与你来说,就会看到很多黑稿、枪稿,请你擦亮眼睛,不要被带了节奏。

我顶顶讨厌的、我最最担心的是,新进入者不是携更高端的技术、更有品质的服务而来,是带着不可持续补贴战术与作风更为泼辣的公关舆论技术而来。

那这样低劣的竞争就与你我这样的消费者无关,他们不是来革命的,只是为了再给资本讲一个春天的故事,顺带收割我们的注意力。

坦白讲,我现在目力所及之处就是这样的,你搞打车对吧,那我们搞外卖,精力都放在非主营业务上。一个在大数据出行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个在外卖服务上还有更多提升空间,现在两家擦枪走火,也各自荒腔走板,满满的两小儿辩日的既视感。何必呢?

鲁迅在《娜拉出走后》里说过一句话: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从哪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


你还可以看:

李彦宏与东北人都是黑社会

写公众号的人真的不好惹吗?

被奔驰神车手玩弄的媒体

李敖与新世相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件事比卸载滴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