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看李安干翻高科技和动作片

这一次,看李安干翻高科技和动作片_第1张图片

这一次,看李安干翻高科技和动作片_第2张图片


看了李安的八百个采访,终于能看上[双子杀手]了。


别人家十一假期后来上班都是霜打的茄子,秋后的蚂蚱,落了汤的鸡,泄了气的皮球。咱们同事节后来编辑部,只觉得北京秋高气爽,恨假期太长。


谁叫[双子杀手]要到10月18日才上映。


李安的电影,当然是要看的。李安在商业片、在新技术上的尝试,就更加要看了。


虽然在之前,北美影评人并不买账,MTC33分,烂番茄25%新鲜度开局,但在国内,豆瓣给出了7.1分,好于65%的动作片。


而无论国内外,观众都对李安导演的首部动作片赞赏有加。


北美观众在cinemascore上给出B+,烂番茄的爆米花指数也达到84。


而在国内,购票网站淘票票和猫眼上,观众也都给出了8.2分。


李安与动作片


[双子杀手]不折不扣是一部动作类型片。


说不折不扣,因为这对李安来讲少见;也因为和技术的结合,“动作”能够做到极致。


[卧虎藏龙]是武侠片。当然有“武打”,但恐怕“侠”字更重要。李安当然是悉心研究过中国武术才去拍,但要说这是激烈的动作片,又显然不是。


李安那时候讲,“银幕上的‘武’就是‘舞’。”他用“武”去塑造人物性格。


“俞秀莲是‘刚柔劲’,碧眼狐狸是‘松软劲’,李慕白是‘虚灵劲’,玉娇龙先是‘松沉劲’,后为‘轻灵劲’,跳崖飞天时是‘虚无劲’。”


这一次,看李安干翻高科技和动作片_第3张图片


[卧虎藏龙]的武术动作,讲究的是气韵,由人心里的气质,幻化为动作的气质,最后还落回“人心”上。


这种玄妙的表述,怎么看也不是[碟中谍]那种硬核类的动作片。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有了一些实在的动作戏,但毕竟篇幅有限。


[双子杀手],却确实地拳拳到肉。


李安讲,“在拍电影这件事上,我是一个蛮贪心的人, 通常拍文艺片的导演,不会有机会拍追车打斗的戏,所以面对机会,我不会放过。 也是一种缘分。


我们常常讲,李安是个文人式的导演。可看了[双子杀手]你就会发现,就算弃文从戎,呈现的效果,一点也不差。


个人最喜欢的,是Henry和Junior骑着摩托车追逐的一场戏。


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人在高速向前的摩托上推搡,车轮每一次倾斜、打滑都令人心惊胆战。



然后摩托车本身成为杀人武器,互相撞击,像两头势不两立的公牛,狂奔着用角决斗。


这一次,看李安干翻高科技和动作片_第4张图片


或者是Junior骑着摩托车在地上划一个圈,利落地扬起车尾狠狠砸向Henry,像用有力的尾巴强势攻击的大蜥蜴。


或者是摩托车前轮还高速转动之时,碾向Henry的身体,令人联想起重型的电锯,或是狂奔而来的铁蹄野马。


这些精彩的动作戏,配合高帧技术,更加好看。


动作戏,常常是用速度感,去营造节奏的紧张感。


但在[双子杀手]里,对李安很大的一个挑战是,高帧让细节更清晰了,同样的速度,看起来可能还是不够快。


而且,像摩托车追逐战这种很多全景景别、纵深感强的镜头,人对速度的主观感受,就更慢一些。


李安的解决办法是,利用高帧让人看得更真切的特性,加入更多的“表情、战略、细节,怎么换子弹之类的”,去使得 信息更密集,让人看上去更具备速度感。


最后呈现的效果,就是细节依然清晰,但更密集了。


这是以往的低帧率动作片很难做到的。低帧条件下,物体容易在画面运动中变虚,即使加入更多细节,也容易损耗掉。高帧使得动作场面的速度感非常紧实有分量。


比如说,当反派Clay的杀手前来阻击,他一个扫堂腿,速度非常快。
这一次,看李安干翻高科技和动作片_第5张图片


在24帧,或者如上所示更低帧率的动图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一只腿子飞过来,火光四溅。


但是在高帧的条件下,只要你仔细看,不仅可以看到腿子,还能看到裤子上的褶皱,布料怎么和空气阻力相作用;不仅可以看到火光四溅,而能看到火光360度朝着各个方向飞散,甚至能看到其中一颗小火星的运动轨迹。


可以讲, 高帧与动作片的结合,是一场命定的缘分。 去看[双子杀手],简直就是参加高帧和动作片的世纪婚礼。


高帧与恐怖谷


但高帧带来的,当然不仅仅是好处,也有巨大的挑战。


就像去P图,如果是极低像素的图像要P掉水印,简单地把那一块儿模糊一下,就能粗略完成,但如果是高清图像,就得让那一块完全符合原本的线条逻辑。


在影像里,高帧画面也是如此,原本会在抖动中虚掉的细节都无比清晰,所以拍摄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而李安,不仅仅要在高帧中去拍摄真实,还要在高帧中去“凭空”创造真实。


