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U世毕盟上海:上天终不负有心人,到杜克大学读博士

1.个人背景与申请结果

背景: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基地班

GPA:Overall 4.16/5,Major GPA: 4.45/5;

Rank:9/18;

TOEFL:102,R27+L27+S23+W25;

GRE: 150+170,AW3.5;

海外交换经历一段:大三下American University, GPA:

3.76/4

实验室(跟随导师)研究经历2段+课程研究经历4段+野外实习经历5段;

无paper

申请情况:

Admission:Duke MEM,

Georgia U MS forest and natural resources, SUNY-ESF MS (TA+RA), UNL PhD

Reject:Yale Maste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UCB ESPM Ph.D. program, UVA PhD Environmental

Sciences,UCI Ph.D. Earth System Science,UIUC MS Natural Res & Env Sciences,PSU Ph.D.

in Geography, UMD M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UWA Environmental & Forest Sciences (MS)

1.关于出国留学的决定过程

初生起留学的念头是在大二快结束的时候。虽然现在看来局面也并没有扭转到多好,但彼时的我可谓哪一方面都是劣势:因为大学伊始抱着“多体验”的初衷参加了太多活动,导致成绩只能在班上排中游,而此时我们专业已修完了近四分之三的学分;刚进入实验室打打下手,还没有什么像样的科研;英语考试还不在计划内,没有语言成绩;更重要的是,身处一个保研率超过60%的专业,这里一直都没有出国传统,上一届更是没有出国的学长学姐——因为并不需要太折腾就可以保研甚至直博,继续在南大这个还算拿得出手的title下安稳度日。这使得我毫无经验可以借鉴。我也不知道在这样环境下是如何萌发了出国留学的念头,我想可能是一颗爱折腾、不安分的心吧。

产生了这个想法后,我抓紧时间考到了一个语言成绩,然后申请了学校去美国的交换项目。可惜的是,这半年的体验依旧不足以使我作出决定。虽然体验到的与国内非常不同的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很大吸引,但除了学习外的方方面面也并非理想中那么完美。况且真正要做抉择的时候,还要考虑家庭经济因素、对未来发展路线的考量等等。于是我这个重度选择困难症的天秤座又在纠结中度过了一个暑假,直到大四开学,不得不做出是否放弃保研的决定时,才在那个晚上下定了决心。

当把自己亲手写的放弃保研声明交给辅导员的时候,才是真切地意识到,自己选择了一条也许风景更好但充满了未知的风险的路,同时也是自己断了自己原本安稳的另一条路,从此不论发生什么、结果如何,是风光无限还是头破血流,都必须头也不回地走下去了。

谁让这身体里一直跳动着一颗年轻的、躁动的、不安分的心呢?

2.关于GGU世毕盟上海和申请

因为直到大四的9月初才决定要申请出国,各项工作都显得十分局促。G和T之前有考过但并不很理想,最后用到的考试成绩是9月初考的GRE和10月底考的TOEFL。因为一时间要同时处理大量信息,感觉一个人有点handle不了的时候,我听同届的同学说签约了GGU世毕盟上海的DIY项目,自己搜索了一下也感觉它比较靠谱。在自己跑了南京的几家留学中介亲自对比各方面条件之后,我也选择了和世毕盟上海签约。于是后来的各种事情虽然依旧时间很紧,但总算在引导下有条不紊地走了下来。

10月份就是一边准备T一边选校,T考完后就着手写文书。文书虽然就那么几项,但是经历了漫长的修改过程,文件夹里的留存大概都到了v7、v8的版本。11月份本来是紧要的关头,但我学校里的事情走不开,中间还出了半个月的野外,几乎什么工作的停滞了。11月底回学校之后便继续紧锣密鼓地填网申,赶12月1日的第一波deadline。此后的生活就是不停的赶deadline,12月1日之后是12月15,接下来1月1日,直到1月15日我才把所有的网申搞定。因为我是同时申请PhD和MS的,所以套磁几乎是从9月份一直延续到1月份,堪称垂死挣扎到最后一刻,搜集了几十个教授的profile、发了近百封邮件,可惜还是收获寥寥,只有不到五六个教授的还算积极回复。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1月底收到了第一封拒信;

