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我们还需要学吗?

AI时代,外语危机了吗?

        早上刚刚进入公司坐下,就听见两个同事在早晨寒暄聊天,因为是IT公司,所以,每一个员工都很关注IT科技发展,当然,公司每个人都有深厚的理工科背景。他们的话题是,现在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已经非常普及了(微信多语言翻译,百度翻译,科大讯飞等等),我们的孩子们可能真的不需要学习外语了。


外语,我们还需要学吗?_第1张图片

        听着他们种种观点,我也在深深的思考。

        回国之前,我在欧洲语言研究所工作了3年,做的就是机器翻译方面,因为欧洲的语言多样,各个国家相对经济状况良好。所以,他们之间的交往非常密切,理所当然,以前对同声传译工作需求量非常大,它也属于耗时耗力的一项工作。因此,欧盟每年都会拨出很多款项,用于支持各大学或研究所,研究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等相关项目,并在每年全球各地的Workshop中交流技术成果。最终目的是实现跨语言无人工干预的实时对话。

        想想这些,想想国外大学里在尝试,教授带话筒讲课,外国学生直接登录一个网址,他们就能看到教授说的话直接被翻译成母语文字。这些新技术真的是在天翻地覆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似乎学习外语,真的可以抛之脑后了。

外语,我们还需要学吗?_第2张图片

        回到同事们讨论的话题,好像真的是技术改变一切。我们不需要学外语了,孩子们也解放了,不需要在付出那么多时间在这门课上了。但,细细想想,不对。


国外的孩子一般都会两门以上外语,外语是他们沟通的工具,获取的是逻辑和文化背景

        结合自己在国外学习生活的几年时间,和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的想想,欧洲孩子是如何学习外语的呢?除去欧洲先天优势,他们国家很小,居住在边界的人们,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以及爷爷奶奶们,都至少会说3门以上外语。他们并没有花费非常大的成本去学习这些外语,但是在这个自然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已经形成的语言学习的能力,他们的沟通能力绝对是比读写能力,考试能力强的太多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外语对话,切换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同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娴熟的水平。这也帮助了孩子们,在大学和工作的时候,顺利的和外国人交朋友,更快融入到团队中,同时也打开了他们新的窗口,看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

        所以,大部分我们看到的欧美人,他们适应能力相对来说是更强的,能用自己的沟通能力去再次游走于各大洲(Soft Skills,不再是一个世纪以前的船坚炮利,但这更厉害)。

        而我们中国,从80年代改革开放,我们开始关注世界的发展,不断的尝试国际化,去学习。也就促成了,现在我们学习外语的模式。而随着AI时代来临,我们选择种类真的应接不暇。我在想,是不是东西越多选择,技术更进步了,我们就更需要好好去筛选。我们有了先进的工具,只能说明,简单重复的工作我们不需要费力去做了,但,细致有趣味升级型的工作,使我们应该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洁白的画布,而你是他/她们起决定性作用的画师。而每个孩子的未来,都取决于自己的家长。请为自己的孩子插上一只有能力高飞的语言沟通能力翅膀。


外语,我们还需要学吗?_第3张图片


未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要什么水准的外语

        AI技术来了,会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中国社会的整体水平也提升了。只会英语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小语种也越来越多被大家掌握。因为,透过一种新语言,你相当于又学会了一种思维方式,又理解了一种文化,以及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又有了一种逻辑能力。所以,未来外语学习,不会只是英语,英语学习只是基础,应该更多的贴近外语实际应用,更多的把它当成兴趣,提升学习外语修辞级别的学习。

        这些不是孩子们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先是父母们观念的提升。未来,国际交往更频繁、更密切、更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我们应该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们,提前预见这个态势,并做出相应的对策。真的使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整个家庭,在家庭个人国际化的过程中,不被out掉,而做出改变。


外语,我们还需要学吗?_第4张图片

If you talk to a man in a language he understands, that goes to his head. If you talk to him in his own language, that goes to his heart.

如果你用别人能理解的语言与对方谈话,那么谈话会进入对方的大脑。如果你用对方的语言与之谈话,那么谈话会进入对方的心里。

—— Nelson Mandela


外语,我们还需要学吗?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语,我们还需要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