他创造的,还是“人”。


李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眼见电脑怎么凭空生成一只老虎。但“创造”人,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这一次,看李安干翻高科技和动作片_第6张图片


人是最难被“创造”的。


根据恐怖谷效应,人眼对于机器人、人偶之类的形象非常敏感,由于他们的形象和人类类似,所以人很容易对他们发生好感。


但当这个相似度高到了一定地步,就会发生反作用,人们反而觉得他们异常恐怖、僵硬,直到这些形象完全接近于真人,人们才会重新对他们产生好感。


“创造”人,就很容易被人类的这种心理钳制,不做到100%,就是0%。


或者用李安的话讲,“拍摄难度是业界都不想碰的难度,因为精细度和模仿度是很困难的。人类对自己太清楚了,理智上知道是不能‘返老还童’的。”


而高帧、高清,更放大了Junior的每个神态、动作,这让做到100%更加困难。


低帧,也许“磨皮”就能让Junior显得年轻,而高帧不能。


就算你看到一个毛孔过于规整,都可能是错。


所以,李安和维塔工作室一起死磕。


他们研究了威尔·史密斯的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组成,研究了他的皮肤在水下会怎么折射光线,呈现怎样的颜色,甚至还原了他下颌牙的错位。
这一次,看李安干翻高科技和动作片_第7张图片


看到两个威尔·史密斯在地下打架时,你很难相信,其中一个是电脑人。


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和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摄[阿丽塔:战斗天使]时,也实现了“创造”人的壮举。他们去展示成果的方式,是放大阿丽塔的眼睛,让观众尽情地看她逼真的眼神。


李安去展示成果的方式,是把原型与电脑人,放在同一个角斗场,并给观众一个高帧环境,接受检阅。


结果是, 你甚至意识不到,其中一个人是个“假人”。


我们常常讲,电影是“奇观”。 这不就是奇观吗?


它可能不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样,给你华丽的视觉体验,而是给你平实、真实的感受。你甚至难以发现,“奇观”正在你眼皮子底下发生。


但这不正是令人倒抽一口凉气的地方吗?


“超级3D”与现场感


李安讲, 观影体验,远不止讲故事而已。


很多人讲的“电影就是讲好一个故事”,也没错。但李安所讲的,很可能是电影的一个新纪元。


不敢讲[双子杀手]提前来到了这个纪元,但它很可能让我们看到了新世界大门门缝里透出的一点光。


高晓松看完这部电影,最直观的感受是,原来这就是所谓 “电影是一扇窗”, 观看过程中,他不仅透过这个窗在看故事,还左看看,右看看,希望把脑袋伸出窗外,看看画框之外还有什么景色。


也有人说, 威尔·史密斯就站在我对面。


李安自己也讲,[双子杀手]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还是有点不一样,但“不论如何,我都希望观众能够 沉浸在电影的情境当中”。


李安所有对技术的追求,最终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在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3D,24帧,但李安就发现,怎么样也看不清。于是他开始追求高帧的真实感。
但这个真实感又很微妙。“我觉得3D一方面更真实,另外一方面也更虚幻。”明明是平面的银幕,但里面的内容近乎于真实。
“它的存在是在一个虚无的空间里面,所以它又真实又虚幻。”


无论是高帧、高清还是3D,李安所使用的高规格技术,都在营造一种现场感。


当你置身于影院之中,就好像在观看在你身边发生的事情。


所以有人说,这是一部“超级3D电影”。它不是你通常看的那种“立体3D”,而有 近乎真实的纵深感、实体的清晰度。


电影开头,Henry执行任务,目标在高速行驶的列车内,他在远处的草坪上。你能清晰地看到火车从你眼前只隔几十米的地方驶过,也能看到Henry的目光怎么通过这漫长的距离直抵目标。


水中的倒影,纵深感也拉得更长,几乎完全符合实际中,你看向水中,倒影离你的距离。
这一次,看李安干翻高科技和动作片_第8张图片


电影不光不再是平面的,而且也不仅仅是“立体”的,而是好像能触碰到的,“虚假的实体”。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李安就已经采用了高帧、3D、4K。但在当时,能够支持的银幕数还有限。


经过三年时间,中国有了更多支持高帧格式的院线,新技术的配套设施在一点点跟上。 尤其是60帧的银幕,越来越普及。更多的观众,能够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超级3D”。


李安在这条新技术路上,有点孤独。但这样一点一滴的进步,就是他向前的意义吧。


影迷互动


哪部电影的3D观影感受让你难忘?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这一次,看李安干翻高科技和动作片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一次,看李安干翻高科技和动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