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近乎勇

力行近乎勇

        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首先说,孔子说的没有错。好学,然后可以知道,可以知是非,可以知善恶,可以知利害,从而能够更好的quan衡,经过比较判断而作出恰当的选择,作出恰当的行为,这不是一种智慧吗?正所谓,quan者,知也。

        仁,就是立人立己,达人达己。力行就是为了立人立己,说力行近乎仁,也是可以的,并没有错。

        知耻,就是知荣辱,知是非对错。敢于正视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是非,有强烈的荣辱观,也是一种勇气。也没有错。

        那么,我为什么说,力行近乎勇呢?

        在现实中,可以力行的人,可以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力行的人,必然是智勇双全的人。力行,是需要智勇双全的,这个是常识吧,是不能否认的吧。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可知,这个恻隐之心,就是一种仁了。这个世间,有恻隐之心,有立人立己之心的人多了去了,绝大绝大多数人都有。但为什么,可以力行,可能坚韧不拨、无所畏惧的力行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只要有仁心,就可以力行,这不现实,也不符合常识,不符合我们在生活中感知到的常识。

        所以,与其说力行近乎仁,不如说力行近乎勇,因为力行需要智勇双全,特别是勇,一种坚韧不拔、无所畏惧的大勇气。

        可能有人说,力行近乎勇,知耻也近乎勇,这不通顺吧。也对。我们大胆的去改一下。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就是知耻,也就知道了应该不应该的道理,也就是知义了。所以可以说,知耻近乎义,应该也是很好的。

        从而可以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勇,知耻近乎义。

        是我歪解了经典吗?我觉得不是。因为,字虽然不同,但意思差不多,只存在古义今义的问题罢了。

        不错,就是力行近乎勇了。因为力行是需要智勇双全的,特别需要坚韧不拔、无所畏惧的大勇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力行近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