2月初收到了第一个ad;

整个2月和3月都在惴惴不安的等待中,大体是喜少忧多,尤其是被之前谈的还不错的教授残忍拒绝,真是心都要碎成渣渣了。眼看同时申请的同学都在收offer或者起码是有面试,而我还在默默地收拒信……

到4月10号左右,我终于收到了所有的申请结果。虽然rejection远多于admission,不过幸好没有成为失学儿童。

3.关于套磁和选校

因为起初是抱定了直接申请PhD走学术路线的,而且个人感兴趣的方向又比较偏和窄,有的学校设在环境方向下,有的是地球科学类里,还有的是生物与生态系,所以前期我做了大量工作,按照综排前50里专排还不错和专排前30里综排没出前100的标准大概筛出了20所左右的学校(后来套磁状况不理想,我又适当扩大了一些范围),放在一个excel里;接着查每所学校里所有相关教授的资料,主要是通过学校网站、google scholar和researchgate上的profile来判断,大概每个学校能找到5到10个不等的教授的研究领域我比较感兴趣,把他们的个人信息(名字、院系、邮箱、研究领域、目前funded项目的情况等)按学校填在excel里的每张sheet上。于是,我就开始套磁了。

鉴于我的套磁状况并不理想,所以只是讲一下我怎么做的,并不一定效果会好。第一轮陶瓷,我是写了一个模版,大概介绍一下自己的科研训练经历、对对方做的什么感兴趣、为什么match这几点,当然还要根据每个教授不同来修改。如果教授有回复,我会记下来,然后通过google

scholar查最新发表的paper和researchgate上figured publication看这个人最近主要做什么工作,下几篇文献看看摘要,再继续和对方聊,算第二轮套磁;后面的就很难称为“轮”了,因为数量太少、屈指可数,所以倒也有精力看看paper全文,找找感兴趣的点和不懂的地方,就又有了继续沟通的谈资。整个过程的比例是第一轮发了近百封邮件、收到十几封还算积极的回复(不包括回复不招学生的)、到最后保持联系(就是邮件基本有来就有回)的五六个。我觉得我已经是尽力了,至于结果为什么比较惨淡,应该还是硬件条件真的不太行的缘故吧。虽然最后还是去了master项目,不过下过的工夫也并非白费,这份名单在我master快毕业继续申请时,相信它还会发挥参考作用。

4.关于文书写作

文书方面,GGU世毕盟上海的老师和mentor真的帮了非常大的忙,也体现得非常专业。真心地要感谢mentor提出的非常个性化的建议和不知名的native的修改。这个过程虽然也花费了很大精力,但是一步一步、让人心里很踏实,知道最后一定会有好的成果的。

简单说一些,个人感觉文书要注意的一个是给每个学校的材料中各项文书之间逻辑、事实的呼应;另一个就是要体现出自己经历、气质、或是未来规划上与申请的学校与项目的契合度很高。

5.其他杂七杂八的感受

首先是心态问题。尤其是周围同学都早早地保研、知道自己去处的时候,自己还有未来八个月的漫漫征途时,千万不能急。虽然准备材料很头疼,等待结果很崩溃,但既然自己做了决定,那么不论如何也不要后悔。另一方面,要正视自己实力的不足,也要承认存在运气的因素,如果好运没有降到自己头上,那也没什么好怨念的,保持淡定的心态继续努力就好了。

其次要积极搜集各方面信息,不论是来自学校官方的,还是世毕盟精心提供的,又或是来自同学朋友家人七大姑八大姨的,要持续保持足够的敏感度,这样才不会漏过任何有用的信息,任何一点都可能改变最后的结果。虽然申请出国这条路上有很多人的助力,但说白了,final response是自己。

最后还是要感谢GGU世毕盟上海,谢谢老师和mentor,虽然我是DIY项目的学生,但他们提供了足够及时和足够给力的帮助,从前期选校、文书写作到面试指导、各种行前准备,都是尽心尽力给我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希望这一份碎碎念可以成为后人的前车之鉴;也希望上天终不负有心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GGU世毕盟上海:上天终不负有心人,到杜克大学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