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特辑】96岁医学泰斗:“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

【医师节特辑】96岁医学泰斗:“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_第1张图片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许多人劝他,“已经走到顶峰了,该歇歇了。”诸多荣誉加身的他却说:“做一个医生是要始终如一的,现在我身体还可以,我还能再干几年。”由于长期握持手术刀,吴孟超的指关节已经明显弯曲。变形的是手,不变的是他从医的初心。


在吴孟超干净整洁的办公桌上,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小纸条,清晰地写着“五个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面貌,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鲐背之年,从医七十余载,万台手术,至今每周还要做三台手术。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坚守


因为我是一个医生

一定要为病人服务


吴孟超5岁时跟随母亲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在那里,幼年吴孟超一边帮父亲割橡胶一边读书。1940年,抗日战争爆发,吴孟超深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上前线去抗日成了他当时最迫切的愿望,于是他作了一个决定:启程回国。回国后,他终究没能到延安,于是进入昆明的同济大学附属中学求学,下决心“读书救国”。1943年,他被同济大学医学院录取,成为医学前期学生,由此吴孟超悠悠数十载从医生涯悄然开始。


如今,吴孟超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七点吃早饭,饭后上班,看门诊查病房,每星期还要做起码三台高难度手术。当记者前来采访的时候,吴孟超还在病房与病人交代病情。随后,吴孟超坐在轮椅上被助手缓缓推至办公室,与记者握手孔武有力。


【医师节特辑】96岁医学泰斗:“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_第2张图片


2004年,湖北患者甜甜(化名)的肝脏肿瘤足有一个篮球大小,许多医生给她建议:除了肝移植,别无他法。肝移植费用高昂,走投无路之时,甜甜和家人来到上海,求助于吴孟超。他发现,甜甜的肿瘤可以切除,肝移植不是必需的。当时,吴孟超已经82岁了。有些年轻同事劝他:这么大的瘤子,人家都不敢做。你做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吴孟超回答:“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一次手术后,吴孟超靠在椅子上,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双手在微微颤抖。他叹气说道:“我力气越来越少了,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记住要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说起如此高龄还坚守在工作一线的原因,吴孟超微笑着说:“人总有生命的终点,不可能活一千岁,我总觉得应该在工作中度过,不要浪费时间。我的时间不多了,攻克肝癌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必须争分夺秒!”



传承


医生不吝于传授

人们的健康才有保障

吴孟超坚守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时刻牵挂着年轻医生的培养。年轻时期的吴孟超师从我国外科大家裘法祖教授,老师说的六字箴言他依然常记心头——会做,会说,会写。

所谓“会做”,便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不得有一点马虎。“医生要把病人一个一个渡过河。”吴孟超云淡风轻的话语中透出他对医疗事业的认真。

会写”也是“六字箴言”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吴孟超像恩师要求自己一样要求年轻一代,“工作做完了,我们要学会总结出漂亮的论文,可以教给其他人,造福社会。”


【医师节特辑】96岁医学泰斗:“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_第3张图片


“会说”包含了两个方面,作为外科医生需要有扎实的学术理论功底,自吹自擂解决不了问题,要有真才实学。此外,与病人交流也是“会说”的要求之一,给病人看病需要仔细检查,询问病史,这不仅需要热情,也需要技巧。面对千里迢迢前来求医的病人,吴孟超总是会先跟病人聊聊家常,缓解的病人紧张情绪。冬天的时候,他会先把手捂热,再去触碰病人的腹部查体。检查时顺手拉上屏风,检查后顺手掖好被角、弯腰摆好鞋子。“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

吴孟超深知自己力量有限,所以他从来不吝于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年轻一代,“其实我现在培养的年轻人不少了,这样一代接一代,人们的健康就有希望了。”吴孟超说。手术室是吴孟超的战场,也是他最好的课堂。多年来,吴孟超先后培养出26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他们绝大多数成为我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撑起了中国肝胆外科的半壁江山。


【医师节特辑】96岁医学泰斗:“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_第4张图片


学医之路漫漫,培养周期长,可能要学很多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成为专家。不少年轻医生耐不住清贫,坚持不下去,转投了其他行业。“有些人心里浮躁,借着医生的名号,开诊所挣大钱。趁着病人生病赚钱不算是真正的医生。”正如吴孟超在《朗读者》节目中念到的一样,“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你们收到更多别人的感念。”




文/杨金伟

实习生 杨颖

编辑/杨颖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爱心,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师节特辑】96岁医学泰斗:“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